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忧”导写

2023-03-20陈士同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心系欧阳修典故

陈士同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经过这个人的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后来人们便用“杞人忧天”嘲笑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忧虑的人。

李白《梁甫吟》中写道“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意思是说:皇帝看不到我一片赤诚之心,不体察我对国家的至诚至忠,但我仍然像杞人忧天一样,关心着国家大事。

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尤其是心忧天下,应该是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很多有识之士,都是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写作指导

材料由三个语段组成,每段提供不同的叙述视角,从不同的角度围绕“忧”进行分析。其中,首段引入“杞人忧天”的典故,即“嘲笑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忧虑的人”。从语义上看,该成语带有贬义色彩,显然不是写作正面表达的内容;第二、三段分别引入李白和欧阳修的文句,由杞人忧天过渡到关心、忧虑国家大事,体现出明确的责任和担当意识。而最后一段中“很多有识之士,都是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点出情境材料的核心意旨。由此可见,第一段成语典故只是提供话题,后面两段则从成语的反面提出关心和忧虑国家的观点。当然,这里的“忧”不是担心天体坍塌,而是把目光投向自己、社会和国家。

在写作立意时,要紧扣“忧”字,可以就典故“杞人忧天”或李白《梁甫吟》中对国家的心忧至诚,或欧阳修的“忧劳兴国”发表看法。最好能够结合时代青年在国家繁盛时代应常怀忧虑之心,勇担重任,这样的文章才更有现实意义。

例文

心有憂患,不惧将来

安徽省霍邱一中城南分校朱晓雪

谈到杞人忧天,初觉可笑,转念又觉得可悲。笑杞人忧天,是觉得天太大,又太远,与他又有何干系;悲杞人忧天,也悲杞人的可贵精神竟贻笑千古。

也许,杞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心系天地,正如陆游在风雨大作中躺在床上写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般。身在江湖之远,仍系庙堂之事,是陆游一生都放不下的爱国情结。年少时的书生意气,中年时的戎马倥偬都已成为过往云烟,在记忆深处,都被晨钟暮鼓抹去了。如今,老骥伏枥,仍记得自己是臣子,是大宋的子民,对国家的赤胆忠心不会改变。末了,“但悲不见九州同”,只是仍叮嘱孩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国难当头时,你会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想起电影《长津湖》里触动人心的一幕幕,在那个年代,心系国家已经内化为人们心中那份神圣的情感,就如同林觉民家书所写的:“吾作此书时,尚是世间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阴间一鬼。”有理由相信,中国有这样一批批舍生忘死的有识之士,中国必将屹立世界之林。

梁启超说过,青年是有希望的。只此一器,便可使中国自寻生路于危难之中。我们生逢盛世,长在春风里,试着“开眼看世界”,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望历史长河,心怀天下的仁人志士时时在提醒着人们:缅怀历史,更看今朝。“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心系天下,不仅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危机意识。中国青年更应该从小培养家国情怀,因为,时代正创造属于我们的光。

评点

文章以俭省的笔触,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心有忧患,不惧将来”的观点。从构思立意看,紧扣情境材料提供的话题内容,从中提炼中心,然后运用多种论证方式分析论述。选材组材,既有鲜活的事例,也有理论的分析,还有名人名言的引述。灵活多样的论述,让观点更加鲜明突出。而在遣词造句时,整句与散句交错使用,行文表现出变化之美。

猜你喜欢

心系欧阳修典故
让我受益匪浅的一本书
画眉鸟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心系“国之大者”
欧阳修快马追字
读成语典故偶得六首
总书记心系千万家
勤奋的欧阳修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心系青少年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