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投资项目的内部控制及其管理策略
2023-03-21朱葆台州市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朱葆 台州市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国企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为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积极开展各类投资活动,加强扩大有效投资,对提升国企实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投资的过程中,项目成败受到外部环境以及国企自身战略层面、业务层面、资金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采取完善、有效的投资内部控制策略,可以降低投资风险,提升投资成功概率。从目前的投资内部控制与管理的情况来看,很多国企的内部控制组织结构都比较单一,对投资项目风险管理认识不够全面,对复杂组织架构的国企投资内部控制研究也比较少。因此,要结合国企投资的实际情况,分析内部控制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有效的策略。
一、内部控制要素与方法
(一)控制要素
为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需要明确内部控制要素,在实际控制的过程中,对各个要素进行调整与把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控制环境。该要素为基本要素,属于正式与非正式氛围总和,具体包括治理结构、人力资源政策、审计制度环境、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第二,风险评估。该要素具有前瞻性的特点,根据内控目标,对业务活动进行详细划分,同时精准识别业务循环,分析潜在风险,并进行发生概率评估,为控制活动设计提供更多依据信息;第三,控制活动。该要素本质上属于流程或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当制定具体且可操作性的内控目标。根据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内控活动应当结合风险评估,在控制活动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或者制定假设性应急预案,使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提升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1];第四,信息与沟通。在项目投资的过程中,为保障各环节得到有效控制,必须做到上传下达,保障信息的通畅传递,避免信息孤岛的情况。可以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共享信息,员工也要认识到信息传播与反馈的重要性,并且主动关注外界信息,提升信息管理的敏感度;第五,内部监督。通过内审机构实施内部监督,创设专门的内审部门落实监督与审查职责。具体来说,就是了解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结合实际情况作出评价,分析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全面。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可以及时了解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尽快采取调整措施。
(二)控制方法
1.授权批准控制
该控制方法就是利用组织内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中的责任人、执行人,通过授权的方式划分职责范畴,构建完善的责任体系,保障各部门、岗位分工明确,有效提升执行效率。基于授权批准控制,企业的责任与权力都可以向不同层级的员工授权,实现下放[2]。通常,授权具有一般和普遍两个特性,时效比较长,但权限范围并不是很大,以常规业务内容为主。企业在设计组织架构的过程中,通常会考虑这方面内容,并不会在短时间内进行巨大调整。在设计投资活动授权批准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项目战略进行授权,也可以将金额数量、投资类别、项目环节等作为授权依据。
2.全面预算管控
近几年,全面预算管控的应用比较常见。将公司经营目标作为主要方面,结合企业历史财务情况评估结果,分析近几年发展战略、目标预设结果,然后设计总体预算目标,根据业务特性等各项指标,对总预算目标进行逐层划分,划分集团公司总部以及下属单位的预算目标,并且最后将目标细化到个人[3]。该管理措施具有严密性、全面性的特点,可以确保企业严格按照计划实施经营管理措施,使经济活动可以保持秩序。采取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将投资项目管理分为预算编制、执行与考核三个环节。
3.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有很大区别,通常由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或者聘请专门机构从业者调查和评价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使保障企业经营效率、控制风险等目标顺利实现的有效手段。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预防和前瞻的特点,以活动评价、问题反馈为核心,承担监督职能。通常,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强化内部控制中各要素活动的效果,也能识别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缺陷,有助于体系的重建与调整。
二、国企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与政策影响
在国企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国企投资项目通常需要围绕主责主业,贴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同时也要符合国家政策法规与产业导向。具体来说,应当对监管要求、区域经济、知识产权、税收优惠等政策与规范进行分析。从目前的情况看,企业外部竞争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在投资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措施,才能适应竞争环境[4]。然而,很多国企受到传统模式与观念的束缚,缺少创新性的项目内控与管理手段,经营成本运行结构不合理,同时也缺少完善的财务管控机制,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在开展对外投资项目的过程中,投资项目所在地的法律、政策、监管办法等不够完善,难以结合内控原则评估投资项目风险,较难实现目标收益。
(二)措施和机制不足
内部控制与管理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控制风险,因为在实际管控的过程中,应当将风险评估与防范环节放在首位,采取全方位的管控手段,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但很多企业缺少风险管理意识,同时无法科学、精准地分析企业工作情况与管理制度,无法及时发现投资项目的风险性,容易增加战略执行、运营等风险[5]。与此同时,国企没有充分发挥投资项目内部监督的能力,内部审计监督部门的独立性不足,无法充分展现内控监督在项目风险目标剖析中的作用,进而无法发挥风险导向的作用。一旦国企的战略决策滞后或有偏差,投资项目可能就会出现各种风险,导致投资失败,为国企带来经营隐患。
从机制的角度分析,国企可能缺少完善的投资项目预警系统,同时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联动不足,无法有效传递风险预警信号,造成风险评估不够全面,影响整体预警能力。国企投资项目种类繁多,在评估的过程中,如果国企侧重短期利益的追求或追逐热门项目,没有全面调查投资项目,投资的导向性与针对性不足,那么很可能造成投资具有盲目性,甚至导致投资失败;如果没有综合分析资金周转、筹资难度等问题,则会造成评估结果不够准确,不利于内控和管理工作的落实,导致国企整体收益下降,不利于投资项目真正落地。
(三)设计与规划欠缺
在目标设定的过程中,如果国企没有进行全面性、综合性的分析,那么将导致规划设定不够科学,缺少明确的方向。在投资阶段,如果没有进行详细的尽职调查或可行性研究,无法及时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导致投资决策出现偏差,投资目标难以实现。在投资项目资金监督方面,没有制定详细有效的制度规范,缺少科学完整的预算资金标准,同时也存在一些国企的财会部门专业性不足,难以精准编制预算。例如,国企投资项目对资本金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出现盈余资金的情况,不仅会导致浪费,还会影响投资回收率,降低国企投资效益,导致投资效率低下。如果投放资金不足,也会引发资金匮乏问题,造成项目现金流断裂,难以满足项目投资的要求。
三、国企投资项目内部控制与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统筹管理,宏观优化
国企要提升投资效益,就要采取有效的投资项目内部控制措施,同时加强管理,保障各个环节有序落实。在投资项目的过程中,国企需要提升自身预判能力,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以自身发展战略为引领,聚焦主责主业,依法合规开展投资活动,自觉遵守投资所在地的法律法规、商业规则和文化习俗,规范履行投资有关程序。投资规模应与企业自身实力与抗风险能力相适应,加强项目管理并做好风险评估、监控和防范方案,在内控与管理的过程中,可以组建专门的统筹管理小组,根据内控与管理要求,完善管控体系,保障责任详细划分,从多个角度、环节进行管理和控制,掌控各项影响因素,保障投资效率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宏观的监督与调控职能,积极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引导社会各专业机构共同参与,在国企投资的过程中,提供专业指导,引导与规范国企投资行为,保障企业投资符合产业政策导向,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宏观优化措施具体来说,可以根据国企自身战略目标与职能定位,围绕主责主业,严控非主业投资,研究制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编制年度投资计划,作为国企年度投资项目的总纲,年度投资计划应包括年度投资总体目标,即企业投资战略的预期目标;年度投资规模与结构分析;计划投资对债务水平影响分析;年度投资资金来源与构成;重大投资项目及有关情况说明等。年度投资计划编制与全面预算管理相衔接、相统一,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管控年度投资计划中的作用。年度投资计划编制完成后通过企业投资决策委员会或类似机构严格把关,必要时可请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或业内专家共同参与;经企业投资决策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审核后再提交企业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后报企业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实施,若须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或监管部门审批的,则须按规定履行报批程序。对于列入年度投资计划的重大投资项目与年度投资计划外的追加项目,在决策过程中,应作为特殊事项,一事一议,单独考量。
(二)完善机制,有效防范
为预防各类风险,需要搭建完善的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首先,国企应当认识到风险预警和防范的重要性,应当全面评估项目风险,科学研判拟投资项目,尽可能规避潜在风险,然后建立详细的防范与处理制度,采取全方位、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明确具体的防控和预警流程。在制定风险应对策略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风险重要程度和发生可能性进行排序,综合评分风险等级,然后采取对应的措施。其次,国企应当采取系统化的管控机制,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对投资风险控制成效进行分析与管理。应当明确监督责任主体,可以通过外派监事会,对企业年度投资计划以及各重点投资项目进行专项监督;重视完善审计机制,保障审计的独立性,建立专门的投资项目审计小组,监督项目管控的执行情况,提出有效的意见;尤其要加强纪检监察力量的运用,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工作在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控中的独特作用。应当建立起监督主体之间交流互通,共享信息的沟通机制,强化监督成果运用,形成以点到线再到面的监督网络,使监督体系更加丰富与完善。强化内控和管理效果,根据当前管控机制漏洞,结合先进的管控理念,探索更加符合企业现状的管控体系,明确管控主体、管控内容、程序环节等。最后,国企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引进与应用,通过区块链、AI、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投资风险进行分析与管控,不断强化自身风险防控能力。
(三)有的放矢,落到实处
国企应当设置合理的投资具体目标,对各个具体投资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核查,结合多项要素编制预算、评估项目,然后拟定科学的投资决策。国企可以设置专门的投资管理、筹资管理、内部审计等职能部门,选用专业人员承担项目统筹与管理工作,实现全过程动态管控,国企财务部门应当主动配合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应用,在投资项目落实前,做好调查与评估,结合实际情况编制预算、审核预算,进一步健全核算与预算机制,做好跟踪与监控使内控管理更加有效。在项目投资后期,需要做好清扫、总结与核算工作,全面评价投资项目,进一步提升风险管控效果,同时分析投资预算执行情况。此外,还可以搭建完整的信息平台,建立明确、统一的信息标准。例如,对投资项目财务状况、项目人员定期汇报内容等进行规范,确保信息格式统一、流程规范。具体来说,应当搭建与投资相关的应用子系统,采用信息化、动态化的投资管理措施,通过子系统收集与投资项目有关的各类信息,包括合约期限、出资形式等等。对于获取的各类的财务信息,通过针对性地录入或同步到系统中,实现可视化的指标展示形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企投资项目的过程中,受到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各类风险,进而影响投资成败。为保障投资项目的顺利执行,同时确保投资项目依法依规进行,需要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在落实投资项目内部控制措施的过程中,应当先做好投资项目的统筹管理,制定有效的管控方案,同时强化投资项目内控管理,搭建完善的管控机制,精准把握管控环节,防范化解投资风险,最终实现投资项目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