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3-03-17王萍
王萍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财政工作的首要环节。随着我国进一步加快推进财政体制改革,预算管理逐渐倾向于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提升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能力。因此,着眼当前预算管理的特点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对策,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提高财政利用效率,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着重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对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提供帮助。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着双重职能,其一为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其二则是政府管理职能,每个年度的资金收支规模巨大。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资源配置、资金管理的重要依据,关乎财政工作的全面开展。重视预算管理,设置预算预警,加强约束和监管,从而有效防范内部管理风险。
一、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
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对于多个领域有着关键的效用,例如财政资金配置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公共资源服务质量的提升、现代会计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等。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开支是以财政作为支撑,这就需要做好公共资源的整合与配置工作,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满足最大化需求。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贯穿于各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中,确保编制的合理性、执行的严谨性、调整的及时性、评价的科学性,挖掘财政资金的使用价值。
(二)有助于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加强预算管理,有助于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积极承担并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能。以预算管理为核心构建财政资产运行管理体系,覆盖政府采购、资产管理、购买服务等多个领域,提升资产结构的合理性,规避资产资源浪费问题的出现,强化资金使用效率,获取更多的使用收益等。
(三)有助于提升政府公信力
预决算公开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各级单位高度重视,积极全面推进预决算公开工作,将全部开支公之于众,并接受群众的监督。加强预算管理,有助于做好精细化管理与合理评估工作,以实现预决算的公开、透明,从而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规范政府财务收支,提高政府
公信力。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
部分单位对全过程预算管理缺乏深入全面的认知。传统预算是由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编制”完成,旨在通过财政部门获取申请资金。现行的预算管理强调,业务部门必须参与到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立项、资金需求、绩效评价等,同时,管理者必须要参与决策。但事实上,预算工作倾向于财政资金的申请,未引起对预算执行与预算评价的重视,尚未做到“支出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致使预算管理成效受到影响。此外,多数部门认为,预算管理工作是财务部门的范畴,与自己无关,全員参与意识较低,在预算工作落实期间,财务与相关部门及人员之间未明确各自权责,致使彼此推诿等问
题突出。
(二)预算编制工作不够科学
首先,预算管理涉及单位所有的项目活动,是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管控的一项管理活动。这就强调单位各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加强沟通与交流,同时要彼此制约和监督。但现实中,大量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对业务的认知非常匮乏,而业务人员对预算不甚了解,彼此的信息交流存在障碍。部分业务部门在细化指标体系、预算执行等方面存在“出工不出力”现象,严重影响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预算执行的准确性。其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有待提高。预算编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开局作用,切实做好资金计划编制工作,有助于全面预算管理的有序推进。但实际工作中,业务部门为避免资金短缺,通常会在未进行预算评价的情况下申请上限额度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编制的准确性。
(三)预算组织架构及控制体系不健全
立足横向视角分析,在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领导负责重点工作或战略,服务部门负责预算编制,人事部门负责绩效考核,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但是缺乏有效沟通,导致预算编制工作未能与重点工作或战略相结合。立足纵向视角分析,在落实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财务部门主要发挥牵头作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申报,但是由于领导层未引起重视,导致业务部门等相关人员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因此,亟待强有力的领导参与,才能够实现高层战略、中层目标、基层数据的无缝衔接。此外,现阶段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工作流程不通畅等问题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特别是一些具体工作,缺乏制度约束和指导,预算人员多凭借主观意愿进行落实,随意性较大。导致岗位职责混乱、业务与财务分离、预算未公开透明、工作流程不够规范等诸多问题,致使预算编制的质量、科学性、准确性难以保证;同时不利于预算执行的规范控制,造成预算绩效评价流于形式。
(四)预算绩效管理不到位
预算编报具有工作量大、琐碎繁琐的特点,特别是前期项目的立项、录入等工作,更是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导致编写绩效目标的时间不够用,加之受编写绩效目标人员的能力制约,同样会影响预算绩效目标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从而不利于后续预算的执行与评价。特别是在以下几方面存在不足:一是绩效评价尚未实现预算过程全覆盖,现阶段的绩效评价仅侧重于预算执行后的绩效评价,未考虑事前评估与事后跟踪。二是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尚未健全,绩效目标的设定缺乏科学性。通常行政事业单位为了保证绩效评价能够超过达标要求,通常选择低标准或者容易达成的绩效目标。三是预算绩效未实现有效的约束与激励,影响了单位参与的积极性。
(五)预算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有待深入
首先,信息录入的重复性工作较多。预算编报涉及人员信息、项目申报依据、资产与资金信息等内容,录入工作量很大,尤其是项目申报,一旦出现变动,那么将产生大量的录入成本。其次,预算管理系统尚未实现与财政软件的规范对接,许多信息需要人工介入核对,数据很难实现统一,同时无法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对预算的执行、监督和评价进行监控。预算信息化管理有待健全,预算执行未做到公开透明,预算管理与更改缺乏严谨性;行政事业单位不同部门之间缺少有效沟通,信息系统数据尚不能做到在线收集与共享,预算编制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六)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传统预算编制方法的原因,导致大量预算编制人员的思维习惯未能做出有效改变,仍旧倾向于传统的预算编制处理方法。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理念的创新,财务管理改革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而预算管理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从预算工作的落实情况来看,财务部门从中发挥着领头雁的作用。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各部门的参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用的工作流程及控制方法,由于全面预算管理具有显著的复杂性与专业性特征,因此,要求预算岗位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较高的沟通协调等能力。但是目前,在具体工作的落实过程中,“重核算轻管理”的问题突出。一方面,财务人员很少参加预算等管理类知识培训,管理意识观念落后;另一方面,业务水平较低,服务能力与交流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意识
在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应当起到引领作用,关注预算工作发展需要,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并主动肩负起负责人的使命与责任。首先,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编制与本单位相匹配的预算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岗位职责,规范相关的工作流程,妥善处理各部门之间因预算工作产生的分歧与矛盾,确保预算工作的稳步推进。其次,要编制实施预算管理责任制度,层层压实责任,明确到人。最后,强化预算刚性,制度落地实施后,要多措并举,拓展制度的影响范围,提高影响力,同时要定期核查,以掌握制度的落实情况。
(二)建立健全沟通机制
如果行政事业单位不同部门之间存在沟通障碍,那么不利于预算各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进而对工作的实效性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应当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以保证预算工作的有序、规范推进。要保持财务与业务部门的有效沟通,防止信息孤岛的出现。例如,可通过部门领导定期座谈等有效方式,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完整性。针对预算期间存在的问题,要保持有效沟通,使问题尽快得到处理。财务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对业务部门进行有效指导,同时要加大审核力度。业务部门要提高责任意识,熟练掌握预算工作的具体流程、内容等,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切实做好预算相关的各项工作。
(三)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首先,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在预算上应实施精细化管理,切实做好预算编制工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尤其是项目资金,必须要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以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建立一套完整适用的财务管理体制,保证预算工作的稳步推进。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严格按照审批流程办事,恪守专款专用原则。其次,完善内部监督评价机制。内部监督涉及的检查内容较多,如单位的收支、债务等。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实施合理有效的内部监督检查制度,并做到落地开花。在加强内控建设过程中,应优化健全相关评价机制,建立公平规范的奖惩机制,将评价结果视作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评价结果,准确掌握内控设计中的不足,认真分析,提出合理化的改进策略。
(四)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优势在于全面控制,因此具有显著的整合性特征。预算业务管理系统强调,要构建与单位业务模式相匹配的预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集预算编制、预算调整等的闭环管理流程体系。为确保管理需求适用于全员,按照部门角色,明确管理权限,层层压实责任,明确分工,狠抓落实。采用上下结合的管理方式,突出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加强全过程管理,助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进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首先,从预算编制视角来看,鼓励和引导全员参与,允许自主设计若干预算维度,赋予预算执行部门期初预算调整的权限等。其次,从预算执行视角来看,鼓励采取双重控制措施(动态控制、项目总成本与现金流控制),增加预警系统,并通过不同的颜色加以体现;实现与收支业务管理的接口,以加强系统集成。再次,从预算报表视角来看,鼓励灵活报表,结合用户需求,自主选择图表类型。最后,从预算分析视角分析,以预算内容为依据,设计差别化的分析方案,用户可查看权限内的预算执行情况,主管部门可随时查看主控预算项目,以掌握预算值、执行值的落实情况。
(五)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构建预算绩效体系并非朝夕工程,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优化,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必须结合自身实际,设计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并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以确保绩效评价有效。整体来说,绩效评价制度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监控机制,其二是考核机制,两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首先,明确绩效目标,并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保证日常工作的稳序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预算要求,结合实际,将预算绩效目標落实到各部门,并以此开展相关工作,以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其次,细化绩效指标,建立完整的指标体系。以部门发展规划为基础,根据部门职责,明确相关指标及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指标必须要保证合理性。行政事业单位现阶段的评价体系不够多元,且过度倾向于项目绩效评价,导致绩效评价结果存在不准确的可能性。因此,应建立并实施多层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明确政策绩效评价等内容。其次,针对项目的完成情况、预算的落实情况,采取分阶段监控手段。按照不同的阶段,明确目标,及时发现问题并落实整改,以确保下阶段目标或者整个项目的顺利完成,从而实现对项目的全过程与全方位评价。为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设计相应的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很有必要。
(六)提升财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
新《政府会计制度》明确强调,会计核算目标必须满足行政单位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要求。这就对单位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基本掌握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等相关理论知识,具备相应的业务管理能力。其次,养成不断学习的良好行为,主动参加不同形式的专业培训,积极学习现代化预算管理理念,不断强化自身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新《政府会计制度》正式落地实施后,行政单位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聘任管理,向财务人员提供大量的培训与学习机遇,通过交流学习,总结成熟的经验做法,提高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和技巧。
四、结束语
文章主要通过论述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特点及重要意义,分析阐述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预算管理的对策和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应进一步提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转变原有观念,合力建设和完善预算管理水平,优化财政资金利用效率,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孙芹,宋夏云.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和改进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22 (05):85-87.
[2]杜连飞.浅谈如何在新预算法下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 (04):34-36+99.
[3]袁冬明.关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思考[J].财政监督,2021 (20):55-58.
[4]田闯.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中国市场,2021 (30):53-54.
[5]项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 (20):19-21.
[6]宋天衡.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及财政资金绩效评价[J].财经界,2022 (28):39-41.
[7]吴葵.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及策略[J].中国产经,2022 (18):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