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于自身之所思,立足他人之所欲
2023-03-20刘馨骏
刘馨骏
孔子曾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不能用自己不能接受的他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别人。然而,有人提出了质疑,认为“己所不欲,可施于人”。其实,这些并不只是“欲不欲”和“施不施”的问题,而是体现了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仁者情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夫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它告诉我们,应照顾他人的欲望需求、情绪反应,不只是一味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对维系和睦家庭、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如果每个人都可以从己身出发,推己及人,想他人之所想,不为他人之所不欲为,社会便会更加地有序。试想,如果《美丽新世界》中所谓“文明区”的人们能对“保留区”的“野人”多一份善待,而不是像对猴子一般戏弄他,多想想他的痛苦,他的处境,也许这份仁爱会使所谓的“文明”世界的黑暗消淡幾分。
那是否“己所不欲”完全不能“施于人”呢?
我想,也不尽然。
当自己所拥有的并不是自己需要的,而又恰是别人需要的话,那当然“可施于人”,这就是成人之美的仁心。近年来,很多社区村舍的门口都摆放了“爱心募捐柜”,就是提倡人们将自己不想要的棉被、穿剩的衣服、多余的文具等,捐赠给贫困地区或是灾区的人们,为真正需要的人献出一份爱。
所以,从本质来看,己之“欲”和“不欲”并不是最重要的。人之“欲”和“不欲”才是仁者“施”的重要依据。从“己欲”出发,以“人欲”为立足点,人“欲”则施,人“不欲”则不施,这便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然,“己欲”和“己不欲”则不过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用自己的想法取代他人想法的行事依据。历史上,非洲暴君博瓦尼、马西埃等人的暴政没有从人民角度出发,只顾自己的想法和利益,造成社会动荡、生灵涂炭。“社会达尔文主义”其实也是一种只考虑实力对比,不顾及人间温情,不为他人着想的情况下的冷血模式。相反,懂得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才是我们当下庸常生活中人性所蕴藏的最有力量的情怀。
日本导演北野武曾说:“所谓规矩,从根本上考虑,其实就是为他人着想。”人己之“欲”同异互有,不必为如何“施”设定条条框框,让我们发于自身之所思,立足他人之所欲。人人都做一个懂得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的人,人生才会充满温暖和爱,社会才能更加安宁、静好!
评点
作者善于作思辨分析。将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发开去,和“己所不欲,可施于人”进行对照分析,在“己欲”与“人欲”,“欲”与“施”等关系的建构中,和谐地统一于“为他人着想”这一有着核心思想的系统框架之内。
文章分别分析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所不欲,可施于人”的合理性之后,再揭示问题的实质:人之“欲”和“不欲”才是仁者“施”的重要依据。文章“为他人着想”的观点通过思辨分析得以逐层深入阐述。
不足之处,如果联系现实生活再紧密些,文章的现实针对性当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