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侗族锁丝符号语言在皮工艺设计中应用探索

2023-03-15张桂青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3期
关键词:符号语言

【摘 要】“侗族锁丝”是侗绣中具有链扣形式肌理特色的一项技艺,应用于侗族多态的民族装饰及产品之中,其风格可细腻可粗犷,线迹可曲可直,锁丝技法丰富多变,是侗族传统审美指向的重要表征之一。基于民族审美意味的延伸和创新设计体现,侗族锁丝代表性技法生成的符号传递出技艺造物的形态特色,其物质征象体现了侗族的民族美学意味。本研究以此为基点,对以皮工艺设计产品为载体的侗族锁丝符号语言进行应用分析研究。首先,进行侗族锁丝符号语言表现形式的研究,对其技法引发的民族美学意味进行解读。其次,通过侗族锁丝符号语言与皮工艺设计产品的关联分析,对皮工艺设计产品中侗族锁丝符号语言的应用形式进行探讨。最后,进行侗族锁丝符号语言在皮工艺设计产品中的设计分析。

【关键词】侗族锁丝;民族美学;符号语言;皮工艺

【中图分类号】TS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3—196—03

侗族锁丝在保留了传统锁丝技艺的同时,不断融入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形成了一个具有民族文化的符号。其一,作为侗族的民族文化符号,侗族锁丝是侗族民族文化符号、美学观念意味等内涵的体现。其二,作为一项肌理特色技艺,侗族人民丰富了其技法成型形态。

侗族锁丝符号语言的形以“变”为特征,为获得更具动感的视觉效果,其形成的符号常游离与自然认知之外。侗族锁丝符号语言对于形变的处理,是主观认识既粗略又强烈的展现。当代艺术学理论认为,“形”是艺术加工创作的结果,对于自然界的具象形态进行解构和改造,是艺术家进行加工创作后的艺术真实,而并非是对具象形态的面貌复制。从这一理论出发,侗族锁丝符号语言的创作手法与现代设计理念存在关联,从而能引起情感的共鸣,具有历时愈久反而弥新的视觉体验。

一、侗族锁丝符号语言表现形式

侗族锁丝技艺的表现形式看似是单一的扣眼元素在重复的累积和规律的排列,但其在无形之中给予了文化符号在面积、层次、体量上的发挥,其装饰感和趣味性是侗族锁丝肌理特色技艺引发的民族审美意味。侗族锁丝符号语言可以根据细腻或是粗狂的风格进行表现形式的改变,变化的直观体现是线形的曲或直,或是作为纹样轮廓的勾边,亦或是作为纹样的主体。直线分割显得刚硬,弧线分割显得柔和,作为边缘装饰可以为整体造型添色,若是单独组合使用便显得自由奔放,与其他图形配合使用则显层次丰富。

侗族锁丝符号语言具有几个特征:①具有文化信息的功能;②效率更直接,快捷;③独特的民族文化具有再创造再发挥的空间。民族文化的传承要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侗族锁丝符号语言所蕴含的民族美学意味是任何外来艺术无法替代的。然而传承并不意味着拘泥,若是一味沉浸在传统的漩涡中,在进行应用的时候不加选择的“复制”和“粘贴”民族文化的表征形式,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反而起到阻碍作用。侗族民族文化的有益传承,关键是要在理解侗族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当代的思维进行契合,用新视角新思维去理解和表现,而侗族锁丝符号语言的应用,正是基于此种形式下的一种有益创新。

二、侗族锁丝符号语言应用与皮工艺设计产品的关联策略

(一)皮工艺设计产品可行性

皮工艺设计产品可分为全机制皮工艺设计产品、半机制皮工艺设计产品和全手制皮工艺设计产品三种,其中,全手制皮工艺设计产品中所蕴含的匠人精神最为浓郁,且产品制成形式富有韵味,更符合消费者对于个性化产品的需求,也更适合进行创新应用设计。

全手制皮工藝设计产品在手制过程含有专属的缝制工艺和装饰工艺,在与侗族锁丝符号语言应用结合中,有以下几点关联:其一,在更换使用的针和线的材质之后,在皮革面料上进行绣或是缝的制作是可行的,还可通过密集的打斩,来达到紧密的缝制效果;其二,皮革面料可容纳多种技艺加工对皮面进行装饰,材料包容性强,可根据制作者主观意愿对皮革材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任意装饰。其三,不同种类的皮革材料质感肌理都具有唯一性,可以根据创新设计需求选择想匹配的皮革材料,形成独特的产品风格,并可与多种民族文化元素进行相互的融合,实现创新设计可能性。

(二)皮革材料多层特性

材料是产品的构成要素之一,同时也是产品意义传达的重要一环,从符号关联的角度来看,材料最重要的不是它的自然属性,而是通过材料传达的意象。侗族锁丝符号语言使用的传统载体材料为侗布,侗布属于自然材质,朴实无华,却赋予了侗族锁丝符号语言特定的敏感细节,因此产生的情感联系紧密。皮革材料也是自然材料中的一种,与侗布相比,其引发的多感官互动更为强烈。全手制皮工艺设计产品可使受众在触摸产品时隐约嗅到皮革材料的独特气味,从而形成多感知通道,有效提高受众对于产品中符号信息的“感知性”,产生“自然交流”的情感体验。皮革材料的独特气味,是动物自身带有的气味和在人工鞣制中加入的手工匠味二者的结和,使得受众在闻到皮革的气味时,与手工造物技艺相关联,再通过视觉感知到的符号信息,通过联想形成意象,进而对全手制皮工艺设计产品当中的侗族锁丝符号的文化造物意味形成感知。

(三)侗族锁丝符号语言可行性

在传统的载体中,侗族锁丝底布是侗族的土织布和亮布。新载体的出现后,侗族锁丝符号语言的民族美学意味与新载体形成的产品美学进行了融合,以符号语言的形式来传达民族的美学意味,展示出不同的美学形式,丰富了侗族锁丝符号语言应用的发展模式,使艺术审美与工艺实用相协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现代大众对于文化差异体验的审美需求。

作为肌理特色造物技艺的侗族锁丝,其肌理、色彩、纹样、造型都遵循先祖惯制,这些外在的表现形式逐渐成为本民族相互认同的文化符号,对于传统的尊崇,充满了群体风格和神韵,体现该民族共同的民族情感。

在新载体中,侗族锁丝以符号语言的形式传达民族美学意味和民族情感,其形式超越了文字和普通语言的限制,在传播过程中能够被受众直接感知,产生民族情感共鸣,给受众带来自然舒适的情感体验,让人产生积极的民族文化联想,实现精神上的沟通交流。

将侗族锁丝符号语言应用到皮工艺设计产品中,是对侗族抽象民族美学意味可视化设计的一种应用尝试,与皮具产品的表征和文化内涵在一定层面上形成关联。在皮具产品中有效地进行民族文化元素的附加,不仅丰富皮工艺设计产品的美学形式,还为皮工艺设计产品的文化内涵增添了新内容。

三、侗族锁丝符号语言在皮工艺设计产品中的设计分析

(一)设计分析

在进行皮工艺设计产品中侗族锁丝符号语言应用时,应使系列产品在形式特征和色彩上保持一致或近似,以产生持续的视觉刺激,给予受众整体的感知。因此,产品的造型应与符号特征相呼应,组合关系应具有均衡性和趋合倾向,共同构成良好的视觉效果。不仅如此,系列产品还应具备同调性,即产品风格需保持一致。

(1)产品造型:侗族锁丝符号以圆形、曲形为主,线条生动流畅,因此,产品可以与侗族符号造型特征相一致,以圆形、曲形作为主要造型。

(2)产品色彩:侗族锁丝常用作轮廓勾边,白色为其主要色彩,在皮工艺设计产品中进行侗族锁丝符号语言的应用,侗族锁丝符号语言用以白色,底色则采用靛蓝色,与传统的侗族锁丝色彩搭配相一致。

(3)产品大小:产品的大小以中等为佳,即20CM~26CM范围。

(4)产品功能:在满足审美体验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可满足日常生活需。

(5)产品材质:牛皮为主,在表达侗族龙纹符号时,与蜥蜴皮进行结合;在表达侗族锁丝符号传统材料与皮革材料的肌理对比时,与侗族亮布进行结合。

(二)设计方法

(1)“意义”共享:侗族锁丝是肌理特色造物技艺,是纯手工制作而成的一种独特民族艺术形式,皮工艺设计产品从皮革材料的鞣制到皮具产品的制成也均为手工制成,二者的手工意味在以皮工艺设计产品为载体的形式中,实现“意义”共享。

(2)“意义”借用:利用造型、色彩或材料具有的肌理质感进行隐喻,侧面烘托侗族锁丝符号语言的特点。如侗族锁丝龙纹符号,可选用具有鳞纹质感的皮革材料对“龙”这一形象进行隐喻。

(3)元素置换:在皮工艺设计产品的提手、缝线、装饰等构成元素进行侗族锁丝符号的置换,在保证功能和审美的前提下,达到设计意义的新诠释。如侗族锁丝龙纹符号,因其形式特点,可与皮工艺设计产品中的圆形提手环进行元素的置换,不仅实现功能性,还增添产品民族美学意味。

(三)设计创新

对侗族锁丝进行符号设计,是盘活侗族文化造物技艺的一种有效方式。而在皮工艺设计产品中进行侗族锁丝符号语言应用,其一,是对侗族民族美学意味的一种延伸和拓展。其二,是皮工艺设计产品美学与侗族锁丝符号文化内涵上的集中体现和外延。其三,不仅包含了对皮工艺设计产品的造型美学设计,也体现了民族文化符号创新设计的融合理念。

皮革材料硬挺,较厚,在皮面刺绣时无法运用细的丝线和棉线,因此,皮面刺绣的效果图案多简洁、粗犷,这便与侗族锁丝符号语言表现形式呈现的效果有相通之处。侗族锁丝线迹规律,立体感强,针脚不似铺线绣般细密,针距较宽,适合运用在皮革材料中。侗族锁丝符号语言是民族美学意味的体现,在皮工艺设计产品中进行侗族锁丝符号语言的应用,不仅丰富了皮革材料自身的触觉和视觉形式,还在结合运用中协调了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个性化审美的冲突,以一种新的方式满足受众对于产品多元化的需求,拓展了皮工艺设计产品的设计空间,提升皮工艺设计产品的文化附加价值,使侗族锁丝符号语言得到多样化的发展。

在皮工艺设计产品中进行侗绣锁丝符号语言的应用,为皮工艺产品的装饰工艺增添了新的设计手法,同时融合民族文化元素,在倡导“中国风”和“文化自信”的时代潮流中,符合当下的审美特征,体现了民族文化符号语言与新载体融合的创意可能,并可由此及彼,深入发掘研究不同民族文化符号语言的潜在融合性,实现对民族美学意味的创新发展。在彰显皮工艺设计产品独特韵味的同时,其形成的产品文化内涵具有一个重要的特性:激发消费者的审美想象,从而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皮工艺设计产品中承载着的手工技艺和匠人精神,是产品美学价值的提升,也是产品时尚价值的体现,而侗族锁丝符号语言设计的融入,是产品文化价值的拔高。对于手工艺人来说,产品是文化的载体,而在产品设计中所体现的设计思想是本源。在皮工艺设计产品中进行侗族锁丝符号语言应用,吸收了民族文化符号的精华,为皮工艺设计产品加入了更深层次的内涵。以现代发展的眼光来看,皮工艺设计产品中进行侗族锁丝符号语言应用是对产品的艺术调整,而民族文化符号的融入,使产品不仅更好的适应新背景下的审美需求,还同时满足受众对于精神文明更高层次的需求。

皮工艺设计产品中侗锁丝符号语言的应用,不仅要突出结合应用的文化内涵,还需要突出新的使用价值。客观来说,在皮工艺设计产品中应用侗族锁丝符号语言,是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极其独特的民族美学意味应用到皮具产品中,可以有效的提升皮工艺设计产品的文化价值,进而加深消费者对于皮具产品更全面的美学感受,从而达到文化传承的目标。因此,新形势下的侗族锁丝符号语言必须从传统技艺中汲取有效的内容,并根据新的设计思维的进行符号的设计,将“传统性”表现得恰到好处,实现“传统”与“时代”齐头并进的同心力。兼顾传统技艺与时代更迭的双重因子,确保“传统”与“时代”的紧密结合,使得侗族文化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并使其产品在多元市场中获得一定的市场空间。

文化符号承载的是特定历史语境和特有文化语境共同构成的民族文化表征和精神世界,它具有民族识别、文化体现、精神传播等多重功能。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符号设计,是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思路的新探讨。现代社会是一个视觉化的社会,受众对于“看”的欲望愈加强烈,在这样的趋势下,具象的事物更具象,抽象的事物向具象改变,这是人类文明的必然选择。

总的来说,侗族锁丝符号语言利大于弊,且经由新的设计思维进行创新的文创产品,其形式和审美皆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因此,皮工艺设计产品中侗族锁丝符号语言应用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康凯.侗族刺绣的纹样类型与美学特征[J].大舞台,2014(7).

[2]项锡黔.侗族服饰纹样的艺术人类学解读[J].贵州民族研究,2013(6).

[3]董斌,刘存.手工艺皮具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开发研究[J].包装工程, 2017(4).

[4]任毓婧.手工皮具技艺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皮革,2021(3).

[5]庄慧敏,王群山.贵州苗族锁绣工艺及应用探究[J].丝绸,2018(2).

[6]王彦.侗族织绣[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7]杨傲云.针绣之艺:传统刺绣与现代艺术设计[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7.

[8]王刘娟.符号学视角下侗族服饰纹样的应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9]刘和海.符号学视角下的“图像语言”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侗族锁丝符号语言在皮工艺设计中应用探索》(项目编号:2022KY1841)阶段性成果;广西演艺职业学院2021年度科研课题《侗族锁丝符号语言在皮工艺设计中应用探索》(课题编号:Y2021KP0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桂青,女,壮族,广西南宁人,艺术设计硕士,广西演艺职业学院艺术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符号语言
初中数学符号语言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符号语言运用的培养策略
数学教育中的符号语言及其教学
符号语言在平面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浅谈平面设计中符号语言的意义
高中数学教学中符号语言的学习
浅谈大学数学语言教学
初中数学符号语言学习与教学研究
No Words Please!“无语”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