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与他人

2023-03-20李熙文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時候比作偶像

李熙文

有一种普遍现象:小时候总想成为其他人,长大后却只想成为自己。

先来分析一下这现象产生的原因吧。人非生而知之者,小時候,受本能驱使去模仿。于是渐渐地,就把他人作为了“偶像”,因此欲成为他人,因为他人更“好”。长大后,渐渐显露独属自己的特性。随着思想愈成熟,自我愈强大,有时在与他人的关系中竟能占主导;更重要的是有了独立之需求,晓得自我终究与他人不同,故不想被浪潮吞没。于是化被动为主动,从接受偶像到创造偶像——一个独属的、适宜的、几近完美的偶像,这就是长大后想成为的“自己”。此处的“自己”实是“最好的”自己,是尽善尽美。

我们可以从中归纳出两个持续的主题:对自我完善的追求与自我和他人关系的调整。

自我完善,在所有领域,都是恒久追求的目标。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无数运动员喊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去探索人类体能的极限;牛顿把自己的发现比作石子、贝壳,把未知的真理比作浩瀚的海洋,可见,知识的领域还需要人类不断探寻。

然而,再仔细地体察,难道“只”想成为自己便对么?这就是有人担忧的方面:太狭隘了。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持续受外界影响的。若抛弃了外部影响,就犯了做事绝对的错误,且“自己”根基更是受动摇。

总的说来,对于“自己”当然须强调,但不能只想着“自己”,而忘了外面的无限世界、浩瀚星空。还需调整自我与他人关系,在自我与他人的碰撞中追求尽善尽美。

评点

文章文气畅达、言近旨远。更难能可贵的是,文章能够跳脱个体的小我,将小我从小到大的认知变化视作人类认知的发展,从更为广远而深邃的视角中,审视了人类虽弱小但能够不断求诸外界与自身的不屈精神,实现了文章立意的实质性跃迁。

(指导教师:苏添/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時候比作偶像
月师
画与理
偶像报
找小鸟
都什么时候了,还不下“斑”?
我的偶像
出卖偶像
偶像们都恋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