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有效提问 “问”出精彩课堂
2023-03-17池哲禄
池哲禄
[摘 要]课堂有效提问是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发展目标、教学重难点来提问。有效提问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往往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对保证一节课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重点论述初中语文教师该如何做到有效提问,探析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艺术。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34-0016-03
有效提问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课堂上师生间的良好互动,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影响着教学的水平与质量。教师要注重问题设计,掌握有效提问的技巧,从而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使问题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亮点。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不足
(一)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标指出教学应该在师生双方的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而要实现这一要求,提问便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和途径。教师提问的出发点应该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喜欢站在个人的立场去提问,没有根据学情来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以致师生互动较少。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没有考虑学生是否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没有考虑这个问题的难度是否适宜学生的水平,没有考虑这个问题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就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二)无意义的提问多
有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会提出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问题。问题设计脱离教材内容,不能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课堂上的提问若缺乏科学的依据,便是无效的提问。如果课堂上无意义的提问太多,不仅会挤占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启发。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对学生了解不足、对教材研究不深,因此提问流于形式,所提问题大多是浅层次的,如“对不对”“是不是”这类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这些问题缺乏新意和吸引力,不能激活他们深入思考的欲望,还容易使他们形成思维定式。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启发不到点、引导不到位,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大打折扣。
(三)评价方式不当
课堂上,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反馈评价。有些教师只会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单一化,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对很多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不仅是对他们知识结构的完善,更是对他们积极思考的鼓舞。有些教师未对学生做出及时的评价。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若置之不理或者直接略过,便很难让学生知晓自己学习的情况,这就使提问失去了意义。还有些教师对学生缺乏鼓励性评价。当学生的答案与自己预设的答案有一定的差别时,就一概否定学生的回答,这会极大打击学生的信心。提问评价标准应该关注是否有 “学”的内容产生,是否能促进 “学”目标的实现,是否切实有效,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有效提问的重要性
(一)学生方面
有效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良好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从而更好地感知、记忆、理解教学内容。课堂上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不仅能学会思考、学会分析,还能很好地锻炼表达能力。有效提问能够较好地凸显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反思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改善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让自己的课堂学习更高效。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让学生会思、敢问,成为学习的主人,进一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二)教师方面
教师是課堂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有效提问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它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进而实现教学目标。教师根据教材中的重难点和思维的关键点进行提问,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捕捉课堂教学的有效信息,更好地把控教学节奏,适时地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改变教学理念。教师和学生存在认知能力和水平差异,有时候教师认为很简单的知识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简单,这就需要通过有效提问来检测,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个语文教师追求关键手段,而有效提问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工具。教师通过有效提问,不仅能够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而使教学事半功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探索与总结,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提问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那么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做到有效提问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艺术。
(一)应把握时机,有针对性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始终在不断发生变化,教师如果能够在关键处把握时机提问,则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善于抓住有效提问的时间点,结合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超前提问,会使学生不能透彻、全面地理解,以致学生的思维混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如果滞后提问,会使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轻易地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便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因此,捕捉提问时机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故乡》这篇文章开篇写到眼前所见的景象萧条、荒凉,与“我”记忆中的全然不同。在教学时就可以适时提问:“我”记忆中的故乡是什么样的呢?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能够归纳出答案。接着可以进一步提问:故乡的变化最主要通过什么来体现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本课的重点,分析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随着学生理解的深入,教师可以逐步加大问题难度: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变化?通过问题探究,学生能深化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前应该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在课堂上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及时准确把握提问时机,做到精准提问。
教师应掌握好提问的切入点,在恰当的时间提出恰当的问题,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二)应新颖独到,激发兴趣
初中生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对感兴趣的问题乐于思考、乐于讨论。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有新意的出乎学生意料的问题,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果所提问题陈旧,便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那么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如在《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本就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为什么只有小孩子敢于说真话,而大臣和其他普通百姓都在极力掩盖事情的真相呢?试想游行庆典结束后,皇帝会有何反应?若皇帝恼羞成怒,要论罪行罚,那么你认为他会追究哪些人的责任?若皇帝一心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称职的皇帝,不顾事情真相,自欺欺人,他又会怎样做?新颖独到的提问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文章,找寻答案。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精心安排,力求多样化、与众不同,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应灵活多变,不拘一格
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随机性,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灵活多变、不拘一格,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不同教学环节中,提问的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如导入环节可基于情境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探究阶段的提问应以突破重难点为主;课堂总结阶段的提问应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主。教师在提问时应回避一般化、概念化的套路,避免每节课都提固定的问题,问固定的学生,应该变换新颖的提问角度。有时候可以层层追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有时候可以在出其不意处提问,激活学生的思维;有时候可于无疑处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出比较简单的问题时也要注意选准切入口,使学生不能轻易得出结论,而需要深入思考、归纳整理后才能得到准确答案。为更好地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适当借助课外相关材料进行拓展延伸提问。
总之,提问要因情而异,不能一成不变。只要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增强,不论什么样的提问方式,教师都应该积极尝试,并且不断地总结完善。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得到学生的喜爱,从而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应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积极独立地思考,因此在提问的时候应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矛盾,让他们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菲利普夫妇为何有时认为于勒是个流氓、无赖,有时又认为他是个善良、正直的人?他们依据什么来判断?(2)全家人之前那么急切盼望于勒回来,但真的等到于勒归来时,为什么又要躲避他呢?(3)如果于勒不是眼前所见的穷光蛋,而是百万富翁,菲利普夫妇又会怎么对他呢?(4)如果落魄的于勒去找菲利普一家人,他们会怎样对待他呢?学生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便要在学习过程中细细品味文章。文章以矛盾冲突展现人物形象,而通过认真探究这些矛盾冲突,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可见,善于发现矛盾点,并基于矛盾点提问,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五)应选准角度,化难为易
在语文教学中,选准提问角度至关重要,即使问题相同,提问角度若不同,效果也有所差异。在课堂中应该选取最佳角度来提问,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激发求知欲望,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学中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它化解为若干个容易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有问想答、有问能答。同时,这样做也能彰显教师提问的艺术与智慧。例如,对“孔乙己的悲剧是如何造成的”这个问题,学生理解得就不够透彻,概括得不是很全面。不妨换个角度提问:孔乙己完全可以自食其力,但为什么经常挨饿,脸色青白?孔乙己原来读过书,虽没有考上秀才,但写得一手好字,凭借一技之长应该能够养活自己,甚至比普通的“短衣帮”要过得更好,可是最终却沦落到乞讨为生,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由此概括出这是孔乙己自身的原因——好吃懒做,经常干些偷鸡摸狗的事。在此基础上再提问:孔乙己被打折了腿,生活艰难,那周围的人对他持怎样的态度?有没有人因此而同情他、帮助他?学生由此可知现实是残酷的,周围的人对孔乙己依旧冷漠。最终学生概括出黑暗的封建社会是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通过探究,学生能了解孔乙己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还是封建社会的悲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选准提问的角度,把较难理解的问题简单化,让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这样做能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有效提问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析学生学习心理,改变传统的“教师唱独角戏,进行个人表演”的模式,积极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有效提问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胡庆芳,孙祺斌,李爱军,等.有效课堂提问的22条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 王荣华.语文课堂科学有效的提问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0(14):40-41.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