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寿县关公封地文化旅游资源利用问题的思考

2023-03-15王天佳刘晨颖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3期
关键词:关公开发

王天佳 刘晨颖

【摘 要】关公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英雄之一,其形象深入人心,被广泛传颂至今。近年,汉寿县深入开展了“强工稳农、活旅靓城”发展战略,并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就,然而,尽管学术界有观点认为该县为关羽封地所在之处,其关公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却完全被忽略。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常德市的汉寿县关公文化的渊源与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了该县关公文化存在待开发的潜在机会,并结合文旅开发优秀案例,提出了一系列旅游资源开发策略,包括整合资源、创新产品等,以期为关公封地文化旅游资源的潜力充分发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丰富名人旅游资源理论研究以及实践经验,促进国内文旅产业发展。

【关键词】汉寿;关公;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127;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3—060—03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旅游服务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文化旅游資源开发能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例如开发三国文化历史旅游资源的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勉县启动定山诸葛文化旅游区5A级创建等一系列措施以加强文旅资源的开发。如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我国文化旅游事业的全面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是值得探讨的。

关公文化是一种历史悠久、地域广泛的文化财富,它已经成为一种现代化、民族化乃至全球化的文化标志和宝藏。人们对关公的敬仰和祭拜,来自于他的“忠、义、仁、勇”的形象,以及他坚守信义、讲究承诺、主张正义、敢于担当、正直做人和处事的高尚人格和精神。这些品质已经构成了民族精神和大义的重要内容。关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之一,他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忠诚、勇气和荣誉感深深地印刻在人们心中,并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之一。而旅游的精髓在于其文化内涵,除了欣赏美景绝世和山川壮丽,旅游者最看重的是旅游目的地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因此,挖掘和探索关公文化内涵应是该县关公文化旅游资源发掘与规划开发的重要因素。

一、关公与汉寿县的渊源

《汉寿地名源流考》文中说:东汉阳嘉三年(134),索县改名为汉寿县,荆州刺史部亦驻汉寿。[1]由此可知,东汉时,汉寿县曾名为索县,而且荆州刺史的官吏任职所在地设置于汉寿县。刘备“借荆州”后 ,关羽镇守荆州,以江陵为驻所。[2]

《三国志》中记载,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上表奏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又据宋杰《蜀吴统治下江陵军事地位之演变》考证[3],建安十九年(214年)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这五年内,“汉寿亭侯”关羽驻守荆州,当时汉寿县属于武陵郡,武陵郡属于荆州辖区,因此“汉寿亭侯”关羽与曾经的荆州刺史的治所汉寿县是有关联的,故汉寿县具有极其珍贵的关公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力。

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关于此汉寿的位置,很多历史学家则认为,关羽的封地处于现湖南省常德市的汉寿县境。沈伯俊在评校《三国演义》时指明:“‘汉寿亭侯指以汉寿县之一亭为食邑的侯爵,并非‘汉·寿亭侯。” 在《三国演义辞典》中,沈伯俊指出:“汉寿,县名,在荆州武陵郡(现湖南常德)。按:关羽以该县的一亭为食邑。” [4]

学者张维慎在《也谈“汉寿亭侯”──兼谈“汉寿”的地理位置》中作了如下明确结论:以熊方、顾祖禹、赵翼、王鸣盛以及《辞海》作者、《辞源》作者等为代表,他们均认为汉寿即西汉之索县,东汉改名汉寿,地在今湖南省常德市东北[5]。他们指出,在历史文献中也有一些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

二、 汉寿亭侯关公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一)仍存讨论

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根据历史资料和学者研究,关于“汉寿亭侯”名称的来源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其一,“汉”指的是朝代名,而“寿亭侯”则是其爵位封号,因此“汉寿亭侯”的“汉”应该是表朝代名的意思。这一种观点被否定。其二,“汉寿”是地名,而“亭侯”是爵名,因此“汉寿亭侯”的“汉寿”是地名。

然而,“汉寿亭侯”封地所在之处有四种说法。

第一是“蜀地说”,即由四川的葭萌县改名而来的汉寿;《三国志·关羽传》记载,曹操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时候,给关羽表封了汉寿亭侯的爵位。然而,根据史料记载,刘备在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把葭萌县改称为“汉寿”。所以,在关羽得到汉寿亭侯的封号时,葭萌县尚未更名为“汉寿”,仍保留着原有的名称。由此可推断,认为关羽的封地是蜀地之汉寿即葭萌(四川广元市)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第二是“武陵说”,即在湖南常德汉寿。清朝考据学家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卷四十一中注“武陵则确也”即也赞成“武陵说”。熊方于《后汉书年表》卷八在“关羽 ”一格下注“武陵 ”。赵翼在《陔余丛考 》35卷中指出:“《续汉郡国志 》:武陵属县有汉寿,乃汉顺帝时改名,关羽所封盖即其地。”《辞源》记道“汉寿县名……汉末关羽封汉寿亭侯即此地 ”。此外文廷海在《关羽封爵考 》、张维慎在《也谈 “汉寿亭侯 ”》中也持“武陵说 ”。故前贤多持“武陵说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不对。

第三是“两地说”,即认为关羽曾两次受封,封地分别在蜀地和湖南常德(武陵)。此说法是不对的。[6]

第四是两地皆非说,即“汉寿”指的是无法考据的地名“汉寿亭”,而不是汉寿县或葭萌县。

然而,不管如何争议,汉寿亭侯封地位于汉寿县境确实是有观点支撑的,这是该县待开发的潜在的名人文旅资源。有关部门都应该借助文化争议之势,抢占旅游口碑之实,如何吸引游客前来,将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关公封地推广出去,打造关公文化旅游资源的形象,提高关公封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值得深入挖掘的。

(二)缺乏重视

汉寿县虽有野生动物园、中国国家地理标志“汉寿甲鱼”等脍炙人口的自然资源旅游产品和形象IP,拥有鹿溪省级森林公园等优质旅游资源、3A级景区“西洞庭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国家4A级景区清水湖旅游度假区等旅游景区等自然景观资源为汉寿县的旅游业提供宝贵的支持,然而,因为学术界存有争议,并未能充分利用关公文化旅游资源这一历史文化热点因素,对关公文化旅游的发展缺乏足够的认知和重视,这导致了该资源无法发挥其最大的潜力,缺乏相关的文旅品牌效应。对比蔡伦封地洋县龙亭、曹操封地武平、诸葛亮封地武乡等地的文旅资源的开发,汉寿县虽然拥有一些鲜明的初步开发的旅游形象,如境内有新石器时代遗址、索县古城、屈原故里、古墓群、杨幺水寨、青草湖、帅孟奇故居、易君左墓等等历史文化资源,然而历史文旅资源开发的认知和重视远远不足。作为有学者考证的关公“汉寿亭侯”封地所在,该地竟与三国、关羽等热点文化因素绝缘,实为憾事。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并给游客带来丰富的旅游体验和文化感受,有关部门和学者应该不仅只满足于该县发展自然资源方面的旅游产品的巨大成就,还可加强对关公文化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加强对关公文化的挖掘,加强合作与协同发展,增强对该旅游资源的重视并制定创新型营销策略,改善旅游环境和基础设施。

而另一争议实体广元市(古蜀地汉寿县、古葭萌县)文化遗存众多,也未利用“汉寿亭侯”作为旅游开发的项目。汉寿县与广元市作为最具争议的两个具体地点,却均未将“汉寿亭侯”关羽相关的文化作为文化旅游项目加以开发。

清朝史学家在《陔余丛考》35卷《汉寿亭侯》中写道:“刘禹锡有《汉寿亭春望》诗,自注在荆州刺史治……此盖后人因关公曾镇荆州,而筑城建亭以志遗迹耳。”刘禹锡在《汉寿城春望》作注道“古荆州刺史治亭,其下有子胥庙兼楚王故坟”,即任过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的刘禹锡认为荆州刺史治所所在是汉寿。“后人因关公曾镇荆州,而筑城建亭以志遗迹”的意思是,其所指的汉寿亭是后人为了纪念关羽“曾镇荆州”而建的。那么我们这些后人的后人,为什么不在汉寿(湖南汉寿县或四川广元市)继续纪念关公呢?

三、汉寿县关公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策略

(一)资源整合策略

要为常德市历史文化名城增添光彩,需发掘关公文化及汉寿古城的文化价值内涵。通过对汉寿亭侯的内涵解读可以确定汉寿县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即文化的核心在其忠义与“匡扶汉室”的信念与担当,宏扬关公“忠义”人格的时代内涵,发掘关公人格中的积极价值,传承关公人格蕴含的家国情怀,以培育国人的道德精神、滋养国人的道德品质。汉寿县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独具特色的沧浪文化、屈楚文化和龙舟文化,有关部门可通过整合各类文化遗产资源,鼓励私人和公共部门参与开发和运营文化旅游项目,吸引多方投资与支持,并将开发后的汉寿县的关公文化旅游资源与周边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与其他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等建立合作联盟,如与周边地区景点如汉寿县野生动物园及常德境内的桃花源、柳叶湖等景点进行旅游资源共享,共同开展旅游营销和推广活动,互相促进,实现共赢。还可以开发出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周边旅游线路和产品,打造出全方位、多元化的文化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时,汉寿县还可以开发一些特色旅游产品,如古城关公封地历史文化街、关公文化节、三国主题文化公园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二)产品创新策略

关公文化旅游资源的发掘与规划开发,需要打造“汉寿亭侯”品牌形象。汉寿县可以通过对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升级,设计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元素、文化元素和故事情节,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打造品牌形象,如可以在境内新建的高速路边树立关公“夜读《春秋》”的文关公雕塑,开发相关的文创产品,建立统一的品牌形象和口号,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在文旅消费领域打造优势品牌,在景、住、娱、食、行等方面植入关公的历史文化因子,营造风格独特的文化氛围,提高汉寿县在旅游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更多游客记住并愿意前来旅游。可以将传统的文化活动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打造出具有创意和科技含量的文化体验项目;可以推出具有复古感和时尚感的特色文化纪念品,增强游客的购物欲望和纪念价值。

(三)借鉴经验策略

关公文化旅游资源的发掘与规划开发,应多借鉴省内外旅游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关公文化旅游资源的发掘与规划开发,可以借鉴三国热点城市如山西运城、湖北荆州、陕西汉中等地的开发经验,可吸取国内著名的关公文旅開发经验,如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常平关帝家庙、泉州关岳庙及湖北当阳的关陵、河南洛阳的关林等,并与之合作联盟,实行关公文化联动。再如可借鉴《印象·刘三姐》和《桂林千古情》之类的文旅展演模式。还可建设成类似西安的“长安十二时辰”“大唐不夜城”等历史街区的优秀传统文化风景线,建设一些旅游休闲区域、夜间文旅消费区域等文旅消费的场所形式。黄鹤楼经历过搬迁,已不是旧址,而黄鹤楼景区却依然游人如织,其深度旅游发展的核心吸引力所在,正是其人文底蕴赋存丰厚,并结合了游客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汉寿县的关公文化旅游资源的发掘与规划开发,应多借鉴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强文旅资源开发的规划指导,创新旅游发展方式,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生活以及艺术形式的融合,深化两汉三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开发组合旅游新产品进入市场,努力打造复合型、多样化的旅游新形象。

(四)营销宣传策略

关公文化旅游资源的发掘与规划开发,应重视营销与宣传。旅游营销和宣传是旅游业的关键环节,对于吸引游客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加强宣传力度并提高宣传效果,吸引多方投资与支持,“关公封地”文旅产品投入运营前后的营销宣传可以从文化、品牌等多个方面组合宣传,采用新媒体渠道进行营销,并通过事件营销的方式吸引客源,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加强旅游营销和宣传,如注重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等的网络宣传,联合飞猪、马蜂窝、携程、美团、豆瓣、高德地图等多家平台,使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进行信息推广和传播,制作精美并具地区特色的图文和视频信息,与游客进行互动和交流,积极进行媒体推广,制作生动、有吸引力的宣传视频和图片,展示汉寿县独特的文化、美食、景点和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和参观,提高汉寿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举办旅游展会和活动,组织各种旅游活动和体验活动,如文化节、美食节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汉寿县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四、结语

盖世英豪关羽夜读春秋、千里走单骑,以“忠义”之名传诸后世,传承着“匡扶汉室”的信念与担当。关公文化旅游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如何打造一个汉寿旅游片区(关公封地),以拉动新生态文旅经济示范带,扩大汉寿知名度,如何充分利用这一热点文化因素,以吸引更多游客和游客关注,期待专业人士能够更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关公文旅资源开发有无限的前途,本文不过发轫罢了,为了实现关公文化的传承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各界可加强资源整合,创新文化旅游产品,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以推动关公封地文化旅游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彭雪开.汉寿地名源流考[J].中国地名,2013(12).

[2]沈伯俊.再谈重新校理《三国演义》的几个问题[J].明清小说研究,1997(2).

[3]宋杰.蜀吴统治下江陵军事地位之演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4]李迎春.“汉寿亭侯”杂考[J].文史杂志,2021(5).

[5]张维慎.也谈“汉寿亭侯”——兼谈“汉寿”的地理位置[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2).

[6]刘斐,张虹倩.汉寿亭侯考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

作者简介:王天佳(1985—),男,湖南汉寿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历史学。

猜你喜欢

关公开发
藏传佛教关公信仰新论
关公面前耍大刀
关公
关公
关公工艺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