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义偏移视角下兼表积极与消极态度的“可还行”

2023-03-15周朋升赵梓冰

关键词:词汇化

周朋升 赵梓冰

[摘 要]“可还行”在网络交际及日常生活中兼表积极与消极态度,它的用法值得进行研究,“可还行”有一个词汇化的过程,文章在语义偏移视角下从历时角度考察“还+行”“可+还行”“可还行”的词汇化,认为“可还行”兼表积极消极态度是受“还行”兼表积极消极用法的影响,又从共时层面对“还行”可兼表积极与消极态度的现象及原因进行分析。分别从共时、历时两个角度全面解释其兼表积极与消极态度的现象及其原因。

[关键词]可还行;还行;词汇化;语义偏移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0292(2023)06-0087-05

[收稿日期]2023-07-15

[作者简介]周朋升,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汉语史、古文字学;赵梓冰,黑龙江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史、古文字学。

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兴起使得网络流行语成为日常交际中使用较多的语言,其中网络流行语“可还行”可表两种态度,表赞美、惊叹、期待等积极态度,表调侃和讽刺等消极态度,请看以下用例:

(1)甲:能给我推荐一本名著吗?

乙:《红楼梦》可还行?

甲:《红楼梦》可太行了。

(2)甲:他们在群里又发那天你尴尬的事了。

乙:服了,反复鞭尸让我不停社死可还行?

(3)他这要这么做事可真绝了,这空手套白狼可还行?

(4)甲:就因为小李那事儿,气得我昨天晚上就开始一直牙疼。

乙:哈哈哈,气的牙都疼了可还行?

(5)不愧是我宝贝儿,竞争这么大的比赛,都能给我们得一个特等奖回来,可还行?

以上例(1)-例(5)用例均选自日常生活语料或新浪微博等口语色彩浓厚的交际口语语料,其中表消极态度义使用频率更高,我们逐个分析以上语料中“可还行”表示的主观态度。例(1)中的“可还行”表疑问,但其中包含说话人一种期待的感情色彩,态度为积极的;例(2)中的“可还行”是对已经知道的结果即甲说的“他们在群里又发那天你尴尬的事了”的回答,表示反问,表达说话人的无奈和责怪的情绪,其态度是消极的;例(3)中“可还行”表反问,是一种讽刺和挖苦的情绪,也是消极态度;例(4)中的“可还行”也表反问,表示说话人的对甲的“气得牙疼”遭遇的回答,表无奈和反预期,暗含着“气得牙都疼了可不行啊”這层意思,也是一种消极态度;例(5)中的“可还行”表反问,是说话人的赞赏和惊叹,表积极态度。

“可还行”最早出现于清代作品《儒林外史》中,表对意见询问义,如今,表询问语气的“可还行”依然使用,但大多只存在较为正式的新闻语体中,如:

(6)公共空间扎帐篷、遛狗、烧烤可还行?“一江一河”立法寻求“最大公约数”——(选自《文汇报》2021.10.28)

“可还行”如今可表达其他的语气,即表赞美、惊叹、期待之类的积极态度以及表调侃和讽刺消极态度。

可见,新兴网络流行语“可还行”的在实际运用中可以兼表积极和消极两种相反的态度,而最初表询问义用法的“可还行”使用频率却减少。

对于“X可还行”构式的考察分析,前人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数量并不多,其中,郑栋、王恩建(2021)从构式的角度分析,认为该构式主观性显著,对语境依赖度高;王珊珊(2022)基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维度对其进行考察,并将其与相关句式进行比较,尝试类推出相关句式,丰富“X可还行”句式内容;葛林钰(2022)明确了该构式的使用特点及生成机制,并从汉语国际教育的角度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X+可还行”这类构式在中文教学中的问题。

本文通过语料分析在语义偏移视角下对新兴网络流行语“可还行”兼表积极与消极态度的现象进行描述,并试着进行分析解释其原因。

一、“可还行”的词汇化考察

(一)“还+行”

首先,关于“还”的历时考查。

从先秦时期到汉代,“还”读作“huán”,《说文解字》:“还,复也。”又“复,往来也。”即主要义项为“回”。如:

(7)尔还而入,我心易也;还而不入,否难知也。(《诗经·小雅·何人斯》)

六朝时期“还”的用法增多,作动词时依旧读作“huán”,表示“返回”,如:

(8)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此时期“还”可以作副词,读作“hái”,可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意思为“尚、稍微、勉强说得过去”等。如:

(9)水满还侵岸,沙尽稍开流。(南朝梁·萧绎 《出江陵县还》)

(10)或辟一百、二百日,或须日日服之,乃不饥者,或先作美食极饱,乃服药以养所食之物,令不消化,可辟三年。欲还食谷,当以葵子猪膏下之,则所作美食皆下,不坏如故也。(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

唐宋时期其句法位置,已经固定下来,基本与现代汉语中的“还”用法相同,如:

(11)池鱼跃不同,园鸟声还异。(唐·李世民《初晴落景》)

(12)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宋·张先《青门引》)

明朝时“还”出现用于比字句中的用法,其程度义进一步成熟,如:

(13)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惊动玉帝,性命难存。(明·吴承恩《西游记》)

其次,关于“还行”的历时考查,“还”“行”最早连用出现于战国时期《庄子》中,辞例为:

(14)客曰:“孔氏者何治也?”子路未应,子贡对曰……客乃笑而还行,言曰:“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劳形以危其真。呜呼!远哉,其分于道也。”(战国·《庄子·渔父》)

“还行”读作“huán xínɡ”,为双音节动词,意思是“往回走”。

“还行”受“还”的“尚、稍微”义的影响,意义从表动作的“往回走”演变为“还+行”意义的组合,即词义较为模糊兼表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的“还行”义,如:

(15)九如说:“江大哥坐下。这出外来,这么立规矩还行!不然,你就在那边椅子上坐下。”( 清·石玉昆《小五义》)

(16) 从人说:“员外爷来得不巧,前三两天还行呢!有我们大爷、二爷、把兄弟沈大爷在这里的时候,这样的恶霸有一千也拾夺了。”老员外说:“怎么这么不巧,你们大爷、二爷到底上哪去了?”( 清·石玉昆《小五义》)

(17)早给皇上脸上一口浓沫,说:“你别做梦!李鸿章不行,那刘坤一还行吗?如今没有别的,解铃系铃,咱们谈到战字,固然用着李鸿章。( 民国·李伯通·《西太后艳史演义》)

“还行”兼表积极与消极两种意义的情况最早是在清朝晚期才开始出现的,且用例不多,例(15)中“还行”表消极意义,“这么立规矩还行”实为“这么立规矩可不行”之意,而例(16)(17)中的“还行”是积极意义,义为“还可以”。

(二)“可”+“还行”

“可”作为现代汉语里经常出现的高频词,《现代汉语词典》将“可”分为:充当动词和助动词的“可1”,以及充当连词和副词的“可2”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可”有助动词、副词、做前缀三种用法,作助动词时,表示许可或可能,同“可以”,如:可去可不去;也可表示“值得”,多用于“可+动+的”,如:“北京可游览的地方真不少。”作副词表示强调语气,程度由轻到重都有,可用于陈述句、反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做前缀时,“可+动/名”,构成形容词。。本文只探讨“可还行”结构中的“可”的性质,结合词典中对“可2”的释义我们得知,“可还行”中的“可”词性为副词,用在反问句中加强反问语气,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表疑问。

江蓝生对“可”进行历时考察,将疑问副词“可”分为表反诘的“可1”和表推度询问的“可2”,“可1”出现时间为东汉时期,如:

(18)“齐鲁接境,赏罚同时,设齐赏鲁罚,所致宜殊,当时可齐国温,鲁地寒乎?”(东汉·论衡《温寒篇》)

“可2”出现时期为唐五代,如:

(19)可能知我心无定,频袅花枝拂面啼。(唐·吴融《阌乡寓居十首山禽》)

“可还行”中的“可”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符合疑问副词“可”的用法。

由于“可”疑问副词表强调语气的性质,“可还行”既可以用在反问句中,如例(2)例(3),也可以用在疑问句中,如例(1)。

(三)“可还行”

根據前文,我们认为“可还行”兼表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的原因受“还行”兼表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的影响,这就需要进一步对“可还行”进行历时考察,“可还行”只在清代作品《儒林外史》中出现了一次,表疑问,说话者的态度偏向积极,有一定的期待义,用法和现代汉语中表疑问的“可还行”较为相似。

(20)马二先生见了欢喜,走进书店坐坐,取过一本来看,问个价钱。又问:“这书可还行?”书店人道:“墨卷只行得一时,那里比得古书?”(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因此“可还行”在清代最早出现,只表疑问,没有表反问的用例,也不能作为回答语。而如今“可还行”连用多在疑问句或反问句中用在句尾,很少用在陈述句中,但偶尔也存在用于陈述句的情况,如:

(21)“咦!我是个应名的党员,没有啥能耐,吃点苦可还行啊!”周大勇用木棒拨弄火,眉头拧起,长久地满怀深情地望着老孙。(杜鹏程《保卫延安》)

可见,如今网络流行语“可还行”中的用法与之前都有不同,是网络语言具有的个性化表达,已经更加虚化,更加强调语气和主观表达,具有随意性。可表惊喜、赞美、讽刺、无语、责怪、反预期等多种情感的表达,兼表积极与消极态度。

二、网络流行语“可还行”

网络流行语“可还行”在运用时可以表达两种相反的意义,既可以表示说话人的期待、赞赏、惊讶等积极态度,也可以表示说话人的讽刺、无奈、责怪等消极态度。下面进一步考察“可还行”用于对话语体时,其作为对上一句子的回答语时存在歧义的现象,即可兼表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的现象。

网络流行语“可还行”多位于话语后段,对前段句子提出的现象、观点提出言者自身的主观态度,言者的态度可以是积极,也可以是消极,甚至有时会出现歧义,即兼表积极、消极两个相反的态度。当“可还行”用于在对话中作为回答他人疑问的答语时,多为言者委婉建议,此时对“可还行”前面的现象,言者既可以是委婉表达建议的肯定积极态度,也可以是委婉表示对建议的拒绝的否定消极态度,多表敷衍,表消极态度时,言者对对方提出的建议多是不认可的,甚至认为其提出的建议是个“不可实施的馊主意”。此时,“可还行”兼表积极与消极态度。

(一)积极态度义

(22)甲:中午吃点什么?乙:吃老八秘制汉堡可还行?

(23)甲:怎么才能让寝室没有蚊子呀!

乙:把灯关了开门把蚊子引到外面去可还行?

甲:你是懂驱蚊的。

(24)甲:飞机航班取消了明天上课来不及了怎么办?

乙:来得及,咱们现在去西站,坐高铁回去可还行?

(二)消极态度义

(25)甲:中午吃老八秘制汉堡呗?乙:吃老八秘制汉堡可还行?

(26)甲:咱们把灯关了开门驱蚊吧?

乙:把灯关了开门把蚊子引到外面去可还行?

(27)甲:飞机航班取消了,咱们现在去西站坐高铁回去吧?

乙:现在去西站,坐高铁回去可还行?

对比例(22)-(24)与例(25)-(27),都是用带有“可还行”的句子作为甲提出问题的回答,且以上例句中乙的回答完全一致。例(22)-(24)中,“可还行”表积极态度义,乙的回答中“可还行”是对前面的成分“吃老八秘制汉堡”“把灯关了开门把蚊子引到外面去”“咱们现在去西站,坐高铁回去”这个建议的委婉语气,意思是“建议吃老八秘制汉堡”“建议把蚊子引到外面去”“建议坐高铁回去”,说话人态度是肯定积极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删去“可还行”虽会影响句子语气使其变得生硬不自然,但并不会影响语义。

而例(25)-(27)中,“可还行”表消极态度义,乙的回答中“可还行”是对前句甲提出的“吃老八秘制汉堡”“把灯关了开门把蚊子引到外面去”“咱们现在去西站,坐高铁回去”这个建议的委婉拒绝,是一种敷衍的态度,是认为以上建议多不可实施甚至都是“馊主意”,意思是“别吃老八秘制汉堡了吧”“不建议用这样的方式驱蚊”“不想坐高铁回去”,说话人态度是否定消极的,该句中“可还行”不能删去,删去影响句子语义,会使句子由否定态度变为肯定态度。

因此,同型句“吃老八秘制汉堡可还行?”“把灯关了开门把蚊子引到外面去可还行?”“咱们现在去西站,坐高铁回去可还行?”用于对话语体作为对上一句子的回答语时存在歧义的现象,在不同的语境中语义态度是相反的,兼表肯定积极与否定消极。表积极肯定的“可还行”与本句的前面成分结合表说话人的建议,表消极否定的“可还行”则是对前一句他人提出的建议进行委婉的拒绝。下文进一步试着用语义偏移的视角解释对于同一句子中,“可还行”可以兼表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现象的原因。

三、“可还行”兼表积极态度义与消极态度义的原因

(一)受“还行”的影响

“还行”作为中性词发生了语义偏移,可兼表积极消极态度。而“还”也受语义偏移的影响既能表示抑的语气,又能表示扬的语气。上文对“还”“还行”作了历时考察得知,“还行”在清末已经能兼表积极与消极两种态度。从共时角度考察,“还行”在现代汉语口语里经常出现,是一个高频词。在句子中多作谓语,有时单独成句作为回答语出现,“还行”由副词性语素“還”和动词性语素表示可以的“行”组成,《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还”的解释为:表示某些语气,有时兼有连接前后小句的作用,‘还表示的语气大体上可以分为平、抑、扬三类。

表示平的语气时,不包括轻重抑扬之意,表示动作或状态持续不变,如:“都出去一天了,他还没回来呢?”也可表示动作和状态不因为有某种情况而改变,如:“即使这次成绩不错,也还要继续努力才行。”

表示抑的语气时,是把事情往小里、低里、轻里说,有“表示勉强说得过去”“数量小,时间不到”“尚且”等意义,如:“最近身体怎么样?——还行,还好。”“现在时间还早,咱们再等等吧。”“及格率还没达到,跟别提优秀率了。”

表示扬的语气时,是把事情往大里、高里、重里说,可以表示程度差别。如:“小赵比她姐姐还漂亮。”可表示项目、数量增加,范围扩大。如:“参加节目的除了他们三个外,还有我。”可表示进一层,语气更重。如:“光说不行,还得干!”

受语义偏移影响,“还行”在现代汉语里也存在兼表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的现象。

试比较以下用例:

(28)这剧其实我觉得还可以啊,从不嗑cp,单纯就是觉得剧情和人设还行。

(29)阳康之后状态还行,可能是我脑子中有了“滤镜株”,总觉得自己有点好看。

(30)我宝脾气也太好了吧,他们根本就是一整个把糊弄写脸上了,场景布置和设备啥啥也没做好,问他他也礼貌说“还行”。

(31)还行吧,三周休假一周用来收尾工作,一周用来生病,一周用来养病,呵呵,真是快乐休假。

(32)甲:“你上次吃觉得他家这个炸鸡奶茶套餐怎么样呀?乙:“还行”。

(33)甲:我问你好不好看,你说“还行”我才买的,现在你又说不好看了?

乙:我说“还行”就是我觉得不太好看呀,哎呀你喜欢就行呗。

例(28)(29)中“还行”为表示认可、良好的积极态度,其中“行”为表可以的积极态度,“还”在这里为:表示抑的语气,把事情往小里、低里、轻里说。此时两例的“还行”表示“还可以”“说得过去”。例(30)(31)中“还行”为表示不满、敷衍、无奈,肯定的语气弱化,实为“不太行”的意思,为消极态度。而例(32),“还行”作为回答语独立成句,既有可能是对甲提问的“炸鸡奶茶套餐”的认可,意思为“还可以”“还不错”,态度为积极的,也有可能是对其不认可的态度,表示委婉或敷衍,意思为“就那样吧”“不是特别好”,态度为消极的。例(33)更是因为对“还行”的理解造成的误解,甲认为乙说的“还行”是积极态度,而乙说“还行”时自己认为是消极态度。

可见,“还行”在现代汉语里语义具有模糊性,有时会造成歧义,兼表积极与消极态度两种相反的态度。交互主观性表达的深层次动因其实还是会话中的礼貌原则(孙利萍,2011)“还行”本义虽是“还可以”,表积极态度,但受交互主观性表达影响在交际过程中有时为了照顾对方的面子或情感而需要进行的一种交际策略,是说话人为了降低自己的观点给对方的情绪造成影响时,运用礼貌性的交际原则,此时,“还行”本身的肯定意义减少,语气带有委婉,但表达的态度则是不认可的消极态度。需要按其特定的语境和语气来具体分辨说话人的态度。

我们认为,“还行”兼表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可以从语义偏移视角进行解释,即受“还”语气上分为平、扬、抑的性质以及“中性词的语义偏移理论”影响,江蓝生于其《中性词语义正向偏移的类型和动因》中提到:“(贬义)负极 ← 中性 → 正极(褒义) 处于正负两极的褒义词和贬义词的词义色彩在语言使用中已经固定,不具备向另一极偏移的基础和条件,只有处于两极之中的中性名词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向两极游移,或由中性义向褒义游移,或由中性义向贬义游移。 游移的结果是使原来的典型中性名词成员变成了非典型成员。”

而“还行”作为一个中性形容词,“还”可以既表抑的语气又表扬的语气,所以语义既可以向正极偏移,也可以向负极偏移一点,因此其可以兼表积极与消极两种相反的态度。

(二)受“可”的影响

上文可知,“可还行”中的“可”作为疑问副词,使“可还行”多用于疑问和反问句中,而“还行”则多用于陈述句中,由于“可”的强调语气的作用,“还行”又能兼表积极与消极态度,“可还行”表达的情态根据说话人的主观性,也可兼表积极与消极态度,且语气更强烈。

对比以下两组用例:

(34)“阳康”之后不能立刻吃得太油腻,你看我这清粥小菜做的还行吗?

“阳康”之后不能立刻吃得太油腻,你看我这清粥小菜做的可还行?

(35)甲:晚上看完电影咱们去吃海底捞吧。

乙:那么晚了吃海底捞还行吗?

甲:晚上看完电影咱们去吃海底捞吧。

乙:那么晚了吃海底捞可还行?

考察例(34)(35)两组例句可发现,“可还行”所在的例句语气更强烈,态度更明显,例(34)中两个例句虽都为疑问句,表达积极态度,可前者更像是说话人希望能得到回话人一方的建议,期待的态度并没有十分强烈,而“可还行”所在的后者说话人期待态度则十分明显,这也是为什么“可还行”用于表疑问时,回答多为:“可太行了”“必须行呀”这类认可度很高的积极评价。例(35)中两个例句虽都为消极态度的回答,可前者带有“还行吗”的例句为表疑问,后者带有“可还行”的例句为表反问,都作为表达对“晚上吃海底捞”不太认可的回答,前者更像是表达犹豫,反对态度并不强烈。后者则用反问语气,不认同的消极态度明显。可见,由于“可”的性质,“可还行”与“还行”虽然都兼表积极与消极态度,但“可还行”语气更强烈。网络流行语作为新兴的较为年轻的语言,受众和运用者也相对年轻,“还行”前加“可”便可以使语气表达更加强烈和主观,也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结 语

新兴网络流行语“可还行”在运用时可以兼表积极与消极两个相反的态度,文章从语义偏移视角对“可还行”在网络交际及日常生活中可以兼表积极与消极态度用法的现象和原因进行描写和分析,历时角度考察“还+行”“可+还行”“可还行”的词汇化,共时角度考察“可”的性质和用法以及“还行”兼表积极与消极的现象以及原因,从共时、历时两个角度全面考察其能兼表积极与消极态度的原因。网络流行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有时也会出现同型异义句的情况,从共时、历时两个角度全面考察有利于对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原因、使用现状、演变动因、未来使用预测作更清晰的解释。

但本文侧重关注的角度语义偏移视角下“可还行”兼表积极与消极态度的现象以及原因,对“可还行”的句法结构等其他方面考察研究较少。由于研究对象为网络流行语,语料选取存在较为单一的情况,大多选自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口语语料。也未做到成系统的对同型异义句的情况做出归纳,尚存在许多不足。

[参 考 文 献]

[1]江蓝生.中性词语义正向偏移的类型和动因[J].中国语文,2022(4):392.

[2]徐杰,覃業位.“语言特区”的性质与类型[J].当代修辞学,2015(4):20-31.

[3]苏俊波,余乐.语气副词“可”的核心语义[J].汉语学报,2018(3):46-54+96.

[4]何和平.“还行”的语言学浅析[J].课外语文,2014(20):175.

[5]江蓝生.疑问副词“可”探源[J].古汉语研究,1990(3):44-50.

[6]孙利萍.应答语“还行”的运用[J].语言研究,2011(3):130-131

[7]贺凯林.说“行”[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3):122-125+128.

[8]施春宏.构式三观:构式语法的基本理念[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1-15.

[9]郑栋,王恩建.网络语言“X可还行”构式研究[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4):62-66.

[10]彭茜.“还行”“还可以”等词组中“还”的研究及其教学[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11]葛林钰.汉语构式“X+可还行”的实用特点及生成机制分析[D]. 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22.

[12]王珊珊.现代汉语“X+可还行”多维度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

[责任编辑 薄 刚]

猜你喜欢

词汇化
浅析“到位”的词汇化及句法功能
介词“依据”的词汇化与语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