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探析
2023-03-21吴新兰甘肃省天祝县新华中学
吴新兰 (甘肃省天祝县新华中学)
随着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初中语文教学要顺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对传统教育教学作出适时的调整,以满足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革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策略,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方面的便利,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把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变成学生乐于接受和体验的情境化教学,将文字描述的生活通过多媒体转变成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知生活的韵味,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可以变革知识的呈现方式,改变作业的形式,把传统教学中的作业变换成视频材料,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真切体验,提升学生感受知识的真切度,以此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思维,使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展开探究,力求开创初中语文教学的新局面。
一、新课导入意趣化,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是教学的前奏。设计新颖的新课导入,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新课导入要讲究艺术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应当开门见山地传递新授内容的信息,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探究新授内容。新课导入的内容要有趣味性,能让学生通过这些内容感知到富有吸引力的信息,刺激学生的不同感官感受。新课导入的方式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依据授课内容而定。同时,要把握好时间,力求短小精悍,切忌占用过多时间而影响正常内容的学习。新课导入的形式要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吸引学生,要突出铺路架桥的作用,直接切入教学主题。教师应该积极学习并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设计更具吸引力和启发性的新课导入,让学生徜徉在知识探究的氛围中,活跃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七年级上册《散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相关视频,展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缝补衣服、做饭、种地的生动画面,背景音乐设置为《拉着妈妈的手》。伴随着动人的旋律和嘹亮的歌声,老母亲慈祥的面容、佝偻的身影映入学生的眼帘。《散步》的内容与上述情境相契合,创设情境使新课导入意趣化,有助于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强化学生的课堂体验感,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堂提问情境化,提高问题探究质量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助推器,是师生互动的主要媒介。离开课堂提问,课堂教学的延续性会受到影响,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会受到限制,影响教学的顺利开展。要想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教学中的质疑。教师既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还要掌握提问技巧,把握提问的有效性。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为课堂提问带来多方面的帮助,让教师的课堂提问摆脱单调的问答形式。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在提问前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观赏、体验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根据这些印象回答问题。或者在展示情境之前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播放学生喜欢的情境帮助其理解问题,并作出准确的回答。或者教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可以让学生体验的生活情境,要求学生一边欣赏,满足视觉的享受,一边体验,满足情感的需求,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关键情节重复播放,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通过质疑推动教学活动深入开展。
例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下册《孔乙己》这篇课文时,由于鲁迅先生的文章用笔独特,思想深刻,意境深邃,所以理解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传递的思想感情。《孔乙己》结尾说:“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和“的确”都是表示判断的词语,“大约”表示不确定,而“的确”表示肯定,一般情况下这两个词语不会同时用来描述同一种现象。学生读到此处容易产生疑惑,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大约”“的确”这两个词语同时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如果没有矛盾,应当如何理解?随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孔乙己来鲁镇酒店的生活情境图,突出孔乙己的动作神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样的用法不但不矛盾,而且体现了鲁迅这位文学巨匠的神妙之笔。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孔乙己被摧残致死是必然。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孔乙己的确死了”,“的确”是对“孔乙己死了”的肯定。同时,孔乙己的死又是社会的悲剧,“大约”一词使课文反封建的意义更加深刻了。
三、教学活动生活化,强化参与活动实效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应用信息技术演绎出与之相关的生活情境,变教学活动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够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应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境,要迎合初中生的心理期待,使学生愿意体验,而且在体验过程中能得到情感的满足、心灵的震撼、思想的熏陶。最为关键的是学生要乐于融入这种情境,能获得自己内心期待的东西,调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自主完成教学目标。
对教材内容进行演绎,一定要突出形式的新颖和内容的变化。教师要懂得是演绎不是复制,这种演绎,是建立在对教材内容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对传统方法的推陈出新上,对学生个性特征的深入了解上,既要保留教材内容的原汁原味,又要突出呈现方式的变化多样。也就是说,要尊重作品的原创性,彰显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教学策略的变化。尊重作品的原创性,就是不得改动课文内容,对作品中的艺术特点、思想意义和创作技巧要保持原样,不得随意改动。呈现方式的变化多样,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无论是采用的方法还是知识的呈现方式,都要以迎合学生的心理期待为目的,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为出发点,以发展学生思维为方式,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为目的。
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背影》这篇课文时,针对“望父买橘”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与课文描述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突出父亲翻越栅栏、攀爬月台的艰辛,注重父亲外貌特征的表现和行为举止的再现,让学生深刻体会当时的情境,使父亲的形象走进学生的内心,让父亲的行为举止感动学生。然后转换角色,教师向学生提问:假如你们就是当时的作者,你们的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知识总结系统化,提高知识巩固效率
初中语文教材中知识点多,涉及的范围广,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化理解,加深记忆,准确掌握知识,复习总结是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为了提高复习巩固的效率,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复习过程,将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归类,将知识总结形象化。
制作思维导图是比较有效的方法。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也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用一个中央关键词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即选择一个中央关键词,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任务或其他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其有利于人脑扩散思维的展开,是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在进行单元复习时,教师可以把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制作成思维导图,理顺知识之间的关系,厘清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借助信息技术逐层展示,让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各个部分的知识点,提高复习效率。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充分应用信息技术,采用不同色彩、不同方式加以凸显知识点,图像和声音结合,动态与静态互换,突出知识的层次性和系统性,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教师可以挑选出结构合理、知识点呈现有特色的思维导图,利用多媒体在班级中展播,让学生借鉴方法,激励更多的学生制作知识总结的思维导图,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它能将教材中用文字展示的内容形象化、情境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使用互联网把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归类,制作成音频或视频资料,在班级中讨论交流,让全班学生补充完善,最后学生将这些资料收集起来,在课后一边浏览、一边感悟,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得力助手。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信心,提高复习的效率。
文言文学习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接触的文言文作品有限,学生对一些典型的文言文知识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学过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辅之以色彩的变化和音频的功效,强调读音,注重词性变化,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教材七年级上册《狼》这篇课文中“一狼洞其中”的词类活用:洞,名词作动词,意思是“挖洞”。用鲜艳的色彩把“洞”字加以强调,再辅之以音频,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突破难点,加深理解。
五、作业设计多样化,践行语文应用价值
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将所学语文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有效途径。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的目标由传统的重知识向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方向发展。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业设计也是一样,要通过完成作业的过程,让学生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信息技术给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带来了许多便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设计层次化作业,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效完成作业,达到每个人都动手动脑、全班学生获得共同进步的目的。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丰富作业内容,改变传统完成作业的方式,把作业变成一种开放型、实践型的练习,完成作业的过程由单一的记忆知识变成多种兴趣盎然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范进中举》的资料。为了帮助学生完成这一作业,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段微课视频,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学多样化的素材采集方式,如截屏、录屏和自行录制等,引导学生搜集《范进中举》的相关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等资料。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搜集学习资料,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完成《范进中举》教学后,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开放性作业,要求学生将《范进中举》的内容改编成故事,回家后讲给家人听。为了激励学生高质量完成这一作业,要求学生在讲说过程中家人帮助录制视频。对讲述故事的要求是:学生要把范进在中举前后的心理变化及周围人对待范进的态度变化讲清楚,尤其要讲清楚细节描写,让大家切身感受作品的讽刺价值。最后,教师将家长提交的视频在班级中展播。通过这样的作业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育教学革命性的变化。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的深度融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高效的教学策略,能在一定程度上变革传统教学陈旧、低效的模式和策略。教师应当善于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语文教学的各个层面。通过将新课导入意趣化,课堂提问情境化,教学活动生活化,知识总结系统化,作业设计多样化,全面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初中生对语文教学的心理期待,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