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养导向下的时政单元德育互动教学设计

2023-03-17杨昕唐志坚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

杨昕 唐志坚

[摘 要]时政素材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要资源。时政单元的课程开发属于本次课程修订(2022年)指向的大观念、大主题或大任务等课程内容形态。文章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时政课“‘双碳目标与我们的生活”为例,为素养导向(责任意识核心素养)下的时政单元德育互动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素养导向;时政课;德育互动教学;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34-0045-04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素养导向”,准确而言,素养导向的实质是“核心素养导向”[1]。以课程内容结构化(如主题、项目、任务等方式)组织课程内容来引领教学实践变革,让学生在主动活动中生成素养,是本次课标修订的一项重要变革[2]。《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结构化设计方面,也强调以核心素养为主轴,构建大任务、大观念或大主题等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课程内容结构单位和教学单元组织形态,以此作为学习内容聚合机制和学习动机激发机制,有效清理、归纳、整合学科知识点或主题活动内容,在学习内容安排层面落实减负、增效、提质[3]。时政素材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要资源。时政单元的课程开发属于本次课程修订(2022年)指向的大观念、大主题或大任务等课程内容形态[3]。

教育部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过程与方法”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德育互动教学法强化了道德与法治的学科实践,让“自主、合作、探究”迭代升级[4]。德育互动教学法是指课堂内教师引导一系列师生互动活动,以完成德育具体学习目标、内容的教学法。它具有既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又强调合作的特征[5] 。

一、时政单元德育互动教学主题、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主题

“双碳”目标与我们的生活。

(二)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双碳”目标的相关时政进行德育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了解到:“减碳”的几个重要原因,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如何从国家、个人层面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2.使学生认识到:“双碳”目标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展示了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新努力和新贡献,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全人类共同发展的坚定决心;向全世界展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雄心和大国担当,使我国能够从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参与者、努力贡献者,逐步成为关键引领者,与没有落实承诺、转移视线、诿过于人的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比。

3.帮助学生树立绿色环保的“减碳”理念,提升实现“双碳”目标的责任感,提升责任意识(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这一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培养的核心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从国家、个人层面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减碳”的几个重要原因。

二、时政单元德育互动教学过程

(一)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极端气候现象导入

教师:同学们,2021年暑假大家在关注奥运会的同时,还有一件大事相信大家也非常关注,那就是发生在河南的大暴雨(展示图片)。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回顾一下(播放视频)。

教师:我们再看看燃烧数月的澳大利亚山火(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极端气候给人们的人身、财产造成什么影响?

预设学生生成,教师总结:极端强降水、高温热浪等气象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导致人员伤亡。

教师:我们再把视线转移到北极圈,这里的冰川快速消融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北极熊的生存(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川会快速消融呢?

预设学生生成:气温上升。

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归纳:百余年来,全球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导致冰川消融、全球海平面不断上升。

(展示权威数据)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极端气候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冰川快速消融严重威胁到北极熊的生存折射出什么问题?)

预设学生生成,教师总结: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教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是什么?(展示图片)蝗虫?(学生生成)是的,大量的非洲蝗虫由于异常的气候条件得以快速繁殖,肆虐了农作物。

引导学生思考:这对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

预设学生生成,教师总结: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别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导致非洲数百万人陷入粮食危机。

(二)探究“减碳”的几個重要原因

教师: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气候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全球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现有的研究也表明,碳排放是气候变化特别是全球气温上升的重要因素(出示模型图示)。因此,“减碳”势在必行。(展示归纳:“减碳”的原因1——全球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人类造成威胁,“减碳”有助于全球气候治理)

教师:下面我们看一下中国是怎么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是最早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国家之一,并认真履职作为;而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并没有一一履行承诺(如资金和技术方面),以各种理由限制发展中国家碳排放,以各种借口把减排责任推卸到发展中国家头上。

教师:对于国家而言,谈碳排放权,必须得考虑到历史和人均两个重要因素。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教授说的那样,谈碳排放权不谈历史和人均,就是“耍流氓”。近百年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活动导致的碳排放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主导因素。

教师:这里,老师整理了美国、英国、中国每年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动态数据,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从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英国就进行了大量的碳排放;19世纪中后期,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进行了大量的碳排放;中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这四十余年。足以看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大量碳排放比我们国家早了百余年。研究数据也表明,在过去的一百年里,西方发达国家的碳排放总量至少是我国的7.5倍(展示动态数据图)。

教师:现在我们不要求获得西方发达国家的碳排放总量,只要求他们的人均碳排放量与我们的相同就行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展示动态数据图),然而,从现实国情研判,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还走在工业化的路上;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到后工业化时代,碳排放并没有那么强劲,碳达峰也就是碳排放最旺盛的时期已经过去,实现碳中和也就是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时间相对较长。从实现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西方发达国家预计至少需要经历50年到70年或者更长时间。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国家规划的时间相对較短,目标期限仅为30年,且我国实现碳达峰的预测峰值约为106亿吨,所以要实现碳中和并非易事,未来必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展示归纳:“减碳”的原因2——中国的主动担当与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比)

教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我国从1965年到现在的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变化(展示动态数据图)。

引导学生思考:大家可以从中得出什么信息?(提示:我们有两个重要信息,一是煤、石油、汽油等高碳化石能源的占比,二是能源消费总量)

预设学生生成,教师总结: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以高碳化石能源为主,能源消费总量仍然处于上升趋势。这反映我国的能源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既然能源结构存在问题,那就要调整能源结构,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展示归纳:“减碳”的原因3——调整中国能源结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教师: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的碳排放规模、行业结构、能源结构都表明实现“双碳”目标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中国需要以“减碳”目标倒逼改革,在发展方式、能源结构、社会观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系统性变革,这也是中国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展示归纳:“减碳”的原因4——中国推进系统性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三)探究“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和碳中和有什么关系”

教师: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高亮提及”,也就是“双碳”目标。(播放视频——“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

教师: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阶段,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引导学生思考:那碳达峰和碳中和有什么关系呢?(出示模型图示)

预设学生生成,教师总结: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基础和前提,碳达峰时间的早晚和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实现碳中和的时长和难度(补充:碳达峰时间越晚、峰值越高则碳中和实现的时间越久、难度越大);而碳中和是对碳达峰的紧约束,要求碳达峰行动方案必须要在实现碳中和的引领下制定。(即碳中和是最终的归宿,碳达峰行动方案必须要在碳中和的目标下制定)

(四)探究“如何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教师:我们从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进行分析。首先从国家层面分析。前面说到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不合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调整能源结构——完善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推动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如发展光伏和风能发电,还可以积极发展安全有序的核电等。

2.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推动钢铁、石化、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如加快建设低碳冶金产业基地。

3.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特别是着力提升新基建能效水平。

4.加速节能低碳技术研发——推进节能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应用,这里可通过一个视频帮助学生了解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播放新闻视频)。

5.健全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

6.努力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教师:那从个人层面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我们开展一个小组合作活动——三个小组分别从出行、饮食、除出行及饮食之外的日常起居三个范畴中抽签(拆盲盒),然后开展讨论,最后派代表发言。同学们可以参考图片中的小提示(展示提示图片)。

预设学生生成,教师总结: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地铁等,多使用自行车等绿色出行的交通工具,多使用纯电动、氢能等新能源的车辆等;饮食——节约粮食等;除出行及饮食之外的日常起居——节水、节电、节能,做好垃圾分类,随手关闭电源,少用一次性制品等。

(五)拟写“减碳”标语

让学生分组合作,拟写一条“减碳”标语,并上台展示。

(六)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希望我们都能在生活中践行绿色环保的“减碳”理念。下面请同学们起立,举起右拳,跟老师一起庄严许诺“请党放心,‘减碳有我”。

(七)作业设计

在生活中践行绿色环保的“减碳”理念。

(八)板书设计

三、时政单元德育互动教学反思

本节课面向初中学段学生,以德育互动为教学方法,基于核心素养(责任意识)发展要求遴选重要的时政热点(“双碳”目标)设立主题学习活动,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6],得到了听课学生和教师的充分肯定,有助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本节课也符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国际课堂分析实验室制定的基于课堂效率、课堂公平、课堂和谐三大维度的高质量课堂评价标准,即课堂效率:有学(学习是构建的)、有效(學习是聚焦的)、有趣(学习是快乐的);课堂公平:分配(机会是均等的)、程序(程序是正义的)、互动(对话是平等的);课堂和谐:安全(氛围是安全的)、自主(学习是自主的)、合作(课堂是合作的)。

[   参   考   文   献   ]

[1]  褚宏启. 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建设[EB/OL].(2022-04-21)[2023-01-04].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382/zjwz/202204/t20220421_620104.html.

[2]  郭华. 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EB/OL].(2022-04-21)[2023-01-04].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382/zjwz/202204/t20220421_620116.html.

[3]  吴刚平. 课程内容结构化改革新动向[EB/OL].(2022-04-21)[2023-01-04].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382/zjwz/202204/t20220421_620107.html.

[4]  崔允漷.学科实践,让“自主、合作、探究”迭代升级[EB/OL].(2022-04-21)[2023-01-04].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382/zjwz/202204/t20220421_620105.html.

[5]  叶王蓓.德育互动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基于微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研究
广播新闻编辑的责任意识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强化党刊责任意识 坚守理论宣传阵地
浅谈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的培养
法治理念视域下的责任意识培育
责任意识造就模范养老机构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