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建设提效能 研路寻精求实效
2023-03-18杨矞周刚
杨矞 周刚
太原市实验中学校体育教研组秉持“务本博学、经世致用”的校训,围绕“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目标,立足于教师专业成长,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整体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为中心,以常规管理为抓手,实施规范、科学、精细化的教研组建设,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理念,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一、完善教研制度建设,提升教研活动效能
(一)教研组长访学交流制度
每学年组织教研组长访学交流。教研组长走进省内外名校进行参观、访学,深入考察、了解访学学校的教学特色、教研组建设的特色与经验,与访学学校的教研团队相互交流、借鉴、学习,从而辐射、引领、指导教师在专业上不断发展。如,2023年3月,教研组长参加了全国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论坛,走进江苏省如皋市白浦小学进行访学交流,教研组长提出“学校的体育活动特色该如何改进、如何持续发展”这一问题,并在学校体育教研会上组织开展研讨,最后教研组形成一致意见:在学校已开展的八段锦大课间的基础上,深研细学,开展系列传统武术大课间活动,弘扬中华武术文化。
(二)每学期1次教研组长展示
教研组长每学期定主题、定内容、定时间,以讲座或示范课的形式,从学科专业知识的储备和理解、学科教学实施过程、学科管理等方面进行交流,以高水平的教学知识、实践能力为其他教师起到引领示范及指导作用,以规范的专业能力全面促进教研组的建设。如,2023年10月教研组长以“共思共研,有效观课议课”为主题开展讲座,从追求有效性和合理性的角度思考教学的实践性,促进组内教师观课议课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执教能力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每月1次教师培训
每月1次的教师培训活动,即每月20日前以备课组为单位,从日常教育教学中至少提炼出1~2个教师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邀请省内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答疑解惑及运动技能实操的指导,从理念到实操,从一专到多能,促进专业素养的提升。
(四)每周1次教研组活动
教研组每周1次的活动以更新理念为目的,开展专题理论学习和研讨;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抓手,开展运动项目技能学练。根据课程标准、教材、教情,从理论到实践,从运动项目到实践运用,合理制订每周教研活动内容,形成学习有力度、探究有深度、践行有态度的教研特点。围绕课程标准性质、理念、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方面,以课堂教学、教师专业技能提升为主轴,通过课例研讨、案例分析、技能学练等活动,深研细学,总结经验,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并实施于课堂教学。通过说课、空讲课、课堂教学等方式开展主题教学研讨,研究课堂教学转型,扎实推进课程标准的实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
二、构建“五三一”教研机制,促进提质增效
以教学研修为手段,以构建“生本·乐动课堂”为主题,以教学课程开发实施、教学实践与研究、团队建设与打造等为教研重点,通过学习研训、基本功操练、主题研讨、磨课研课等活动形式,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体育教研組立足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突出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五三一”教研机制。
(一)激活教研组织
“五”即构建专家组、教研组、备课组、师徒组、合作组的教研组织体系,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五个组相互支撑,各尽其责,发挥各自功能,形成合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1.专家组
专家组由校内外专家构成,校外专家进校进行专题讲座,作理念引领;校内专家深入课堂,作专业指导,破解课堂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
2.教研组
教研组由全校专兼职体育教师构成,以学校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为己任,以研促教,以研导学,形成“学—教—评—研”一体化良性互促的教研生态。
3.备课组
备课组由各年级体育教师构成,以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的三备形式进行集体备课,明确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明确运动能力的学练点,明确知识迁移的基本结合点,明确教学重难点。
4.师徒组
师徒组由名师、骨干教师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围绕“青蓝工程”,助力青年教师全面提升业务素养。
5.合作组
合作组围绕“问题即课题,过程即研究,效果即结果”的共识,形成合作学习小组。一是,师徒合作组,以有效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为基点,研讨教学方法,实施技能学练,强化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二是,思辨合作组,由2~3名教师组成,以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策略为主题,在每一名教师独立研究教学策略并形成自己的思路或观点的前提下,与同组教师在交流合作中碰撞、争鸣、思辨,共同研讨制订有效教学策略。同时,在合作中找出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共同探究问题的实质,寻求解决问题、同步完善的方法和策略,增强教师的研究能力,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成为研究型团队。
(二)开展课例研究
“三”即开展“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
1.示范课
由教研组长、2名校内省市教学名师面向全组教师每学期进行1~2次具有先进理念、具体实操的课堂教学。以身示范,引领青年教师将新的课程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以娴熟的教学技能、扎实的教学功底,做到思路清晰、张弛有度、灵活多变,学会用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驾驭课堂,促进青年教师学理念、研教学、知方法。
2.研讨课
骨干教师每月以“同题异构”“赛课异构”的形式上公开课,构建有效教研平台,探讨课堂教学技能,推进组内教师专业发展,增强校本教研实效性。
3.汇报课
以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为抓手,每月围绕教学大单元突出一个主题,由青年教师自主申报教学课题、授课时间,教研组统筹协调时间及场地,并邀请校内教学名师、青年教师观课议课,通过研讨交流解决其课堂教学中显现的问题和有待改进的方面,有针对性地帮助青年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技能,激发青年教师的内驱力,引导其走上专业化的成长之路。
(三)建立操作规范
“一”即建立一项《观课议课操作规范》。针对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的开展,均采用“2+2”的评价方式,即要求观课议课的教师要为上课教师写出2条优点和2条改进建议,并在集体研讨中交流,记录好的方法与建议,以此促使观课议课教师认真观摩,提高参与度,同时也帮助上课教师自觉开放课堂教学,在交流中不断改进提高。
三、搭建专业成长平台,聚力教师队伍建设
(一)创建读书小组,共学共研
教研组创建了勤读悟思型学习团队,成立了教师阅读小组,以自主阅读、小组共读、集体精读、有声听读等不同形式,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
1.自主阅读
每学期结合课程标准、课程理念,教研组推荐不少于5本的读书书目,如《做一个睿智的体育教师——江苏省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评析》《体育教学方法选用技巧与案例分析》《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备课门道》《高手教师》等,组内教师通过读思结合的方式,从读本中读出别人的思维,读出自己的思想;通过读记结合的方式,在摘抄、批注、评点中凝神静思;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育教学案例、论文,将读书与教书结合起来,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2.小组共读
围绕《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及相关课程标准解读,每月组织2次小组共读活动,学习领会体育教育教学的新方向、新要求,明确教育教学的目标,并要求阅读后撰写读书心得,及时记录学习中的点滴,以此助力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3.集体精读
围绕《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以主题的形式,每月1次选取指定内容进行集体精读,全体教师深入学习,通过阅读达到知识储备的博而专、广而精。
4.有声听读
以“书香墨韵,导读共学”为主题,与时俱进地开辟了有声读书分享活动。每一名教师按教研組规定共读书目的章节,以录音的形式将所读章节分享至教研组微信群,其他教师以听书的形式随时学习,并及时撰写听书心得。教研组通过这样的形式共同研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让教育稍稍有点诗意》等,了解教学转型新方向,学会在阅读中明理思辨、开阔视野、涵养品性。同时,在学习中相互交流,碰撞思维,共同进步。老教师、骨干教师在学习新理念的同时,传经送宝,青年教师则学习、吸收,得到具体指导,形成了和谐的学习共同体。
(二)齐抓理论实践,发挥骨干作用
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能够在教研队伍中发挥“顶梁柱”作用。依照“学习与反思—实践与提升—示范与引领”序列建设骨干教师队伍。
1.学习与反思
每学期采用集中主题培训、课题申报研究和专业成长规划等学习活动,促进骨干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工作中进行专业发展分析,制订个人专业成长规划;要求骨干教师每学期撰写2篇教学反思,展开自我探索,在反思中提升;组织骨干教师每学年积极申报课题,做好课题申报与研究,开阔教育视野,增长教育智慧,为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持续蓄力,突破成长瓶颈。
2.实践与提升
每学年在延续与深化学习理念的基础上,重点启动以省内外实践学习研修为主体的实践研修活动,2023年4月在“新课标、新课程、新评价”背景下山西省初中新课标观摩研学活动中,学校骨干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并对教学设计思路进行了交流,促进了骨干教师对自身教学主张的凝练,达到了在实践中培育个性、形成风格的目标。
3.示范与引领
每学期骨干教师上一节研讨课,在展示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的同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提升专业素养,强化教学技能。
(三)“带”“赛”并行,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1.以“带”研磨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教师生涯的第一生命线,优秀的教师应具备一流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以“带教”主渠道开展对青年教师的“传、帮、教、带、培”,真正让“带教”落地于日常教学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一是“一对一”结对子带教,秉持“带着青年教师发展,伴随青年教师成长,师徒教学相长”的传帮带理念,建立青年教师“一人一袋”成长档案。二是备课组、教研组群体“带”教,重点带教青年教师,包括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实践能力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形成、个性化成长等方面,运用教研组集体智慧与力量推动青年教师融入学校体育教学文化,鞭策青年教师虚心好学,积极汲取所有教师的教学精华。每周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强调备课过程中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的角度,引领青年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的深入读懂和理解,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用教材教。每月以教研组群体带教的形式,针对青年教师的校级公开课,通过集体剖析课堂教学中的讲、练、评,以及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认知,加强青年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实施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三是名师工作站研修“带”教,搭建促进青年教师自我提升、专业成长的发展平台,如,充分发挥“太原市杨矞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提高与示范工作站”的主导作用,以工作站为基点,先后开展了“学课标,用课标”主题活动,鼓励工作站的教师积极更新教学理念,通过课堂教学实施新理念,优化教学行为,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开展篮球、武术、足球系列体育教师基本功技能培训,邀请省内外专项运动技能教练、高校专职教授,近距离指导学校教师对运动项目文化、运动项目技能的深入学习;采用“大手拉小手”项目,名师带着青年教师反复进行教研创新、课堂教学研究,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2.以“赛”推动专业发展
学校抓实、抓细各级各类教师专业技能比赛,组织每项比赛的过程都需历经“青年教师全员练兵遴选选手、参赛选手再细磨深研、细磨深研后再反复模拟”的环节,促进了青年教师分阶段发展、分批次成长,让学校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呈螺旋式上升的态势。“以赛促练、以赛促研、以赛提质”的青年教师培育方式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体育教研团队有15名青年教师的在全国、省市级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