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素材运用应避免的几种误区(上)

2023-03-20王学华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彭士禄苏炳添文段

王学华

素材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备考,素材积累至关重要。然而,有了素材,却不会合理地运用,往往会弄巧成拙。怎样才能把掌握的素材恰到好处地运用到作文中呢?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素材运用失分误区,并提出规避策略,以便给同学们以实质性的帮助。

误区一:生硬堆砌,缺少论述。

有些同学积累并掌握了一定量的素材之后,想方设法在一篇文章中尽量多用,于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顾题目材料,也不管文章中心,仅靠罗列堆砌材料来凑足篇幅,例证缺乏典型意义和代表性,它所证明的论点必然软弱无力。这样的素材,即使堆砌再多,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不能充分说明问题。如下面的文段:

杨振宁说:“我的一生可以算作一个圆,从一个地方开始,走了很远的地方,现在又回来了。”他把自己的一生,写在了中国科技进步的注脚里,写在了功在世界、心怀家国的隽永篇章里。顾诵芬,是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我国飞机空气动力学研究的开拓者。在“一张白纸”的背景下,他直接组织、领导和参与了我国低、中、高三代飞机中的多种飞机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彭士禄,革命英烈彭湃之子,中国工程院首批及资深院士,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后来,彭士禄从军工转入民用领域,投入核电站的研究和创建工作,为大亚湾以及秦山核电站建设做出贡献。彭士禄为核动力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他说:“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意贡献一切”。——2022 年高考广东考生《融身于国,强国有我》

上述文段用了很多素材,有杨振宁、顾诵芬、彭士禄,材料可谓丰富,但都是表面上的介绍,给人以生硬堆砌之感,只读到一大堆事例,却丝毫未有针对性的分析说理,因此,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也不能证明中心论点。

规避策略: 运用素材注意“三要”。首先要典型。所谓“典型”,就是具有代表性,切合主旨要求。既客观、真实,又能全面反映事物本质,这样才能以少胜多,以一当十。其次,运用素材要“一致”。论据与论点“一致”,指的是文章所运用的材料能证明论点。此外,要分析。要在围绕论点摆出论据之后,围绕论点对论据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分析一下它与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讲清它们为什么能证明论点,千万不能只摆事实不讲道理。

误区二:原样照搬,不加剪裁。

有一些同学在写作时,将手中所掌握的素材不加区分、不加提炼,原样照搬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的结果是:材料芜杂、粗糙,遮掩了关键信息的表达,详略不分,主题淹没,拉杂无序。如下面的文段:

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100米半决赛中,“中国飞人”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随后,他在决赛中以9秒98的成绩位列第六名,再一次创造历史。

曾经有人提问,100米短跑提高0.1秒有多难?苏炳添回答称,自己提高0.08秒用了3年时间。尽管成绩一次次提高,苏炳添却始终突破不了10秒的门槛。2015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苏炳添以9秒99的成绩冲破10秒大关,成为亚洲第一个真正跑进10秒的选手。在2018年国际田联比赛中,苏炳添再次冲破10秒大关,跑出9.91秒的成绩,彻底粉碎了长期笼罩在短跑界的人种论。苏炳添的人生选择了拼搏,更选择了创造,因此,他必然有着无比美好的未来。——2022年高考辽宁考生《选择拼搏,创造未来》

上述文段最大的问题就是将自己所掌握的有关苏炳添的素材原原本本照搬到作文中,没有经过选择和提炼,也没有紧扣中心论点展开阐述,使得主旨呈现不清晰、不集中,读来如坠雾中。

规避策略: 写作时,选好材料之后,應该根据主题和提高表达力的需要进行巧妙剪裁。同时,要切准角度。在写作时要加强思考,保持素材与主题观点一致,使素材运用时更具有针对性。

误区三:陈词滥调,人云亦云。

作为阅卷老师,我们常常看到一篇又一篇考场作文,用着同样的素材,表达同样的思想,没有经过自己的消化和过滤,总给人千人一面的雷同感。如下面的文段:

传承华夏优秀文化,掀开中国的历史画卷,历史见证了无数繁荣文化的覆灭,四大文明古国,何以唯我华夏文化能泱泱五千年,弦歌不绝!回望历史长河,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

李白被放逐,唱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意志和豪迈胸襟;杜甫在离乱中,仍然高歌“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奉献精神;龚自珍为国效力,抒写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壮志情怀;五柳先生不羁世俗牵绊,吟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东坡游于赤壁,留下“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积极态度;文天祥用生命诠释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中华魂!——2022年高考云南考生《传承借鉴应当时 创新才是硬道理》

上述文段,尽管语言比较华丽,但只是列举各种古代名人素材,并未对素材加以分析,表面上看上去素材丰富,实则是生硬地堆砌素材,陈词滥调,人云亦云,浮在表面,没有揭示内在的本质特征。同时所举的事例,没有指向“传承与创新”这一中心主旨,整体说理不充分。

规避策略: 素材选用要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若实在难免与别人撞车,也请尽量改头换面。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生活摄取法。从生活中寻找材料,对生活有了自己的体验,我们的视角与众不同,平凡的生活材料就有了灵气,自然就有新颖别致的特点。(2)时事聚集法。即选材要与时俱进,把带有时代色彩的时鲜例子用入文中,与别人文章内容的雷同感就会减少。(3)旧例翻新法。对于一些经典人物的事迹和言论,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写出新意来。(4)逆向思维法。从已有的定论或常规的结论出发,向相反的方向思考,从超出或违逆一般常理的角度作逆向分析,得到新的发现。

猜你喜欢

彭士禄苏炳添文段
再冲奥运,苏炳添复出首秀摘银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
——彭士禄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
——彭士禄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
——彭士禄
苏炳添:泥巴地里跑出的飞人
苏炳添:百米飞人 亚洲荣耀
彭士禄:核动力事业的“垦荒牛”
《说文段注》之“同意”及其理论意义
单一·连贯·完整
五年级阅读主题:壮观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