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核心素养创设“五力”生物学课堂
2023-03-21黄秋瑾雷迎春宁波大学附属学校
黄秋瑾 雷迎春 (宁波大学附属学校)
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在生物学教学中,改进课堂教学行为,创设能吸引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生命的生物学课堂,是落实生物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之一。
一、提升教师素养,创设有吸引力的课堂
1. 教师具备亲和力
教师具备亲和力,是吸引学生专注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教育教学规律,主动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心中有理想、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口中有轻重,多微笑、多关爱、多鼓励、多宽容,让学生喜欢上生物学课程,做一位有亲和力的生物学教师。
2. 语言富有感染力
教育教学离不开语言,教师的语言应该注意场合、时间、语气,更要注重语言的感染力。初中阶段的部分生物学知识较为抽象,课堂教学容易枯燥乏味。若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表达多些抑扬顿挫,让声音富有韵律和节奏;多些幽默,用轻松、风趣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多些新意,讲话言之有物,有独特的记忆方法、思考路径和分析策略,会使单调的课堂氛围大为改观,让学生获得更多意外和惊喜。
3. 教学追求达成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融于课堂教学中。生物学课堂应该注重求实、求活、求异。求实,即学生在课堂中有真正的收获和成就感,从而树立对生物学学习的自信心;求活,即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关注知识的讲授,更要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兴趣的激发、责任感的形成;求异,即要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学生有感、有悟、有思、有获,才能彰显生物学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魅力。
二、活用实验探究,创设有思考力的课堂
1. 课上重探究
探究实践作为生物学核心素养之一,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严谨性,还可以通过分析、比较探究实践结果,让学生自主得出准确的科学结论,进而认识学科本质,促进思维发展,逐步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将相关生物学素材带进课堂,让学生一起观察、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领悟。例如,在教学华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以下统称“教材”)八年级上册“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中的“心脏的结构”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解剖猪心,认识心脏的基本结构,观察房室瓣和动脉瓣,使学生深刻理解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
2. 复习重提升
课后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结构化整理,让学生在“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学科思想下审视生物学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合与提升。在生物学综合复习中,教师要注重以生命结构层次为脉络,将生物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不仅重视对学生知识的梳理建构,还要重视对学生科学思维的优化。尤其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批判性思维包含了逻辑思维的全部特点,是科学思维的高阶水平。
3. 课外重观察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以克服部分实验观察周期长、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困难。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上册“植物的主要类群”时,教师可以布置观察植物的根、茎、叶的任务,让学生观察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根、茎、叶的区别。又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种子的萌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做种子萌发实验并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将观察结果在课堂中与同学分享。为学生布置课外观察任务,不仅要告诉学生观察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厘清观察要点和观察重点,给出观察提纲,同时要求学生要有观察记录,观察记录可以是文字、照片和视频等方式。课外重观察并非减少课堂中的观察探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关的观察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兴趣。
三、巧用评价手段,创设有内驱力的课堂
1. 即时性评价
即时性评价的主要作用在于给学生提供关于自己学习情况的信息。初中阶段的生物学知识涵盖面较广,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较多。当学生在生物学课堂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交流,能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乐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即时给出指向性明确的评价,能让学生或意识到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会让自己不断获得肯定和进步,或意识到存在的不足会阻碍自身发展,激发学习斗志。
2. 激励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认识自己、不断完善。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若教师多以肯定、赞赏的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角度予以明确的肯定、鼓励和赞赏,学生能获得更多自信和成功的体验,进而获得一种自我满足与成就感,激发学习内驱力。
3. 多元性评价
多元性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评价主体的多元,既可以是教师评价,又可以是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另一方面,评价角度的多维,充分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生物学中的很多观点存在辩证性,多元性评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辩证性的思维方式,还能促使学生对生命和自然的理性、客观认识,树立科学的生物观。
四、搭建思维台阶,创设有创造力的课堂
1. 启发性问题
在设计课堂问题时,教师不仅要考虑问题中要包含重要的知识点,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还应该考虑设计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思考,能训练学生应用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领悟能力。例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在生物繁衍过程中,遗传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在学习了染色体、DNA和基因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追问:控制性状的基因是通过什么传递给下一代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不仅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思维活跃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力和拓展能力。
2. 递进性问题
问题设计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层层递进,以达到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创新意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人体的呼吸”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链:呼吸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人是怎样完成呼气和吸气过程的?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气体扩散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解答与辨析,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创新性问题
教师要经常设计创新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一天中,什么时间锻炼身体最好?说说你的看法。其中,关于在清晨锻炼还是在傍晚锻炼的问题成为学生讨论的焦点。教师提出:“树木在夜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树木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吸入的是氧气。经过一夜的呼吸,清晨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氧气含量相对较低。因此,日出前锻炼身体会吸入较多的二氧化碳,对身体不利。但是,为什么很多人选择早上锻炼身体呢?”从而让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五、关注情感体验,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
1. 知识情境化
核心素养不是直接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借助问题解决的实践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分析、研究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水在植物体中的代谢”时,教师设问:“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证明一株玉米一生中蒸腾作用所消耗的水分为202.20千克,而它自己仅用了1.87千克。也就是说,用于它自身的水分仅有1%,而其余99%的水分都被蒸腾掉了,蒸腾那么多水分有什么意义呢?是不是太浪费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知识分析问题。
2. 能力多元化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信息接收能力和信息输出能力。信息接收,就是听和看的能力。听,主要是在课堂中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听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交流,并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还能对信息进行甄别、加工、整合、储存;看,主要是指能获取文本和图片中的重要信息。信息输出,则表现在说和写的能力上。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要清楚、准确、规范并符合逻辑,在表达中能准确运用生物学术语进行阐释,还要关注学生的归纳演绎、推理质疑、模型建构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3. 态度明晰化
通过学习要让学生形成生物学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态度责任,使学生能够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问题,能对此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给出理性解释;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如健康生活方式的确立、和谐生态环境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议题;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关注山林植被、传染病防治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落实态度责任的培养。
在当今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生物学教学中构建有吸引力、思考力、内驱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课堂是教师的教学追求,是将生物学课堂的主导权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智慧活力的途径,更是落实发展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