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联通课时视角下的小学科学课时活动与作业设计方法
——以“找空气(2)”一课为例
2023-03-20◎张雯
◎ 张 雯
核心素养导向下单元教学设计的“结构化设计”与“可检索呈现”特征,其内涵表现在单元教学各要素间存在着联系,紧扣单元学习价值,对应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相互作用与共同作用,使单元教学各要素的设计贯穿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而在外在呈现形式上,可表现为使用工具表结构化呈现设计要点。本文以沪教版《科学与技术》第二册“水和空气”单元为载体,在显现单元学习活动、单元作业的“结构化设计”与“可检索呈现”特征的基础上,以“找空气(2)”一课为例,梳理单元联通课时视角下,细化课时活动与作业设计的方法。
一、单元学习活动与作业的“结构化设计”及“可检索呈现”特征
对于小学科学,活动设计与作业设计存在紧密联系。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指“在通盘考虑教学目标、学习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的基础上,按照单元教学的整体要求,为达到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设计不同类型的单元活动项目”。而小学科学单元作业是“教师为了达成单元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的多项学习任务,是单元教学过程中的所有作业的总和”。活动要素与作业要素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与共同作用。如完成时段是“课中”的作业,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的作业,往往与教学过程紧密联系,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一些过程、数据、结论等方面内容进行记录、分析的作业”。
通过研读《小学自然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和《小学科学与技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加强对如活动与作业等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与共同作用的研究,并融入对教学实际与需求分析的结果,笔者认为“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单元教学各要素设计本身应有较为明确的设计要点,进行内容的结构化设计,整体体现该要素的设计概貌”。在逐项罗列存在的难点与生成性问题的基础上,笔者明确了单元学习活动、单元作业等要素的设计要点,以构建形成“名片”的方式,结构化呈现设计框架,并起到可检索的作用。
(一)单元学习活动名片的构建
使用“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框架”工具表,围绕“活动环节”“活动组织”“活动空间”“学生难点”“指导要点”“活动时间”“活动档案类型”7 个方面,呈现每个单元核心学习活动的名片,总体架构形成本单元核心学习活动的设计框架。
如在“水和空气”单元中,共有11 个核心学习活动。“水”一课有“观察水”活动;“小水轮(1)”一课有“制作小水轮”活动和“实验探究使小水轮转动得更快的方法”活动;“小水轮(2)”一课有“调查与阅读水的用途”活动和“调查与阅读节约用水的方法”活动;“找空气(1)”一课有“观察空气”活动;“找空气(2)”一课有“调查哪里可以捉到空气”活动和“实验探究一些物体里是否有空气”活动;“纸风车(1)”一课有“制作小风车”活动和“实验探究使小风车转动得更快的方法”活动;“纸风车(2)”一课有“调查与阅读风力利用的实例”活动。依据活动目标,本单元部分核心学习活动(活动6 至活动11)名片如表1 所示。
表1 “水和空气”单元核心学习活动6 至活动11 名片
(二)单元作业实施名片的构建
使用“单元作业完成与反馈方式规划”工具表,按照“完成时段”“作业形式”“完成方式”“反馈方式”“预估完成时间”5 个方面呈现单元作业实施视角的规划结果。
如在“水和空气”单元中,共有14 项作业。“水”一课有“观察水”活动任务单(作业1);“小水轮(1)”一课有“制作小水轮”制作要点[作业2(1)]、“制作小水轮”作品[作业2(2)]和“探究使小水轮转动得更快的方法”实验报告(作业3);“小水轮(2)”一课有“水的用途”调查报告(作业4)和“节约用水的方法”调查报告(作业5);“找空气(1)”一课有“观察空气”活动任务单(作业6);“找空气(2)”一课有“调查哪里可以捉到空气”实践报告(作业7)和“探究一些物体里是否有空气”实验报告(作业8);“纸风车(1)”一课有“制作小风车”制作要点[作业9(1)]、“制作小风车”作品[作业9(2)]和“探究使小风车转动得更快的方法”实验报告(作业10);“纸风车(2)”一课有“风力的利用”调查报告(作业11);最后还有单元科学概念结构图(作业12)。根据本单元的作业内容,明确每项作业的完成方式,学生完成作业后拟采取的反馈或指导方式,以及预估作业完成时间,本单元作业实施名片如表2 所示。
表2 “水和空气”单元作业实施名片
(续表)
二、课时活动与作业设计的细化方法
在对单元教学设计联通课时教学设计的研究中,区域学科教研团队围绕学科教学指南中“单元教学设计六要素关系图”,首先建构核心素养导向下各要素间的对应联系与衔接方法,使用工具表、图文短语等方式,使单元教学设计从结构与呈现方式上高度凝练,能显现设计思想与设计框架。在此基础上,经工具表检索与分析,课时教学设计是对接教学实施、将教学设计“立体化”的过程,指引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反馈的细化设计。
(一)运用名片,指引策略,细化设计
1. 运用单元学习活动名片,指引课时活动教学策略的细化设计
“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框架”工具表集合着核心学习活动的名片,每张名片显现了该核心学习活动的具体设计要点,特别是活动环节、学生难点、指导要点,是课时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施中对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的检索参照。
在“找空气(2)”一课中,对于“调查哪里可以捉到空气”活动,找到“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框架”工具表中所对应的“学生难点”为部分学生可能不会用塑料袋捉空气的操作,“指导要点”为操作演示。在课时活动设计中,就“如何用塑料袋捉住空气的操作”进行细化,缓解学生操作的困难。对于“实验探究一些物体里是否有空气”活动,找到“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框架”工具表中所对应的“学生难点”为联系并迁移实验方法的能力较弱,“指导要点”为追问启发。在课时活动设计中,就“如何具体操作,观察到……,说明了……”进行细化,对实验方法的迁移、科学语言的表达起到指导作用。
2. 运用单元作业实施名片,指引作业完成与反馈方式的细化设计
“单元作业完成与反馈方式规划”工具表集合着单元作业在完成方式、反馈方式上的名片,是课时教学实施策略的指引,在课时教学设计中可以检索,并以此进一步细化与设计。
在“找空气(2)”一课中,对于“调查哪里可以捉到空气”实践报告,围绕实践报告的特点,从活动的推进、学生的视角两个方面进行作业内容的设计,将作业内容分为“做‘校内外哪里可以捉空气’的游戏”“展示捉到空气的地点”“归纳空气在哪里”三个部分。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语“拍一拍、传一传,我在哪里捉到了空气,注意安全!并记得要把照片上传哦”“说一说,我们小组同学在________(地方)捉到了空气;看一看,其他小组同学在________(地方)捉到了空气”“议一议,我们小组认为,空气___________”。
对于“实验探究一些物体里是否有空气”实验报告,围绕着实验报告的特点,从“猜想—设计—操作—展示—归纳”实验探究的推进及学生的视角两个方面进行作业内容的设计,将作业内容分为“交流做出的猜想”“设计与分享实验方案”“操作实施实验”“展示实验结果”“归纳实验结论”五个部分,并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语“猜一猜,这些物体里有空气吗”“说一说我们小组的方法”“评一评其他小组的方法”“试一试,我们小组的方法是否有用?将实验现象拍摄下来吧”“看一看其他小组分享的实验现象”“说一说,实验结论是:_________(物体)里有空气”。
(二)运用框架,检索转化,细化设计
1. 课时学习活动内容“进程推进”的细化设计
参照“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框架”,从构建的“活动环节”起步,对课时教学进行“进程式”划分与推进,并根据活动的其他设计要点,对应设计课时活动任务,形成课时教学设计中“教学过程”部分设计结果,并在实际教学实施中以“赛·课堂”平台加以呈现实施。
如对于“实验探究一些物体里是否有空气”活动,找到“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框架”中所构建的“活动环节”为“交流:做出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分享:实验方案”“操作:实施实验”“分享:实验发现”。在此基础上把这个活动划分为五个进程,根据活动的其他设计要点,设计课时活动任务,引导学生经历“做出猜想—设计方案—分享方案—实施实验—得出结论”的实验探究过程,所形成的“教学过程”如表3 所示。
表3 “实验探究一些物体里是否有空气”教学过程
2. 课时课堂作业内容“学生视角”的转化设计
“单元评价与作业设计单”中所呈现的评价工具、配套作业,是课时教学设计相关内容的设计框架与基础,在课时教学设计中,进行改造细化后就能使用。形成课时教学设计中“活动任务单”部分设计结果,并在实际教学实施中,将活动进程与课中作业以“赛·课堂”平台加以呈现与实施。
如课堂上师生交流哪里还可以捉到空气时,对于“展示捉到空气的地点”作业内容,利用“赛·课堂”平台的上传照片功能,为学生搭建小组上传照片的模块。在学生“实验探究一些物体里是否有空气”活动过程中,对于“交流:做出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分享:实验方案”“操作:实施实验”“分享:实验发现”作业内容,示例如图1 和图2 所示,利用“赛·课堂”平台的选一选、实验表格以及拍摄短视频的功能,为学生在猜想、设计及操作环节搭建相应模块。同时也在各环节中搭建相应的评价模块,示例如图3 和图4 所示。
图1 “设计:实验方案”环节的作业模块
图2 “操作:实施实验”环节的作业模块
图3 “设计:实验方案”环节的评价模块
图4 “操作:实施实验”环节的评价模块
三、结语
本文以活动与作业设计方法为例,着重围绕单元教学设计中使用工具表生成的“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框架”和“单元作业完成与反馈方式规划”,以“找空气(2)”一课为例,概述了单元联通课时视角下,检索对照单元教学设计,对课时学习活动、课堂作业、教学过程等进行细化设计,并在课堂教学中以“赛·课堂”平台加以融合呈现与推进实施的做法。
凸显活动要素与作业要素间关联、单元联通课时视角下统筹设计与实施,仅是单元教学各要素间所存在着的相互作用与共同作用的一个例子。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科学单元教学设计路径中,通过对单元教学各要素进行思考与分析,采用工具表、图文等方式,构建形成“名片”,显现其设计框架与要点;并依照小学科学单元教学设计体例,对各要素进行整体组合、构建形成“立体化”的单元教学设计,能够帮助教研组表达对该单元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整体把握方式,帮助显现单元教学设计的“整体性架构”“一致性规划”“结构化设计”与“可检索呈现”特征,同时能够对课时教学的细化设计起到联通与导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