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2023-03-17王亚平
王亚平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全国范围的施行,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虽然这些年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成绩显著,但是仍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制度不完善、管理方式不科学等较多问题。本文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建议及对策,期望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问题;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指依法由国家所有的,现在由单位占有并使用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所有权与使用权互相分离的,资产所有权统一由国家所有,由各单位对占有使用的资产进行具体管理,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实行分级监督管理。特别是当党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对保障履职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加强规范和监督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果和效率,切实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
不流失。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助力国家的反腐倡廉工作
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政治任务就是廉政建设,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是其中重要环节。在廉政工作建设中,由于对资产管理工作严谨细致程度不够、工作方式简单,致使经常发生国有资产有形和无形的流失情况。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能够使资产管理达到规范化、安全化的有效目标,能够有效防止贪污腐败、徇私舞弊行为的发生,辅助国家的反腐倡廉工作。
(二)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的提高,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对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一切服务工作和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单位运转能否正常实现,都要由国有资产来保障单位的正常履职、履责;才能充分发挥单位服务社会的职能,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三)有助于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有效节省财政资金
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科学配置管理,建立与高质量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能够改善资产使用效率低的状况,减少资产的闲置情况,有效的提高了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合理對资产调剂、调配使用,可以使单位的运行成本合理下降,并进一步节约财政资金,有利于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第一,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不扎实。一是资产卡片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基础中的基础,国有资产管理卡片未建立或者是建立卡片信息不完整,给资产管理及清查工作带来了困难。二是资产的流转登记不能及时进行,例如行政事业单位中一些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等小型常用资产,由于人员调动、机构改革等原因,资产在单位间流转较为频繁,使用人未及时告知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也未进行变更登记、未定期资产盘点,进而造成资产管理比较混乱。
第二,单位负责人不重视国有资产管理。由于单位资产形成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财政资金购置,因而有些领导对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也不够重视,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导致国有资产在管理和使用环节上暴露出大量漏洞,极易发生资产流失的可能。
第三,岗位责任制落实不到位。部分单位没有专门设置资产管理岗位,岗位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大部分单位的资产都是管理权和使用权互相分离,资产由多个部门管理,交叉管理容易造成权限不明,职责不清,遇到国有资产损坏、丢失,部门之间互相推脱责任,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造成资产管理工作水平低下。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不合理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主要通过财政拨款形式购置且长期拥有的,由于占用的无偿性,使得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从实际出发,在无法确定单位资产存量的情况下,资产购置无计划或计划性不强,盲目进行资产购置,导致重复购置资产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第二,单位对资产配置执行的标准不统一,没有加以规范,盲目攀比,超规格、超标准配置资产时有发生,有的单位人均办公用房、办公设备超标准配置,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了单位资源的配置效率。
第三,单位在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时没有考虑单位的资产存量和配置标准,出现超标购置和循环购置资产的现象,资产数量超过单位职数配置;部分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或其他资金购置办公家具、办公设备及专用设备等,但当年的新增资产购置没有列入政府采购预算,超预算配置资产。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保管、使用过程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第一,资产闲置现象严重。部分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配置管理和相互脱节情况严重,管配置的不掌握资产的存量情况,管资产的不了解资产的配置情况。管配置的无节制的购置资产,导致资产大量闲置;配置的资产不符合部门的使用标准,既浪费了财政资金,又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使资源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第二,资产使用不规范,缺少对资产的日常维护。在资产从入库登记到报废处理的过程中,对资产日常管护不到位,甚至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提前报废还能使用的资产,造成流失,损失浪费现象严重。
第三,对出租、出借的资产管理不严谨,收益管理不规范。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出租、出借的资产没有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即与承租单位签订协议,甚至是口头协议,对出租、出借形成的收益也未按照规定作为上缴国库。
第四,部门各自为政,资产未优化配置、调剂使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过程缺乏规范化管理,部门各自为政,互相之间资产不共通,国有资产不能调剂、使用率低,不能达到资产的最优配置,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行为不当、处置方式不规范,审批手续不全
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负担,没有资金来源压力,缺乏成本管控意识,没有健全的资产处置程序及监管制度,部分单位随意处置资产,资产卡片未与实物相对应,资产使用人、存放地点及资产价值等变动无跟踪管理手续,导致资产流失、损坏等问题频繁发生。部分单位在出售、出让、置换、报废、核销资产时,没有严格按照处置范围履行相关审批手续。资产处置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处置的资产未及时提供完备手续进行账务入账,致使资产账面与实际库存不符。
(五)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未实行定期清查,监督检查制度没有落实到位
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由于传统“重钱轻物”的理念影响,在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重视对国有资金的配置工作,对于一些固定资产与设备缺乏管理。单位资产管理活动中,由于缺少监督机制,难以防范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徇私舞弊和玩忽职守行为。存在盲目处理现象,造成资金的浪费。资金监管力度不够,造成现阶段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欠缺。有的单位没有按要求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仅仅依靠财政部门、审计部门进行外部监管,监管的力度和及时性无法全面保证。缺少内部监管造成资产管理工作长期混乱,后期进行整改又只注重形式,工作落实不到位,使得资产管理成为历次检查审计的重点难点。
(六)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程度滞后
当前,随着信息化水平的发展,我国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还偏低,资产验收入库、登记、领用、出库程序繁琐,工作量大,由于资产管理信息化程度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许多流程简化省略,单位难以对资产状况进行动态跟踪,无法确认资产存量,也不清楚資产实际使用情况,导致资产账与资产卡片不符,资产账与实物不符情况发生。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建设
第一,建立和完善资产卡片管理制度,做到一资产一卡片,一卡片一编号,优化资产检索程序。建立健全资产盘点制度,力求资产存量数据的准确性,提高账账、账卡、账实吻合度。
第二,国有资产管理是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起带头模范作用,转变思想,加强人员队伍建设,组织业务培训,提高能力素质,稳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厉行节约,防止浪费。
第三,落实岗位责任制。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合理配备1-2名专业能力较强和职业素养较高的资产管理人员,加强对其专业化、系统化培训,促进其素质全面提升,对其明确岗位责任,设置奖惩制度。
(二)行政事业单位要合理配置资产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应根据工作和业务需要,会同财务部门先摸清资产存量,本着“先调剂、再租赁、后购置”的原则,先在部门内部进行调剂,调剂不了的,再拟出需要购置资产的名称、数量,报请单位和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后统一购置。单位如果能够内部调剂资产的,不得再申请购置同类资产,可以避免重复购置,全面有效的节约资金。
第二,规范部门资产配置行为,明确资产配置标准。行政事业单位对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如办公用房、车辆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的标准配置;对没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如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家具用具等,要按照相关资产管理办法,结合经济实用的原则,制定适合的标准,先报请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再向财政部门申报审批后执行,能有效避免超规格、超标准配置资产现象发生。
第三,资产管理应有效融合预算管理,将经过财政部门审批同意的资产购置项目纳入部门预算。对未纳入预算的资产配置行为不得获得审批,有效杜绝无预算、超预算的资产购置现象发生。
(三)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资产要进行规范化管理
第一,要对单位现有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点,根据闲置资产的数量、功能、使用状况等,采取单位内部调剂、单位外部出租、出借等方式盘活资产,既能提高闲置资产使用率,又能产生资产收益。
第二,单位要制定规范的日常资产管理制度,做好资产防护措施,防止因保管不善造成资产毁坏损失。对资产定期检查,对需要维修维护的资产,及时进行修护,防止因修护不当造成损失。对不能使用需要报废的资产,要按照相关手续进行申请报废核销,待部门及财政核准后及时进行核销处置,确保资产数据安全和完整。
第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出租、出借要严格履行合法手续,按照资产出 租、出借审批程序,切实履行对出租、出借资产的管理责任;把资产使用管理和价值管理结合起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对资产出租、出借产生的收入纳入非税收入管理程序,上缴国库,纳入预算管理,不得隐瞒、截留、挤占、坐支和挪用。
(四)行政事业单位要规范资产处置行为、完善程序,加强资产处置收入管理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产处置时,要严格按照“先审批,后处置”原则,施行规范的申请、审核、审批程序,资产处置未经审批,任何人不得擅自决定、随意处置。对于出售、置换资产的,还应按照有关规定先进行资产评估后再进行处置。
第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后应及时反映资产变动情况和处置收益情况,会计核算时及时调整资产、财务账目,对资产的处置收入要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不得截留使用,全额上缴国库。
(五)行政事业单位要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完善内部监督管理
第一,单位要建立规范的资产盘点和清查制度,至少于每年年终开展一次资产全面盘点工作,使账账、账卡、账实保持一致。报经部门或财政批准后可以资产开展全面清查,对清查的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将资产的构成、配置、使用、处置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对盘盈和盘亏的资产要认真分析原因,落实管理责任,形成处置意见,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单位根据处置批复,进行账务处理,实行“账销案存”。
第二,单位要建立健全资产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国有资产风险内部控制,设置资产管理岗位,对单位的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单位要成立专门的内审部门,对单位全面有效的实施内部监督,对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等资产管理活动进行全程监督。
(六)行政事业单位要认真落实政府会计制度,整合资产信息系统,规范资产会计核算
根据财政部要求,自2019年1月1日起各行政事业单位开始按照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执行,新准则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单位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核算信息的精准化,实现了的资产管理效果的最优化。为了切实做好资产核算工作新旧准则的衔接,需要对固定资产按照固定时点补提折旧和无形资产补记摊销,进而对资产核算科目账户余额进行相应的调整。
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将资产管理纳入财政预算一体化系统管理,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确保资产管理信息与财务管理信息能够及时联通,做好账务和资产卡片信息之间和核对,对国有资产实现动态监管。落实国有资产月报、年报制度,进一步确保资产核算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全面提高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核算管理水平与效果。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性的国有资产是保障单位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是国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切实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并对其强化监督,对于提升单位自身资产管理水平,实现资产的最优配置,使得国有资产更好的为民所用,促进国家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韬.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2020 (15):59-61.
[2]刘玉锦.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圆桌论坛,2020 (22):150-151.
[3]黄胜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20 (13):147-148.
[4]崔冰.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探讨[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 (09):113-114.
[5]艾先花.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浅析[J].圆桌论坛济,2020 (02):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