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融入探究学习理论的策略

2023-03-21杨彩凤甘肃省庄浪县第二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3年3期
关键词:脸谱美术作品美术

杨彩凤 (甘肃省庄浪县第二小学)

良好的审美思维是形成美学素养的基础,引导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感知美的产生过程与表现形式,最终形成独特的个人体会,才能使其掌握美的多元表现特点。小学生的美术学习经验尚不充分,其在日常生活中未曾接触过系统的欣赏练习,因而在美术课堂上只能跟随教师的思路思考,无法对美术作品进行自主分析。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师可以融合探究学习理论,引领学生以自主探究的形式完成欣赏,结合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具体特点梳理个人观点,在欣赏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探究学习理论概述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促进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与传统教育理念不同的是,探究学习理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要求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探究内容,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最终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印象,实现个性化学习。探究学习理论与美术欣赏教学相结合,意味着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主观感受的情况下,引导其在“真学习”中自主感悟美术作品的美。

二、探究学习理论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 自主性原则

教师要遵循自主性原则,为学生留足自主欣赏的时间。探究学习建立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要改变学生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而是引导学生跟随探究任务完成自主实践。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资料对作品的表现力和深层内涵进行探究,产生真实的感知与体会,并适当代入个人情感,最终使学习灵感转化为实际收获。因此,在探究学习理论主导的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留足自主探究的时间,如此才能发挥探究学习对学生审美能力的训练作用。

2. 引导性原则

教师要遵循引导性原则,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探究学习理论主张学生在求知欲的驱动下完成学习任务,要求教师尽量避免向学生施加压力,充分保护学生的美术欣赏兴趣。学生只有具备足够的兴趣,才能更好地捕捉美术作品中通过细节、布局、情感所传递的信息,进而在完成合理分析后与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在应用探究学习理论时要使用科学的引导手段,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使其在自主欣赏中收获真实感受。

3. 多元化原则

教师要遵循多元评价原则,在评价探究成果时展现出足够的尊重。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是开放式的,由于学生在自主探究时会占据主要学习过程,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就要给学生留足自主评价与反思的空间,带领学生跳出“唯分数论”的怪圈,向着多元化评价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探究学习的评价环节,教师应该避免使用固定的欣赏标准衡量学生想法的对与错,而是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即使学生发表了与主流观点相悖的欣赏结果,也不要急于否定其审美能力,而是通过交流的方式认真聆听其观点,保留学生个性化的欣赏结果。

三、探究学习理论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 在欣赏中创设真实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情境教学法,主要过程为借助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展现教学内容,搭配以特定的讲解内容,搭建主题明确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中获得多种感官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打破了学生与美术知识之间的隔阂:其将教学活动与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联系起来,在创设情境的同时,以真实、还原、互动为目标,让学生独立进行美术鉴赏,从而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师可以将情境转化为教学载体,结合情境资源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体验、感知美术知识,在情境中进行美术鉴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融合探究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用好情境教学法,在常规的情境创设上多花心思,力求搭建真实的欣赏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拥有足够的自主欣赏时间,充分地得到情感上的共鸣与思维上的锻炼。综观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以下统称“教材”)内容,其中存在大量适合使用情境教学法的课时。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2 课“元宵节里挂彩灯”时,可以借助节日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6课“家乡的桥和塔”时,可以将学生熟悉的生活转化为情境;在教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11课“奥运精神”时,围绕“奥运会”主题创设情境可以延伸出精彩的内容。

以“奥运精神”一课的欣赏教学为例,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氛围热烈的奥运会场景下,使学生带着更高的探究热情欣赏“奥运会”主题下的各类美术作品,将奥运精神与美术欣赏融为一体。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播放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冰五环”亮相的视频,与学生一起观看“冰五环”从一整块巨大的“冰”中被雕刻成形的过程,给学生以视觉冲击。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再展示标准的五环标识,让学生观察五环的颜色,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总结对五环标识的理解。在此环节中,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了解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对其背后代表的含义产生好奇,从而自主探索该作品的深层内涵,了解五环最初的设计思路,形成个性化的欣赏体验。探究结束后,学生发现“冰五环”以冬季奥运会的冰雪主题为主要依据,晶莹剔透的外观极具表现力,并且采用了十分震撼的亮相方式,在符合赛事主题的同时,揭示了五环象征的内涵,从色彩、结构等角度引导学生探究,深化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2. 在欣赏中提供背景资料,奠定探究基础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理论知识和个人经验都十分重要。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信息资料,才能对作品进行全方位的解读。由于大部分小学生在美术领域的学习经验比较匮乏,其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审美经验不足以支撑他们开展审美探究性学习,这时充足的背景资料就成为顺利开展探究学习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帮助学生从背景资料中挖掘关键信息,在学习中获得审美体验。因此,教师要向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料支持,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随时能够查阅资料,以此验证自身想法的准确性,并找到新的欣赏灵感。事实上,教材中的许多课时的教学都需要教师准备丰富的背景资料。例如,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0 课“彩墨脸谱”,需要教师提供与京剧相关的传统文化资料;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4 课“藏书票”,需要教师提供这项特殊收藏品的由来与用途资料;教材三年下册第11 课“动物的花衣裳”与生物学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需要足量的背景资料。

以“彩墨脸谱”一课的欣赏教学为例,教材向学生介绍了“脸谱”这种中国戏剧舞台上必不可少的要素,通过一张张夸张而又生动的脸谱造型,反映出不同角色的身份和特点。由于“脸谱”中所包含的中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学生在欣赏“脸谱”时常常会感到无法从表面内容解读出深层含义。在第一阶段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各个行当脸谱的特征介绍给学生,分发印有数张脸谱图案的导学案,要求学生根据不同行当脸谱的特征,判断导学案中每张脸谱所属的行当,并尝试解读出更多内容。在第二阶段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京剧中选出一个学生耳熟能详的桥段,与学生一起回顾故事的发生过程,其中出现的人物都有哪些特点,并向学生分发画有独特脸谱的“美术知识卡”,选择窦尔敦、关羽、包青天等京剧脸谱作为教学资源,要求学生结合脸谱对应人物的性格,总结脸谱中油彩颜色的使用特点,尝试梳理每个颜色对应的人物性格,如黑色对应性格严肃、黄色对应性格暴躁等。在“彩墨脸谱”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分别向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信息资料,使学生在自主欣赏美术作品时拥有足够的依据,以保证整体的探究学习流程更顺畅。

3. 在欣赏中组织合作学习,提高探究效率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一旦探究学习的任务难度较大,学生便很难凭借个人力量完成欣赏任务,这时教师就需要组织学生发挥合力,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理分工将探究任务拆解为多个小任务,各自完成小任务后集中交流、讨论,汇总学习成果,这样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探究效率。因此,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布置探究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推进任务的过程中充分交换意见,合作完成作品欣赏。从教材的编排特点和教学内容来看,部分自主探究难度较高的课时都可以应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例如,教材四年级上册第1 课“色彩的冷与暖”触及基础的美术理论知识,需要学生深入探究;教材六年级上册第4 课“线与造型”涉及一些几何知识,合作学习有利于解决欣赏过程中的难题;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6 课“最受尊敬的人”时,则能够通过集思广益扩大欣赏范围,让审美的种子在课堂上萌芽。

以“色彩的冷与暖”一课的欣赏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共同完成探究任务,提高自主探究的效率。在观察色彩时,学生受限于美术鉴赏经验,往往不能第一时间获得正确的感受,甚至会对美术作品中的色彩表现产生完全相反的理解,与创作者的原意背道而驰。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应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积累更多感受色彩的经验,提高其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而不是强硬地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某个“规则”欣赏美术作品。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可以选择经典的美术作品作为审美教学资源,如以梵高的《向日葵》作为欣赏对象,将这一极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呈现在学生眼前,要求学生先独立欣赏,然后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挖掘创作者意图,回答“《向日葵》主要使用了哪几种色彩?”“你在欣赏《向日葵》时产生了怎样的感受?是偏向于温暖,还是寒冷?”“你是怎么理解冷暖色的?”等问题。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在小组合作中进行自主探究,完成对《向日葵》的欣赏。由于对色彩冷暖的感知具有一定主观性,探究学习比常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感受,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环节便于学生交换个人感受,调整认知偏差,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探究学习效果。在对《向日葵》的欣赏中,学生主要利用自主探究理解色彩的冷与暖,其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也产生了实质性提高。

4. 在欣赏中改进评价手段,提高探究水平

教学评价属于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完善、科学的评价制度往往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改进不足。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这一环节大多被安排在课后的互动中,很少在课堂上完成。在这种情况下,美术教学评价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加之美术课程课时少,学生几乎不会在课程学习的当天得到教师给出的评价结果,部分学生在得到反馈结果时已经遗忘了课堂学习的内容,也就无法根据教师的建议改进不足。在融合探究学习理论后,教师应该优化以往的教学评价模式,使用符合探究学习要求的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及时、到位的评价,要求学生反思自身存在的学习问题。对于美术欣赏教学来说,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的知识与获得的体验最终都要回归到对作品的理解上。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仅要根据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效果进行评价,找出学生在理论认识上的误区,还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自主探究状态进行点评,结合学生的自主评价结果给出建议,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探究学习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价学生的探究成果时,教师要展现出对学生及其审美创造力的尊重,多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欣赏过程中的真实想法,而不是生硬地给出量化评价结果,以“分数”评判学生的学习成果。

综上所述,在融合探究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度挖掘欣赏教学中的探究内容,逐渐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学习之路,使其充分掌握美术欣赏的理论与技巧,从而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充分思考。教师要准备足够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美术欣赏素材,使学生不仅能够观察美术作品的外观与内容,还能够搭配作品的背景知识与美术理论进行辩证思考,探究美术作品的真正价值与内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确保学生在探究式欣赏中发现美、感受美和理解美。

猜你喜欢

脸谱美术作品美术
帖脸谱
创意美术
做个脸谱迎『六一』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灶王爷的“脸谱”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