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一刚:培养大师的大先生

2023-03-20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天津大学贵在郑板桥

2022年10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天津大学教授彭一刚,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享年90岁。

在天津大学执教近70年,彭一刚被誉为“培养大师的大师”。他的学生里出了两名两院院士、四位“全国工程勘探设计大师”。他究竟培养了多少学生,已经无从计算了,但每一个师从他的人都能感受到,他对建筑学、对建筑教育的热爱与赤诚。

人物解读

角度一:一人画千张插图

在教学上,彭一刚全心全意、一门心思。他写的《建筑绘画基本知识》《中国古典园林分析》等书,很多荣获国家级图书大奖,而书里上千张插图,都是他自己一个人画的。他撰写的《建筑空间组合论》多次再版,几乎成为高校建筑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他渴望培养出更多的“大师”。天大建筑学院的师生,首先都要能吃苦。学生通宵画图、老师彻夜改图,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彭一刚对学生动手绘图的基本功要求很高,他也經常会从方案的构思开始,一步一步去指导学生修改方案设计,手把手地给学生改图。

角度二:贵在创新

“人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停滞不前。”彭一刚对年轻的学生说,嘱咐他们要练好基本功的同时,还要“贵在创新”。他自己没有一刻停止创新:耄耋之年依然带着弟子去现场实地考察,手拄拐杖一笔一画修改学生设计,89 岁那年还因为手绘设计图纸而冲上热搜……

运用示例: 郑板桥有言,“学者当自树其帜”,他在画竹上进行了独特的改变,自成一体,由此得见创新的蓬勃力量与无限生命。这个时代,“自树其帜”的守正创新精神显得更为可贵。“培养大师的大师”彭一刚院士作品无数,桃李天下,一生提倡创新,他常说:“所谓大师之作,往往就是厚植在扎实的功底和底蕴之上,而最终胜在创新。”这与郑板桥的“自树其帜”不谋而合,所有拥有伟大创造力的先驱,无不是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与“变”是他们的创造原则,也是伟大造诣的源泉,更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江苏省扬州市公道中学 姚颖

猜你喜欢

天津大学贵在郑板桥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简介
别出心裁,文贵在『新』
秋季养生贵在“收”
学生写话
贵在认知,贵在践行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总目次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总目次
贵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