APP下载

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探寻

2023-03-21孙丽佳马宪华

传播力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平民化承德新闻报道

◎王 峥 孙丽佳 马宪华

(承德广播电视台,河北 承德 067000)

近年来,多种新媒体形式应运而生,给传统的媒体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基于网络的各类新媒体由于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实现了广大受众的广泛参与。同时,传统的新闻媒体则不断被边缘化。各类传统媒体为了与新媒体展开竞争,就必须要更加贴近受众生活,充分体现出受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传递正能量,才能够在新的时代绽放光彩。

近年来,承德广播电视台围绕弘扬塞罕坝精神、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治理等,采访报道了一大批反映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选题,强调以平民化的视角挖掘和呈现人物和故事,取得了良好的新闻宣传效果。

一、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要求

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就是要以老百姓的生活状况为出发点,使新闻报道更加贴合普通受众的感受。为了使新闻报道更加贴合民意,媒体报道应当始终站在平民的立场,充分了解老百姓的现实生活情况以及利益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在播放形式上应当充分考虑普通受众可以接受的方式。为了增强报道内容的通俗易懂性,应该采用一种直观的语言进行消息的表述,使受众能够清楚地了解报道的内容。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要充分分析老百姓的利益诉求,充分反映出受众对于各类社会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使报道的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一)选题平民化

受众最关心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随着社会的深入发展,各阶层的人群所关心的问题具有较大的差异。各类人群在利益方面可能存在较大的矛盾和冲突,在对媒体内容的选择上人们主要关注与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信息。如果媒体对于受众反映强烈的各类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报道,就会赢得民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媒体能够深入基层,以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将政府的政策与百姓生活紧密关联起来,起到了民众与政府之间良好的桥梁作用。

就承德而言,全国生态建设典范——塞罕坝机械林场,既是一个功勋卓著的先进集体,更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踏踏实实的先进个人。在承德滦平县,“拼命书记”范振喜老典型不断焕发新精神,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在宽城潘家口库区有一个投递员叫刘保朝,曾凭借“20年水上邮差路累计行程达10 万余公里”的事迹,跻身“中国好人榜”;在高新区滨河社区有一个闻名遐迩的“时间银行”养老互助新模式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隆化有个土生土长的“守山大叔”靠玩网络直播带货致了富。近年来,承德广播电视台对这些典型人物和事迹都做过大量体现贴近性、有代入感的报道,每一次采访和报道,记者的内心也都时刻被他们的事迹感动着。

(二)内容更加贴近生活

时政类的新闻报道往往具有较强的政策性,普通受众不能很好地理解与领会。为了加深老百姓对各类政策的理解,应当用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作为切入点,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使老百姓了解政策的深刻内涵。塞罕坝精神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内涵,京津冀协同发展更有全局性的政策依据,我们在报道时一般都以一些具体的人和事为切入点,对个案进行深入的报道和分析,从而使人们在对个案的分析中充分理解新闻的实质性内容,这样就达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除此之外,新闻媒体还应当对各类现实的民生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将归纳整理的内容作为新闻事实进行传播,从而使报道更加具有针对性。新闻在报道一些自然灾害和交通出行内容时非常贴近实际,对于受众而言往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用更加通俗的语言进行表达

为了使报道内容便于受众理解,从而达到预期效果,应当充分考虑百姓对于报道语言的接受能力。对一些非常专业的术语应当通过解读的方式,使其通俗化。承德广播电视台在宣传普及《民法典》的报道中,对一些非常精炼的法律条文进行细致的解释,采用受众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解读,或者采用比喻、举例等方式,使其内容更加形象化。

在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的宣传报道中,我们坚持宏观上叙事、微观上记人,叙事与记人相结合,采访了百余位老领导、老职工,拍摄了近百小时的旧遗存、旧工具、老物件、老照片等镜头,把平民化视角发挥到了极致。

二、用平民化视角看待电视新闻的利与弊

电视新闻具有传递正能量的重要作用,应当始终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为了更好地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应当始终坚持平民化的路线,实现与普通受众更好的互动,要善于把身边发生的一些事实客观地报道出来,使受众产生广泛的认同感。

为了真正做到在平民化的视角上进行新闻报道,应当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分析老百姓所喜爱的节目形式。要满足最广大受众的切身需要,电视新闻的播报不仅要提高收视率,还要起到良性的舆论引导作用,从而推动新闻报道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自动驾驶功能驾驶员有不当适用,但不违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不是造成严重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这种情况下也只能采用“过错推定”制,由驾驶员承担交通肇事的法律责任;

但也要注意把握好度。一些媒体对平民化视角进行了错误的理解,一些新闻节目的内容过于琐碎,一些电视台出于收视率的考虑,往往选择播放一些比较怪异的事,以满足受众的好奇心,严重影响了电视节目整体形象,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些都是要坚决避免的。

三、新闻报道平民化遇到的问题

当前,随着新闻传播渠道的不断增加,电视新闻媒体早已失去垄断地位。与网络媒体较强的互动性相比,传统的电视新闻媒体显得过于呆板,在市场竞争中已经体现出劣势。很多电视新闻媒体都已经走上了媒体融合的快车道,但仍面对许多实际问题。

(一)过度迎合受众的心理

新闻报道应当广泛考虑受众的感受,但如果单纯地理解受众喜欢什么就应该播什么,这必将导致新闻的内容更加庸俗化,从而形成极其不良的舆论导向。因此,新闻报道内容不应当仅仅从贴合受众感受方面去考虑,而是应当具有较高的品位,始终坚持传播正能量的目标。

(二)对新闻内容未能进行严格的把关

电视新闻媒体除了要正确地传播新闻内容以外,还应该起到良好的舆论导向作用。在新闻素材的选取上,应当进行严格的把关,及时过滤掉一些不良的信息。在新闻的采集与编排过程中,应当始终秉持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原则。但是新闻报道不应当是简单地播放收集到的素材,而是要对所有的素材进行必要的整理,充分分析各类素材可能导致的社会影响,以免产生不好的社会影响。

四、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优化途径

(一)坚持新闻报道的形式平民化

对于同样的新闻,可以有多样化的报道方式,而各种方式产生的社会影响也有着天壤之别。在节目报道中,主持人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了使新闻内容能够使广大受众所接受,主持人应当注重自身的形象。在很多节目中,广大受众能够参与到新闻报道中,在节目录制中体现出来,从根本上提高受众参与的积极性。在央视的《焦点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往往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节目报道,其内容十分贴合受众的感受,使广大受众有了较强的话语权,这样就充分体现出新闻报道坚持平民化的原则。承德广播电视台《民声直达》栏目在创作中,着重深入挖掘报道人物和群体的平民属性,让广大受众对这些人和事产生代入感,注重以事感人、以情动人,让人物和事迹更有说服力,看得见、够得着,学有参考、做有榜样。

(二)坚持报道题材和内容的平民化

为了使新闻报道体现出平民化的特征,必须加强其内容的采编,要充分分析新闻报道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在新闻报道中,应当充分考虑受众的切身感受,使报道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满足人们的需求。新闻工作者要善于从日常生活发生的一些事件出发,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展开新闻报道,从而使广大受众深刻领会到新闻传递的核心内容。例如,《首都经济报道》这个节目,就是与北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在对液化气换本这一项内容进行播报时,播报的事件十分具体,充分反映了受众最现实的需求。

(三)提升新闻播报的深度,增强新闻传播的有效性

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深入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相较以往大幅提高。在人们获得海量信息的同时,很多不良的信息也产生了极坏的影响。人们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获取大量的信息,但是很多人对各类信息不能够清晰地辨别真伪,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人们思想的混乱。由于信息量过大,信息的价值不断降低。人们能够方便地接收网络上的各类信息,但是对所接收的信息往往缺少必要的判断,从而不能深入地了解事实的真相。新闻报道并非单纯地传递消息,而是对于消息进行必要的整理与综合。

新闻专题《跨越山与水的邮路》报道了宽城水上邮递员刘保朝的故事。这个故事已经在当地口口相传很久了,但也曾经被拔高了很多。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下时代,家书早已被更便捷的通讯方式所取代,邮递员也正经历着更迭和消逝。记者在纷繁复杂的信息和资料中长时间搜索、思考,但最后却放弃了若干个看起来精彩至极的拍摄角度,仅仅如实跟拍记录了刘保朝帮助库区一位贫困户的真实过程,通过两人的互动,将刘保朝的不易,将群众对邮递员的感谢,进行了充分立体的表达,极大地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深度和新闻传播的有效性。

新闻报道不仅要报道事实本身,还要充分体现出新闻的现实意义。新闻报道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从业人员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性。为了提高新闻报道质量,需要对事实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提炼,从而提高新闻报道价值。为了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记者需要从大量的素材中寻找出有现实意义的事实来进行报道。

(四)尊重受访人,始终站在观众的视角进行报道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应当始终站在受众的角度,使被采访人敢于说话,从而准确地反映受众的观点。在采访中要实现双方平等的交流,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记者要始终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使被采访人正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要采取引导的方式进行采访。第二,记者在话语上一定要尊重他人,不要体现出个人情绪,从而充分地反映出社会受众对事件的看法。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记者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在以往的一些节目中,很多记者往往带有情绪进行采访,在很大程度上激怒了受众,引发了民愤,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记者应当始终秉持采访的中立性,以受众的视角看待问题,始终站在受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分析受众对各类电视节目的需求,使受众广泛参与到新闻节目当中。

承德广播电视台作为基层媒体,一直坚持向中央级媒体学习,学习中央级媒体的平民视角,努力向中央级媒体对标看齐。央视系列节目《榜样》是最好的教材。《榜样》4 有7个(组)主人公,他们是“党指到哪里就走到哪里、打到哪里”的老英雄张富清、“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的好支书李连成、“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扶贫干部黄文秀、“选择了投递就要干一辈子”的邮递员唐真亚、“视环卫是个伟大工作”的环卫工李萌、“带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这辈子值了”的第一书记隋耀达、“无私奉献,科技报国”的嫦娥4 号群体。节目聚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通过典型事迹再现、嘉宾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集中彰显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担当作为、服务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着坚守。在承德滦平县,有一个李连成式的“拼命书记”范振喜,他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以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与血癌等多种疾病抗争20 余年,在基层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把全部心血和智慧倾注于农村事业,用真情和执著谱写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感人篇章,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说起来,这些人既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他们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总是把自己放在时代的大背景当中,准确地找到了自己的社会位置,立足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做好本职工作。他们的事迹阐明了一个道理,只要把本职工作做好了,就是在为社会作贡献。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也要向榜样学习。学习他们的平凡思想,学习他们的平凡精神,学习他们的平凡作为,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在学习中挖掘、提炼、呈现他们与平常人的一样和不一样,用平民的视角将典型人物的“平民”形象见之于受众,影响受众。

当前,新媒体业态日新月异。承德广播电视台紧紧抓住媒体深度融合的创新契机,坚持在报道中抓细节、抓文风、抓互动,努力让平民视角落到实处。比如,有一个好儿媳,每次炒菜的时候,相同的菜总要炒两盘,其中的一盘少放盐、多加火。报道中把这样的细节呈现出来,比无论怎样反复强调儿媳孝顺都有说服力。坚持在文案中做到文风朴实,不说大话套话,多说通俗易懂的白话。同时,注意双向互动,允许网友们留言,积极与网友互动。

五、结语

为了在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新闻报道内容应当坚持贴近生活的原则,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新闻报道的贴近性、代入感。为了切实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媒体人应当共同努力,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采制出深受广大受众欢迎的,能够较好地传播正能量的新闻作品,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舆论支持。

猜你喜欢

平民化承德新闻报道
《承德医学院学报》征稿细则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首次春节诗词晚会由承德电视台播出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关于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分析
电视新闻平民化不等于娱乐化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