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可持续发展视域下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

2023-03-17

林业经济 2023年8期
关键词:中国林业防护林环境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随之而来。反思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成为当前人类生存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对于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当前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迫切需要塑造科学的生态文明观。青年是环境保护的主力军,高校应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塑造。

由王军梅、刘亨华和石仲原著,北京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以生态保护为主体的林业建设研究》共有十章内容。第一章介绍中国林业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第二章主要介绍中国林业相关的制度和主要林业政策;第三章评价我国当前森林资源及其价值;第四章主要基于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发展的原则和布局,围绕现存问题介绍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第五章介绍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生态学的相关理论、环境科学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现代林业论;第六章介绍林业生态工程从项目规划到实施评价的过程;第七章围绕江河上中游水源涵养林业生态工程,突出江河上中游水源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第八章全面介绍坡面荒地、坡耕地、塬面等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业生态工程;第九章介绍平原区农业综合防护林生态工程,主要包括农业综合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生态工程;第十章讲述实现经济和生态共同发展、建设生态经济型林业生态工程的内容。

该书基于森林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具体措施,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林业发展相结合,使大学生在学习绿色林业知识的同时深入塑造生态文明观,促进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

首先,教育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然,对自然心怀敬畏。通过中国林业发展的现状及相关政策和林业占据的重要地位,阐明森林生态环境污染会导致人类产生健康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环境科学的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育可以从整体视角和内在培养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整体系统思维,能够科学认识人与自然以及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明白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更是每个人需要履行的义务,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并自觉承担保护自然环境的重任;另一方面,从学生内在的价值观念进行引导,不仅可以帮其树立全局觀念,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且能基于此规范自己的行为。

其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科学的生态意识可以作为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的精神源泉,为其生态行为指明方向。一是从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理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明白生态系统失衡给生物多样性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实践为导向塑造生态文明观;二是从人与自然以及社会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以生态共识为基础的环境价值观;三是在充分了解资源利用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破除普遍主义和基础主义的神话,以工具主义的立场来改造道德实践,从道德层面上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

最后,引导大学生践行良好的生态保护行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可推动社会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在将环境管理对策与制度规范相结合的基础上,高校可以加强对生态实践的指导与监督,引导学生在遵守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能动地保护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而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同时,把握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尺度,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严峻的现状下,要聚焦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态认知、良好的生态意识和正确的生态行为,还对其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更好地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智欣怡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中国林业防护林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1980年代以来关于近代中国林业史研究述评
中国林业重要文化遗产评定标准初探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中国林业经济》杂志投稿要求
中国林业企业海外生存之路——秘鲁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云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