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洞穴中的思考

2023-03-20许国玥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基本粒子肉体洞穴

许国玥

“我是谁”这个问题历来是各大名家热衷探讨的。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崭新的问题。“我”是一个概念,是非常复杂的概念,这可以指肉体的,也可以指精神的。然而谈到肉体,此时我不免想到一个古代故事:忒修斯之船。如果一艘船上的所有部件都被完全替换过了,那它还是原来的船吗?如果不是,那它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是了?换成现代的例子,就是沼泽人的故事,这也常常被用来思考自我认证命题。

我曾经也关注过这些问题,然而每每思考时总会背脊发凉(人类最恐惧的即未知本身)。最后我只得潦草地做出结论:“我”的存在不是因为有肉体的凭依,而是因为我有自己的意识与思考,如果有一种存在能完全复制我,那它也不是我,因为人记忆里的一切都是亲身经历过的,复制体却没有这样的经历。因而“我”永远是我,是拥有独立的思想、记忆的个体,这与肉体无关。

除了上文提到的记忆以外,思考也是我之所以为我的标准。在我看来,思考本就是宇宙中最为极限的一项运动。即使复制体能复制我的一切,但思考的纬度与方向却不尽相同。物理上有一种说法“电子不可区分”,即作为基本粒子的电子不像实际物体那样拥有足以区分彼此的特征,所以一旦混在一起,就再也无法区分谁是谁了。而我却能通过思考,将这些基本粒子聚合成名为“我”的个体,这难道不是世间最大的奇迹吗?

在我看来,人类,无论如何,还只是住在地下的一个洞里,是背向洞口坐在地上的原始人,手脚被铐住,只能借由背后的火光看到眼前乏味的石壁,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影子就是他们的全部。但漫长的岁月里,仍然有人挣脱枷锁,径直来到洞外,看见大千世界——即探索世界与宇宙,尝试挖掘并直面真理,这其中的奥妙与快乐自不必说。面对浩瀚的星空和广袤的世界,有人感到惧怕,有人不予关注,但我感到的是欣喜和向往——欣喜于世界的美妙和“我”的誕生,向往如同前人们一样去到达还未有人涉足的未知领域,成为开拓者。尽管探索本身可能很痛苦,但所有这一切都增加了直面真理本身的魅力,这才是真正有趣的地方。

“不要温和地走入那个良夜”,我不愿在碌碌庸庸中死去。我要去探索和发现,勇敢地走出洞穴,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发展。无论在什么样的境地,我绝不会坐以待毙,我要去探索,去抗争,去开创无限的可能。因为这样,也只有这样,我才能真真正正地是我。

希望几年后的我能站在洞穴外,看着曾经的自己坐在洞穴里写下的文字后笑一笑,就足够了。

(编辑:于智博)

评点:胡媛媛

文章以“洞穴中的思考”为题,本身就是一个富有哲思的标题,同时彰显出作者立足人类探索与发展的宏观背景,在承认“我”之渺小的前提下勇敢尝试走出洞穴的欣喜与痛苦,勇敢去开拓世界的青春胆魄。整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深深的思考,是一篇有深度的佳作。

猜你喜欢

基本粒子肉体洞穴
珍妮·萨维尔
生 活
同源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的特殊圆问题
粒子物理简介
少年洞穴救援记
“现代洞穴”公寓
从肉体之欢到灵魂之爱——中国古代爱情小说的三大里程碑
《肉体的记忆》中“桥”的解读
从基本粒子到信息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