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考点预测之学会学习(一)
2023-03-20丁智会
丁智会
在“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板块中,“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会学习”是“自主发展”的第一个要点,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和信息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三个方面。
乐学善学 指的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勤于反思 指的是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信息意识 指的是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 互联网+" 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乐学”
其中,“乐学善思”对于当代中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包含两方面内容:乐学与善思。总之,“乐学善思”重在引导学生有学习热情,有优秀的思维品质,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習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热爱与兴趣是求学最好的导师。当心中求知的火苗被点燃,我们就会有主动求学的意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收获更佳的学习效果。反之,如果我们只把知识当成求取学历的手段,当作安身立命的谋生手段,就很难从中找到真正的乐趣。从“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焦虑,到“学海无涯乐作舟”的逍遥,是人生的一步大跨越,是境界的大提升。教育者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乐学意识,而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善于从学习中发掘兴趣,寻找点燃学习热情和激情的意义与途径。学有所用,学有所悟,学有所乐,既是我们乐学的作为,也是我们乐学的境界。
“善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往往决定了学习的品质与走向。学会思考、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将自己的求学历程向更深处漫溯,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进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知识提炼升华,达到更高的境界。反之,懒于思考、不善于思考的人,其学习只会流于表面,很难有深度或广度的延伸,很难形成知识的网络,存储的知识大多是碎片化的,不成体系。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做多角度的思考,成为有深度的思考者。学生则应有意识提醒自我去深入知识的内部,去延展知识的联系,形成思维导图,形成自己的思维知识树。
总之,“乐学善思”重在引导学生有学习热情,有优秀的思维品质,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近几年涉及到“乐学好学”的高考题很多:2022年全国甲卷与《红楼梦》相关的作文题,“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情节中众人给匾额题名的不同表现,引发考生深思直接移用、借鉴化用与情境独创的不同作用,引导学生成为好学善思之人。
2022年北京卷“学习今说”,引导学生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从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彰显自己对学习的理解。该命题有利于学生对学习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善思”意识。
2021年全国乙卷“追求理想”主题作文,提到“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激励学生加强自身修养,端正思想,这与“好学善思”有着密切的联系。
2020年全国卷Ⅲ“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该命题有助于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品质,好学善思应该是“给自己画好像”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以上作文,均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意义,激发学习的热情,并有助于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的发展,激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深沉的思索意识投入到学习中去,提升学习效率,收获最佳学习效果。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袁隆平在田间地头兴致勃勃努力钻研“新植株”,孔子师从师襄学习乐曲的“奥妙”,黑塞在祖父的藏书室中捞取“珍珠”,王佐良在清华大学的图书馆里感受“新世界”……
这些场景,你有什么感受,这些故事给你什么启发?对于读书学习,你有哪些独特见解和个人思考?请结合自身成长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道文题体现了“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学会学习”部分,尤其贴近“乐学善学”部分。
材料罗列了学生学过的很多知名人物读书治学的具体场景:有袁隆平院士的劳动场景,有《师说》篇中孔子从师的内容,还有提炼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的文章《读书:目的和前提》的内容,最后一个翻译家王佐良的读书事例源自他的文章《上图书馆》。材料与新教材紧密相连,体现了高中教育的最新改革意识。
我们先来细审材料段,对四个人物事例一一分析可知,袁隆平院士的事例可以提炼出“劳动”“热爱”“实践”等主题,孔子师从师襄的事例说明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黑塞热爱读书是兴趣使然,也体现了阅读对人生的重要意义,王佐良的事例与之类似,也体现了读书的重要性,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引领我们走向“新世界”。综合四个人物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到均与学习和成长有关,如以兴趣为引领,从劳动或实践中获得真知,善于向他人学习,热爱阅读等,总体可以用“学习之道”归纳。
接下来,我们来审任务段。任务以两个问句引发考生的思考。首先,这些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第二个问题直接把写作对象限定得非常清晰——读书学习,要求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与思考。所以,学生在写作时,应围绕读书与学习展开,不要泛泛而谈,大谈人生、社会、家国等。应从“读书学习”这个小切口展开,谈自己在成长中的感悟,并与上面材料所体现的立意紧密相连。
整体来看,该命题立足于“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紧扣高中新教材,精选典型人物事例与场景引导学生对读书学习进行思索,体现了对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引导学生思考读书学习的意义与方法途径,对青年有重要的引领与启示意义。
适用素材及素材点拨
江梦南:以勤学突围,吹响生命号角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江梦南是“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她从小由于误用了耳毒性药物,失去了听力。父母摸索出一套读唇语的方法,教她感受喉结发声的震动、嘴巴呼出的气流,来读懂从真实世界里发出的声波。上学时,江梦南坐在教室前排,读老师的口型“听课”。大部分时间,江梦南是通过看板书、自学跟上进度。因为刻苦程度超过了多数同龄人,她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2011年,她以615分的高考成绩进入吉林大学药学院,2018年,江梦南成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士。
素材点拨
江梦南半岁时就丧失了听力,但她在父母的帮助下,凭借勤思好学的毅力战胜了困难,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若勤学善学,持之以恒,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强者,吹響时代嘹亮的号角。
何世杰:以善思风靡全网的“何同学”
近几年,B 站up 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为很多网友所熟知。他本名何世杰,2021年7 月从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专业毕业,是个标准的斜杠青年——集通讯专业、数码up 主、视频制作剪辑高手于一身。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跟他勤于思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对于大家司空见惯的现象,何同学都想弄明白,梳理清楚。大二时他凭借着一条B 站视频《有多快? 5G 在日常使用中的真实感受》成功破圈,3天涨粉超百万,视频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双双转载。在视频中,他用水波来演示电磁波,形象生动地把信息传输这个问题解释出来,展示了自己的思考,也降低了理解的门槛,让大家更容易接受。
素材点拨
雨果曾说:“沉思就是劳动,思考就是行动。”如果不思考,我们人类就失去了进步的可能。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养成爱思考的习惯。B 站up 主何世杰站在互联网的风口,勤于思考,为大众形象生动地解释科学现象,并发明了为大众所用的神奇黑科技。在这个可为的时代,何同学可贵的是有想法,有热情,学习和动手能力强。
李泽厚:以深沉思绪书写美的历程
李泽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大师。他从小痴迷于读书,并在阅读中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判断是非的能力。1950年秋,他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后因患肺结核,很多活动不能参加,就独自住在楼顶上的一间阁楼里,潜心学习。这也为他后来做学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曾提到,原创性的秘诀是“要高、要深、要博”。他的作品兼具历史意识、哲理深度、艺术敏感,还颇有美文气质。他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对先秦、宋明儒学等中国哲学有深层的思考与理解,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原创型思想家,为当代学人树立了卓越榜样。
素材点拨
人生一世有时辰,但美的历程无尽头。李泽厚先生的美学思想,早已渗透到了一代人的生命里。李泽厚先生之所以取得这些突出的成就,与他自年少时就博览群书,一生沉迷于学习有重要关系,也与他爱思索,将所读的知识提炼升华,形成自己的思想有着莫大关联。青年立于天地之间,也应永不停止前进与思考,在这世间留下自己踏过的足迹。
学生范文
伴学思行远游,一步一诗一梦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 罗彤彤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俯仰寰宇之中,如日之升,如月之恒;而笔墨丹青间,更涌现了无数仁人智者,灿若群星闪耀时。细究其伟岸根源,无外乎有学、思、行。学,谓之勤学;思,谓之善思;行,谓之践行。躬逢盛世,我辈青年当以学思为根,润践行之冠,方不负赤日煌煌,终成一步一诗一梦。
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勤学以致远,稳步天地间。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成才之路,勤学乃第一要义。不能忘,黑塞在祖父的藏书阁中潜心钻研,刻苦勤学,经数年沉淀,终得中西方哲学思想融会贯通,成就文学大家;仍悲于,仲永才华闪烁,不勤而养之,急于求成,终成千古之伤。冀吾辈,恒以“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之心自我鞭策,方可稳步勤学,行稳致远。若非如此,则终如星辰一划,稍纵即逝。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善思以成名,绘诗人生篇。
是为智者,强于思。怀思而内蕴,厚积薄发,一鸣惊人。且看西晋左思,为赋《三都》,以思持之,穷十年之功,思所晓解,“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于是《三都赋》出,一时名震九州,洛阳纸贵;再观儒学先人孔丘,师从师襄捧读乐律,废寝忘食,寤寐思之,终得乐理奥义,学有所成,折服世人。冀吾辈,以善思盛才之八斗。思如树基,不謇不崩,唯有深思善思,方得枝叶扶苏,绘就人生长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行践以逐梦,一化北冥鱼。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当效武穆,秉神武之姿,身谦躬于行。远望那“禾下乘凉追梦去,稻香四海惠苍生”的袁隆平院士,深扎学思之沃土,成于行践之葳蕤树冠;亦听闻孙思邈《大医精诚》所言: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赵括自幼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而其父不谓善,问之则曰:括惟纸上谈兵耳,不能为将也。冀吾辈,切莫拘泥于经书之间,履行履践,敢为人先,方能扶摇直上,逐梦九天。
大木百寻,必有其根;重溟万仞,必有其源。今我少年郎,晔晔如扶桑,静以勤学,辅以善思,持以行践,定到达“骐骥之所为”。鲜衣少年,愿我们伴学以思,一步一趋,一生一诗,终成一事。
评点:文章对材料的理解非常准确,整体结构清晰,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逻辑严密,步步为营。文章用三个分论点领起全篇,结构非常清晰。从勤学到善思,再到实践,三个分论点步步为营,从材料中的场景加以分析,环环相扣,逻辑非常严密。分论点的语言简洁整饬,有力地领起了主体段落。
论证方式多样,事例丰富,采用正反对比,有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方式,富于打动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