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及对外推广路径探析

2023-03-15陈丝岸唐林强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3期

陈丝岸 唐林强

【摘 要】国潮来袭,古风盛行,宋韵自不能落后。“宋代”并不是完美的,但是“宋韵文化”,在于审美主体的人格、风骨、思想、修养、品位和格调等,是两宋文化的精华和精彩所在,是在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中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代表了当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与此同时,文化外宣在促进跨国、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明晰宋韵文化精神特质的基础上对其对外推广路径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宋韵文化;精神特质;对外推广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3—033—03

近年来,国内诸多学者对宋韵文化的精神和美学向度展开研究和分析[1、2],部分学者从地方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史描述和理学寻迹等角度对宋韵文化进行阐释[3、4],然而对宋韵的具体内涵和精神特质仍缺乏全面的概括。与此同时,现阶段的地域文化的国际传播面临全新形态,即传播主客体双向互动,在国际传播中更加注重对于传播内容、渠道、活动、互动、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因此,本文旨在从美学角度对宋韵文化的现代精神特质作出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有关宋韵文化对外推广的实现进路。

一、宋韵文化的内涵

生活与艺术作为宋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出的生活美学和艺术风雅彰显出独特的文化气质。宋韵文化主要是指两宋文化中所蕴含文明元素、内在精神以及传延至今的文化价值。细节融汇在社会、科技、艺术、经济、科技、生活、文学等多个形态之中,展现出社会的繁荣之韵,建筑的独美之韵,科技的发达之运,生活的平然之韵,思想的智德之韵,等等,形形色色,门类繁多。宋韵的根源厚重,历史井然,地脉广大,形式多彩,具象繁杂,如墨画添彩,以独有的韵调化然事物于无形。灼灼韶华,风禾尽起,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及历史意义开创出新的文明成就,尽现一个时代的气息,引领一个时代的风尚,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它似流星般灿亮,绽出绚丽的光芒,闪耀在古文明的星空之中。

二、宋韵的文化精神特质

(一)韵,存于平淡

理学是宋朝主要的哲学流派,在此思想的影响下,宋人尝试在饮酒颂歌中慰藉心灵,习惯在书香环境中修身养性,思考人生价值。此种方式普遍存于宋人当中,突显其当时心理状态,并渐成一个时代的社会现象,这便是宋韵之中的独特——凝定“平淡”的、特殊的审美概念[4]。

随着宋朝文人思想的跃升和修养的深化,人生态度也随之转变,宋人的审美趣味也逐步转向了内在的神韵和格致,并由此衍生出一种新的美学倾向——平淡,这是宋人审美所求的理想境界。

平淡,即不为人的感官所触动,而来自形式内涵的韵味[5]。平淡所展現处的美,就在一个“韵”字,这是一个让人回味悠长的美、让人欲罢不能的美。这种美,可以通过宋瓷宋画中就可体味。文人对于自我修养的追求,让他们特别重视平淡——这种朴素的美学,或许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从中感悟到到审美对象的本质所在。

宋人对于平淡的审美来自于他们敏锐的生活洞察力,他们在日常的艺术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平淡美学,与当下时代,追求生活艺术化的精英主义者的悠闲审美情怀相契合。用一种“平淡”的审美态度来审视人生,能将枯燥乏味的生活变为有意义的生活,让人能以一种坦然、淡定的态度真实的面对人生,这对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可鉴之处。

(二)韵,趋于素简

文人的思想境界体现了文化与艺术的结合,他们追求清雅、自在的审美情趣和内在素养,一直引领宋朝美学的发展走向。“存天理,去人欲”的理学思想,开创了一种含蓄、保守的宋元新美学。其有节有度的理念,与现在社会性冷淡、禁欲式的极简主义有一定的交流空间。汝瓷以“青天为贵,粉青为尚”,时时流露出一种淡雅而含蓄的气质;“落花无言”到“人淡如菊”的文人画、茶室内自然的木香气息、简单精巧的装饰摆件,无一不体现了文人雅士清丽脱俗的审美观念,这些成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文化根源。自此伊始,中国古人不论从绘画、诗歌、文学等生活范畴,还是衣食住行等生活领域,都在追求一种清然、淡雅的审美风格,简单、简约且高雅。

与建立在现代西方工业革命思想基础上的北欧简约风格不同,宋代的简约风格充满了东方的含蓄与疏离,他们更倾向于强调个人与人性。宋代人的“简”源于平淡,具有厚重的历史哲学根基,其“淡”与“远”“简”“清”等审美特质也蕴藏关联,其思想和境界比北欧的风格更有一层超越。这种简约的美学概念,既符合当代的建筑时尚,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杭州作为南宋的首都,恰好在在宋代文化遗存中,保留了这种原始的审美“遗产”。

(三)韵,发于气氛

“气氛”,不是一个人对周围环境的主观感觉,也不是事物中的客观存在,它是一个介于主体和客体、感知者和被感知者之间的中间质。[6、7]韵,正如“气氛美学”所言,赋有居间性,这种韵的美学围绕着人们的真实生活,宋人以心灵和感觉为触角,体验“意在当下”审美经验,“关乎(艺术)创作者生命气质与作品内容之间的投射反应与和谐共振”[8],这便成为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特殊觉知体验。

宋人的美学延续发展,他们的生活艺术也在不断进化。“韵”的生发,与宋代人的身心情感、社会环境、审美实践等都丝丝相关。例如,马远的《踏歌图》,大幅留白,用虚幻代替真实,观者可察觉其流露出一种挥之不去的飘渺之感,这个“韵”就是在现实与虚拟、显与隐、心与物的交汇之中生发,其居间性存于境之中;同时,由于其“隐迹立形”的特点,便呈现出流动和不确定的因素。这一观点和波梅的观点一致,她把这种氛围看作是主人和客人的共同在场,是主人和客人之间的媒介。“韵”与“气氛”均可被创造,它们的生发过程都是一种创造美学价值的行为,生成方法相近相似。宋朝山水画的高远意境、文人雅集的生活趣味、开封地区的长巷式、街区式的住宅布局,都可作为“韵”的理解,或者看作流动“气氛”。“韵”的多元内涵,使其外延较“气氛”更变动不居、生生不已。

三、宋韵文化的对外推广路径

(一)以“人”为纽带,强化对外推广亲和力

首先,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挖掘来促进宋韵文化的对外推广。将宋代的著名历史人物作为对外推广故事的主角,在对此类人物形象进行选取时应遵循代表性、持久性原则。例如,宋朝时期所开展的使节往来、商业贸易、海外移民等活动,与海外多国建立有密切联系。因此,可以选择推广对象所熟悉的历史人物,或找寻历史人物与当地的联系,以此让受众更易于接受传播和推广的内容。其次,借力侨界资源和网络名人解读宋韵文化,通过发挥“放大效应”来促进宋韵文化故事的推广与传播。国外不少群众对于宋代所流传下来的著名诗篇表现出极大兴趣,据此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侨界资源做出整合,组织海外华侨、留学生等群体对宋韵文化做出广泛推广与传播;加强与国外社交媒体网红人物的联系,将宋韵文化植入到其短视频创作中,以提高文化推广和传播效果。此外,可以引导和鼓励民间主体结合自身的对外交流经验,利用国外受众听得懂、易接受的话语体系来打造富有宋韵文化特色的推广内容,并将其寓于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以此实现“在交流中推广、在推广中交流”的成效。

(二)以文物为媒介,强化对外推广共情力

宋韵文化的对外推广既要讲好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还要围绕文物探寻友好交流、文明互鉴的重要理念,据此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增强文物的“互动性”。例如,我国浙江省宁波市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文化交流中,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厅向宁波赠送了大卫雕像复制品,这是截至目前外国赠送给中国体积最大的青铜艺术品。而宁波市则向其回赠了一对南宋文臣、武将石刻复制品。通过这种赠礼活动,可以有效引起两国民众在情感上的共鸣,同时提升了宁波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并且实现了宋韵文化的对外推广。由此可见,在对宋韵文化进行推广时需精准把握推广方和推广对象的情感,选取合适的载体并开展精心的策划互动来增强推广实效。

第二,增强文物的“活跃性”。例如,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博物馆在南宋官窑区依托“展教一体”的方式开展“宋韵千年——百馆联动展”活动,在此过程中展出63件拥有宋韵特色的文物,同时组织开设彰显宋韵文化特色的教育体验活动,如拓印、雕版印刷等,为观众创设出良好的沉浸式体验氛围,并且还推出宋韵精品研学路线,以此实现对于区域范围内宋代文物及历史文化的有效串联。通过这种方式,受众可以在更加活跃的气氛中探寻宋韵文化,这对于宋韵文化的推广与传播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第三,将文物元素融入到网络游戏中。新形势下可以依托网络游戏等新媒体产品对宋韵文化进行对外推广。例如,2021年上线的国产游戏《原神》在推特上取得较高热度,这款游戏的创作体现出强烈的中华文化精神,受到了不少国外游戏热爱者的追捧。因此,在推广和传播宋韵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加强与游戏开发公司之间的交流协作,在游戏场景中巧妙引入宋韵元素,以此丰富文物的推广和传播方式,并拓展国外受众群体,吸引更多的国外年轻人群关注到宋韵文化。

(三)注重大视角,强化对外推广影响力

首先,要积极打造宋韵文化的对外推广“大格局”。通过不断强化顶层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将宋韵文化合理融入到对外的经济、文化、体育等交流活动中,以统筹协调的方式构建和实施联动机制,增强对外推广和传播效果。其次,要切实把握重大国际活动的契机,借助国际交流互动平台来促进宋韵文化对外推广。具体而言,要在高度结合宋韵文化精神特质的基础上打造外宣叙事框架,对推广和传播议题做出准确设置,围绕海外受众的兴趣点制定和实施交流活动方案,的话题和角度策划网上网下内容传播及有新意的交流活动,将重大会展、节庆、赛事现场作为文化对外推广和传播的重要渠道。例如,2021年浙江省宁波市所承办的中国—中东欧博览会,活动期间实现了外事、外资与外宣的有效融合与协同,其中推出的有关宋韵的互动活动也取得了良好的推广和传播效果,不仅向全世界展示了“国际范”,同时也彰显出十足的“宁波味”。此外,依托宋韵文化所蕴含的精神特征以及表现出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通过精心策划“大作品”来实现“大推广”的效果。可联系宋韵文化“韵奠基于平淡”“韵趋向于极简”等特质,发挥宋代书画艺术作品在现代文化推广和交流中的“地道”作用。例如,联合国内各大博物馆精心策略有关宋代书画艺术大家的大型展览,以此吸引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四)聚焦小切口,强化对外推广引导力

在注重大视角的同时,还要聚焦小切口,以此增强宋韵文化对外推广的引导力。一是要对宋韵文化中的个性化元素进行挖掘。在当前阶段的对外文化推广中如果可以有效凸显个性,则会极大程度上增强文化的辨识度。因此,结合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依托宋代山水画中的高远意境和文人雅集的生活情趣,从宋画、宋服、送茶和宋瓷中找寻个性化元素,以此推动宋韵文化的推广。二是遵循生活化特征突出人性化导向。宋韵文化中的极简饱含东方含蓄悠远的风情,将其所蕴含的远、简、清等美学品格和文化特质与现代穿着和建筑等生活化内容相连接,在此基础上强化人性化表达和生活化叙事,精准把握和突出现代日常生活与宋韵之间的关联,以此增强文化推广的吸引力。三是依托分众化传播方式促进宋韵文化对外推广。在文化对外传播和推广的过程中要发挥分众化精准传播的重要价值和功能,重点关注分层、分类、分群的重要原则,以此达到增强用户认知与促进用户行为改变的效果。因此,在宋韵文化对外推广时不仅要遵循“分层推广”的基本原则,结合不同国家话语表达方式的差异化特征;同时要把握“分类推广”的原则,选取和应用多样化的传播手段及平台;还要遵循“分群推广”原则,促进传统推广形式朝着“一群一策”的方向进行转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宋代不仅仅是一个以艺术闻名的朝代名称,而逐渐发展成为文化和美学的代表性符号。生活美学作为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推动宋韵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视域融合可以实现返本开新的效果。与此同时,宋韵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今世界也有着深远影响。我们需要将这种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进行传播和推广,不仅要以“人”为纽带,强化对外推广亲和力,以文物为媒介,强化对外推广共情力,同时要注重大视角,强化对外推广影响力,聚焦小切口,强化对外推广引导力,进而增强宋韵文化对外推广呈现,依托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更好地显现“中国气派”。

參考文献:

[1]肖明峰.论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及生成原因[J].社会科学战线,2022(8).

[2]张节末.论宋韵的美学向度[N].光明日报,2022—06—07.

[3]查建国,陈炼.挖掘浙学文脉的宋韵底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7—04.

[4]何忠礼.南宋的历史地位与“宋韵”文化[J].社会科学文摘,2022(5).

[5]刘毅青.中国美学当代重构的跨文化路径[J].文学评论,2019(2).

[6]甘诺特·波梅,杨震.气氛——作为一种新美学的核心概念[J].艺术设计研究,2014(1).

[7]王卓斐,王奕汀.气氛美学与文化交互研究[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0(2).

[8]刘毅青.作为气化美学批评的气韵及其跨文化意义[J].中国文学批评,2021(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互联网+”视角下的浙江宋韵文化译介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3R426008)。

作者简介:陈丝岸(1992—),女,浙江金华人,教育学硕士,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跨境电商与数字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