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科波菲尔》整本书阅读实践研究
2023-03-20◎王莉
◎ 王 莉
一、活动设计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统编教材的使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成了语文教育的“主旋律”。而整本书阅读教学在不同场域被讨论和强化,整本书阅读的浪潮更趋向高。
据笔者调查,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在于阅读时间少、自我监督难。因而,笔者遵循兴趣促进、任务驱动和评价激励三大原则,设计了针对《大卫·科波菲尔》这部小说的综合性阅读活动(见图1),以期在真实、富有意义的情境任务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能力,走进书中世界,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深入阅读、探索与实践。
图1 《大卫•科波菲尔》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
阅读活动以主人公的人生成长贯穿其中,同时串联读者的阅读逻辑。个人任务包括批注阅读、写读书札记;小组研讨任务从小说阅读到小说探究,从作家研究到反观自我成长,再到关注身边的阅读文化。现结合具体的阅读活动设计及实施情况进行策略整合、总结。
二、情境创设
(一)创设综合情境,建构阅读经验
1.趣味绘图驱动,梳理成长之旅
“整本书阅读,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为主”[1],读完长篇小说需要足够的定力和耐心,学生很容易蜻蜓点水般跳读情节或读不完,因而教师需要设计新颖有趣的任务驱动,促进学生读进去、读下去、读完整。设计此阅读任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围绕主人公梳理情节、人物,整体把握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历程和人生感悟;了解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社会文化面貌,“调动学生关于世界历史、地理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知识,促进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中的社会生活及心灵世界的理解”[1]; 或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定力,为后续深入研读做足准备。
阅读任务一:绘制大卫·科波菲尔的人生旅行图
(1)绘制时间轴,梳理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地点、遇到的人、经历的事和心灵感悟;
(2)绘制地标图,梳理大卫·科波菲尔的年龄、遇到的人、经历的事和心灵感悟;
(3)绘制人物关系图,以大卫·科波菲尔为中心,利用思维导图(如辐射图、鱼骨图、家谱图、树形图等),标注人物的主要事迹、性格特点,呈现主人公的社会人生和人生感悟。
关于这一人生旅行图的绘制,前两个任务可选做其一,第三个任务为必做任务,手绘、电脑绘图均可。学生的绘图成果超乎笔者的预期,这充分体现了他们在阅读整本书过程中的投入、细心与用心,“有了这样的任务,我可以沉下心完整地读一本书,锻炼了我的阅读定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专注度。”一位学生在札记里写道。学生这样的收获和成长令人欣喜。
2.自主评选宣传,发现人物之美
“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1]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之一。阅读人物、认识人物、评价人物是阅读一部小说必不可少的活动,经典小说的人物更具有独特的魅力。书中的众多人物对主人公的人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设计这个阅读活动,一是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人物,探索人物的精神世界和超越时代的意义;二是希望学生在穿行大卫·科波菲尔的艰辛成长之路时,发现平凡世界的善意与温情,从而更具体理解作者的褒扬与贬斥;三是希望学生意识到引路人对于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成长路上遇人万千、尝百味,我们更要善于发现、珍惜那些美好与温暖。
阅读任务二:评选人生成长路上的“最美人物”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陪伴者、引路人。大卫·科波菲尔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遇到了不同的引路人,如女仆佩格蒂、米考伯、贝特西姨婆等,这些人给予他不同的关照、爱护、引领等。请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人物,梳理其主要事迹,发现其人性的光辉,写一段“最美人物颁奖词”,经组内交流评选后,制作“最美人物”展板或海报,并写好宣传解说词。
学生的成果分享给人惊喜与感动,内容有依据、有文采、有真情,配图合理;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思考与温度。有学生分享道,“这个阅读任务让我找到很多不曾注意的细节和关键内容,引导我认认真真进入故事中,发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向人生的榜样学习。”这与任务的设计意图不谋而合。
(二)借力理论探究,提升思维品质
1.扁平圆形二分看人物
人物的塑造是研究小说艺术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人物的赏析通常聚焦塑造人物的手法上,这对整本书阅读显然是不够的。英国批评家爱·摩·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把小说人物类化成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扁平人物”是基于某一种单一的观念或品质塑造而成的,性格简单、静止却又具有人性深度;“圆形人物”更类似于现实中的人,性格复杂且变化发展。评论家对狄更斯的人物评价多受福斯特观点的影响。这个探究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狄更斯塑造人物的独特之处,进而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探究任务一:另一眼看人物
狄更斯善于用艺术夸张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狄更斯总是强调他的人物的特征,他从物镜里把特征转变成增强的特征、漫画的特征”(茨威格《三大师传》)。批评家福斯特认为狄更斯的人物几乎是扁平式的;而艾略特认为狄更斯塑造的人物“比人们本身更深刻”,文学评论家查理·豪恩认为狄更斯的人物“取自生活”,不但是“现实各阶级的典型和精华”,而且还表现了不同的“个性”(圆形人物)。如何看待“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艺术价值?请结合书中具体人物进行合作探究,以辩论的形式呈现小组学习成果,辩题根据活动主题自定。
名家的点评有利于激发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与探究,学生大多选择印象最深刻的人物进行分析,或搜索人物的现实原型,思考其对故事发展、人物走向、主题揭示、艺术表现等方面的效果;或与书中其他人物、其他小说中的人物等进行多角度比较研究。通过合作探究和辩论交流,学生清楚地认识“扁平人物”“圆形人物”的艺术价值,也了解到这种二分法模式的局限性。有学生说,“这个活动让我不再简单地‘粉’或‘黑’一个人物,而是知道了要从多个角度思考人物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包容的态度看人。”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探究中体悟经典人物跨越时空的意义,积累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提升思维品质。
2.成人儿童交织讲故事
叙事视角是作者讲故事的特定角度,一般分为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叙事视角的选择对叙事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部小说选用限知视角,但又比较特殊地融合了成人视角和儿童视角,时间和空间叠加,体现了狄更斯高妙精巧的叙事艺术。此活动既是探析整部小说独特的叙事艺术,引导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审视主人公的成长,理解作者叙事的匠心;又是对语文课堂叙事视角学习的延伸和升华。
探究任务二:多角度讲故事
格非在《文学的邀约》中提到,“通过‘我’(叙事者)的语调和立场来揣摩和辨认作者(狄更斯)的声音,可以十分方便地与作者建立起某种同盟关系,从而完成在阅读中十分重要的价值认同。”作者以第一人称视角讲故事,既以儿童视角叙事,同时又有成人视角,这样的叙事安排对作者讲好故事有什么作用?小组合作探究。以文学短评的形式呈现小组学习成果。
“设计有挑战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1]。关于叙事视角的理解和探究有一定的思维难度,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例如,引导学生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重点研读某些章节,思考章节之间、乃至各章节与整本书的关联;再如,引导学生关注目录和序言,研读推荐的论文,从叙事视角思考“心灵成长”的意义与呈现。通过文学短评的写作,学生更深入理解叙事视角的选择对讲好故事的重要作用,又温习了必修阶段的写作任务,一举多得。“我觉得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升了不止一个境界”,一位学生如是说。
(三)结合阅读写作,丰富语文生活
1.对话作家
读一本书识一个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1]从作品到作家,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拓宽文化视野。这一探究活动的设计不仅依托《大卫·科波菲尔》这一部小说,还需要关注狄更斯的其他作品、生平资料等,教师可以推荐一些辅助资料,如英国彼得·阿克罗伊德的《狄更斯传》。
读写活动一:话人道作家养成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大卫·科波菲尔在经历众多苦难、诸番磨砺后,终于成为颇有名气的作家,这部半自传体小说不乏作者狄更斯的影子。结合这部小说,查阅资料,小组合作探究狄更斯作家成名路的奥秘,以演讲的形式呈现学习成果。
学生通过分析大卫·科波菲尔的作家之路,查阅狄更斯的生平、作品等资料,了解了狄更斯的小说创作之路,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关注时代、社会等影响因素。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认识到作家对底层社会的深切关心、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时更真切体悟到狄更斯其伟大背后的励志精神,其幽默风格后的人道主义情怀。学生更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正如一位学生的演讲,“阅读是人与书的交流,更是人与时间的交汇,人与空间的穿梭,更是人对世界的不离不弃。”
2.读者自观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是一个水乳交融的关系……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改变、提升,写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运用、实践,最终则是实现人的语文素养的真正发展。”[2]读写是密不可分的语文学习活动,设计小小说的创作活动一则深化学生对小说的理解,灵活把握小说三要素和叙事艺术;二则增强学生对自我人生的省察,关注人与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1]。
读写活动二:创作我的小小说
回顾、交流自己的成长,以个人或他人的成长经历为蓝本,创作成长主题的小小说。可参照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研习任务资料卡进行构思、写提纲、创作,注意把握小说要素、叙事艺术、语言风格等,思考主题的具体设定,完整而流畅地讲好你的故事,写在作品集上,并对照评价量表(见表1)进行自评互评、讨论修改、网上展示,争取在校报上发表。
表1 成长小小说创作评价量表
从阅读到写作,学生有着自我的思考、表达的冲动与理智,一篇篇小小说记录不同的成长,承载各样的梦想,描绘真实的人生,令人感慨万千。学生在阅读输入—写作输出的尝试中,既能反观自身成长经历,自省成长感悟,又丰富了对读写结合学习观的理解与体验,润泽自己的心灵世界。
(四)融入实践活动,参与当代文化
1.审视人性善恶,弘扬积极能量
准确理解小说主题是读以致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此项活动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梳理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的过程中,沉浸式地跟着作者一起揭其恶扬其善,领悟书中彰显的人道主义内涵;提升洞察社会的能力,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善良、正能量的好青年。
实践活动一:穿越时空审判人性
大卫·科波菲尔不幸的童年和悲惨的人生遭遇,与继父谋得斯通及谋得斯通小姐分不开,这两人可以说是大卫童年的“灾星”、人生的“魔鬼”。后来他在律师事务所做学徒,决定为自己和母亲讨回公道,于是大卫·科波菲尔(原告)写了一封控告信和上诉状,当地人道主义法院受理并定在语文课时间开庭,谋得斯通姐弟(被告)请了辩护律师,大卫·科波菲尔请老同学特拉德律师为自己辩护。请模拟法庭审判(可有证人出庭作证),结合书中内容、人物特征和作者思想,呈现庭审过程和结果。
模拟法庭的形式让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行动力。既是对书中内容的合理“发展”,又能融合小说主题、人物、情节、作者立场。陈写控告信或上诉状、原告律师和被告律师辩护词、原告和被告的应答词、证人证词等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通过课外自主查阅资料、分工合作等方式妥善解决了难题。有学生说,“组员间的相互交流、补充、完善,让我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变得更深刻全面,又充满乐趣、正能量。”小组模拟法庭审判的过程精彩纷呈,有理、有据、有说服力,凸显学生的深度学习和综合素养。
2.助力书香校园,践行悦读文化
“以参与性、体验性、探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为主,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通过开放式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1]此活动意在提高学生的当代文化参与,丰富学生的体验,从课堂走向课外,在更宽广、更多元的空间,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阅读生活,不断开阔视野,为书香校园助力,从阅读者到悦读者,再到悦读助力者,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实践活动二:试做读书的种子
大卫·科波菲尔虽然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在极端孤寂、缺少温情的时候,书籍温暖着他的心灵,阅读给予他力量。古今中外的大家们无不在阅读中思悟人生,滋养人生之光。反观当今社会,阅读尽管一再被呼吁,却一直处在尴尬地位,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漂流书架也是少有人至。就这种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问卷、访谈等),理性分析数据,合写一份“爱悦读”活动策划书,并在校园里推广,影响更多的人主动阅读。
线上线下调查现状、写策划推广等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从阅读者变成实践者,既有利于学生在共读互动中主动学习、收获快乐;又有助于学生在积极实践中不断创新、提升社会责任感。“在阅读中找到知己,让我们与美好不期而遇”“诗意与远方最简单的来源便是读书”,学生的文字洋溢着真诚与对阅读的热爱。
三、成效与反思
阅读活动结束后,笔者做了一项问卷调查。就活动内容难易程度而言,89.4%的学生觉得难度适中,9.1%的学生认为较有难度。关于阅读预期,75.0%的学生是为了获得新知识、拓展视野,23.1%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而关于收获(多选),获得新知识、拓宽视野的比例达89.4%,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掌握新方法的占56.3%,学会更有效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占53.5%,结识新伙伴的占比为43.8%。学生的收获远超预期。更令人欣喜的是,很多学生说,自己慢慢养成了主动阅读、坚持阅读的习惯,觉得思想在阅读中一点点变得深刻。
在整本书阅读实践中,师生皆有新思考、新发现、新探究和新成长。综合性阅读活动有趣味、有情境、有支架、有梯度、有评价,极大调动了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与探究兴趣。学生在综合阅读情境中建构阅读经验,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在合作探究中深度研学,提升思维品质;在读写结合中丰富语文生活,盈润精神世界;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当代文化,提升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关照与哲思。同时,阅读活动融合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当代文化参与”等多个学习任务群,也促进笔者对学习任务群进行梳理与探索,继续探索“双新”背景下的教学新思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