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研究

2023-03-19武守用

英语周报·初中教师版(A) 2023年19期
关键词:教—学—评课外阅读初中英语

武守用

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要求的教学内容之一。在分析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现状的基础上,笔者依据《义教課标》中关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要求,从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和评价主体三个方面,论述了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原则。此外,本文还对阅读材料选择策略、过程互动策略以及阅读评价策略进行了讨论。

一、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现状

《义教课标》指出,教师要确保学生在九年级结束时,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为达成该目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生活经验、阅读能力和阅读需求,为学生选择适合的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材料,包含各类英语绘本、英语分级读物、国内出版或引进的英语章节书和桥梁书等。在英语阅读内容方面,尽可能涵盖不同题材,让学生获取不同的阅读体验,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拓宽国际视野。

课外阅读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常遇到大量生词、复杂语法、异域文化以及陌生背景知识等阅读障碍。这些“绊脚石”会严重削弱学生的阅读兴趣,甚至给学生造成心理打击,长此以往,课外阅读往往不了了之,以半途而废的方式结束。因此,探究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理论,选择合理的课外阅读方式,让学生保持课外阅读的“新鲜感”,是把课外阅读坚持下去的现实需求。

根据《义教课标》的要求,课外阅读要坚持“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方式。因此,为保证教学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率,需要对阅读原则和阅读策略进行深入讨论,推动学生课外阅读持续进行,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实现从被动完成阅读任务,到自我驱动自主阅读转变。

二、“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课外阅读内涵及其原则

1. “教—学—评”一体化内涵

“教—学—评”是一个完整教学活动的三个方面,它们相互独立、彼此支撑,“一体化”则指这三个方面的融合统一。国内相关研究起源于21世纪初。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学习—评估调整受到更多关注。崔允漷和雷浩(2015)在分析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教学—学习一体化、教学—评估一体化和学习—评估一体化三种模式。王蔷和李亮(2019)分析了相关要素间的关系,提出教学评一体化在英语教学中具体的操作建议。在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相互印证的基础上,“教—学—评”一体化的整体育人观逐步发展成熟。因此,《义教课标》在“教学建议”中确立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整体育人观,要求教师在义务英语教学阶段,要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整体育人观念,用以指导初中英语教学。

如上图所示,“教—学—评”由三个部分组成。“教”主要体现为设计教学目标及教学活动;“学”体现为学生参与的语言实践活动;“评”主要监控教与学的过程和效果,为前二者提供参考和依据。其中,目标是灵魂,活动促进目标达成,评价检测活动的效果和目标的达成度,由此形成一体化的英语学科育人理论。

2. “教—学—评”一体化课外阅读原则

按照《义教课标》要求,教师要在课内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跟踪指导,综合利用课内和课外两种途径,达成阅读技能养成和人文素养提升的目标。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充分利用各种阅读材料,给学生安排阅读任务。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内容、阅读进度、阅读兴趣以及阅读困难等问题进行记录、归纳和整理,为学生阅读扫清障碍,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在此背景下,课外阅读需要有一定的指导原则,用以对学生阅读行为进行指导和规范。依据《义教课标》精神,初中英语课外阅读课程设置的宗旨,在于巩固和扩充课内所学语言知识,力求让学生在语言知识、文化差异和中西思维方式等方面,得到巩固和提升,弥补课内所学不足。因此,遵照《义教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外阅读设计方面,有以下原则可以使用。

(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评”一体化育人观,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现有语言水平做出精准把握,包括学生的词汇量、文化背景知识、语法应用能力以及语言交际能力等。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以这些内容为出发点,而不局限在对语篇、文本主题的理解方面。

(2)教学思路完整。“教—学—评”一体化育人观,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始终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完整的教学思路,追求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一致性。课程的思路设计,集合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内容,是多方位、多环节和多层次的教学目标的高度统一,是体系化的教学系统。

(3)评价主体多元。“教—学—评”一体化育人观,把教学评价的主体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教师主体,其次是学生主体,二者共同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此外,在评价规则、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制定方面,学生也应参与其中,以保证教学评价的针对性、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三、“教—学—评”一体化英语课外阅读策略

1. 汲取课内、外多种元素,有效开展课外阅读

在阅读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充分整理、调取和搜集各种课内外元素,挖掘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基于生活经验,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例如,国内外重大新闻、校内正在开展的活动、当前的天气状况以及大家普遍存在的情感感受等。由于对这些内容很熟悉,学生很容易把这些经验投射到阅读中去,从而迅速进入阅读状态。譬如,学校正在召开学生运动会,大家自然对这件事非常关注,面对这一大型活动,学生免不了跃跃欲试,产生一展身手的想法,此时,借用阅读方式表达内心意愿的想法,就会变得非常强烈。教师可以借此时机,选择类似《典范英语》中的“Duck Race”(2b)这样的分级读物,安排课外阅读内容。又如,如果最近天气雨水比较多,雨下个不停,大家不堪其苦,教师就可以迎合学生在天气方面的体验,选择类似《典范英语》中的“Flood”(5c)之类的阅读材料,师生一起阅读、讨论。由于阅读内容与生活经验契合,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容易被调动起来,阅读效果往往很好。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掌握的课内知识,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形成了基本的语言框架,掌握了一定语言知识,具备一定语言应用能力。此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回顾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课外阅读活动。例如,如果学生已掌握了“主语+谓语+宾语”基本句式,了解了这个句式的基本用法和应用场景,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为学生选择相应的课外读物,学生接受起来相对容易。例如,RAZ系列的“What I Want”(C-49),就是不错的课外读本。

选定读物之后,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其它无力解决的情形时,教师应当及时帮助。如果学生的阅读困难较大,学生自己无法克服,教师也可以选择师生共读方式,帮助学生化解困难,通过师生合作方式,完成课外阅读任务;特殊情况下,如果学生基础薄弱,教师也完全可以读给学生听,通过教师朗读,让学生熟悉文本,不断重复,学生也能从中获取知识,提升语言能力。

总之,教师需要安排好课外阅读内容,引导学生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其关键点在于,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从而达成课外阅读目标,此情形的“教”是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策略。

2. 把动手机会留给学生,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

初中生年龄集中在12到15岁之间,正处于思维活跃期,有旺盛表达欲。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让他们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的角度看,学生的课外阅读策略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前策略。教师可以就若干话题和学生一起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找到感兴趣的话题,并依据既定话题选定阅读材料。把选择阅读材料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甄别。对初中生来说,如果自己能决定读什么样的材料,无疑能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此外,阅读前,还可以组织学生以个人、小组等不同形式,借助词典、网络数据、图书馆等资源,针对阅读材料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搜集、整理和分析材料中的语言点及背景知识等细节性问题,为阅读清理障碍。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还可以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2)阅读中策略。就阅读本质而言,阅读是一个渐进式、不间断的过程。任何一个文本都是由特定语篇、具体情景和相应的表达主题构成。阅读过程就是读者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提取的过程,对阅读内容渐进式消化、吸收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度阅读的过程。由于深度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语言能力,給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把解读文本信息的主动权让给学生。例如,在阅读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把朗读任务交给发音到位、口语较好的学生去完成;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思维敏捷、严谨、批判性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分享对文本的看法和意见。通过这种手段,让阅读变成一个有趣的、寻找表现机会的过程,逐步走向深度阅读。

(3)阅读后策略。课外阅读在“阅读后”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如果把英语阅读看作是一个终身行为,那么“阅读后”的时间界定就是从阅读活动结束开始计算,一直持续到阅读停止为止的任何时间段,这可以看作是广义的“阅读后”。“阅读后”也可以从狭义方面进行界定,也即某一特定阅读材料结束,可以延续到包括对该材料内容讨论、研究的结束。无论阅读行为被界定为广义还是狭义,教师都可以把机会留给学生。例如,阅读完成后,让学生在各种媒体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把阅读内容列为专题,做持续、深入阅读和探究。笔者曾就《典范英语》“Rats! ”(5-DD03)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通过文献查找,在马世力2018年编写的《用年表读世界史》中找到了驱鼠人(the piper)的原型,学生对这一发现感到非常兴奋,表现出了继续深入阅读的强烈愿望。因此,把阅读的主动权让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安排阅读的机会,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效率,学生的英语语言素养也能得到提升,课外阅读目标也能达成。

因此,教师应把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来。譬如,师生共同合作之下,学生完成了某一阅读材料的阅读,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阅读内容,或绘制思维导图,或鼓励学生制作手抄报、板报等,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继续理解、消化所读内容。当然,在这些任务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收集优秀作品,对作品归纳整理,让学生评比优秀作品。这样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的阅读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他们的阅读成就感。诸如此类给学生提供使用语言的机会、创造语言使用环境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阅读策略,都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提升阅读效果。

3. 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评价主体作用,提高阅读质量

对学生进行阅读评价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就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进行探讨、交流的过程。

首先,是教师对学生阅读效果的评价。阅读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阅读过程和效果,在师生协商、讨论的基础上,及时做出评价。及时、有效的评价不仅可以巩固阅读内容,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可以为将来的持续阅读、终身阅读打下良好基础。此外,还可以为学生搭建良性的课外阅读循环网络,学生在这样的阅读网络中,能够得到持续锻炼和成长。

其次,学生之间互评。分析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评价行为,能够发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是评价的主体,又是评价的客体,有明显的双重身份特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

(1)作为评价主体,学生在评价他人的阅读行为、阅读效果之前,必不可少地要对阅读材料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包括诸如阅读材料的语言特征、文章的框架结构、行文逻辑以及衔接手段等细节性问题。而恰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2)被评价方也会针对评价方可能提出的问题,提前做一些准备,他们会对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和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分析和整理,以便在被问及时能够做出回应。教学实践发现,这是一个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的过程,学生在提出问题、做出评价和回应评价的过程中,容易把阅读和现实结合起来,通过阅读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对接,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程目标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

四、结语

课外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核心素养的要求之一,“教—学—评”一体化是《义教课标》的明确要求,教学中要把二者结合起来。为此,就有必要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涉及的培养目标、教学原则、方法和策略问题,做一些梳理和讨论。尽管现有的讨论还不成熟,需要做进一步研究,仍希望能为教学提供一定指导和借鉴,也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能够参与进来。

猜你喜欢

教—学—评课外阅读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研究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