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虚拟仿真实验的“外国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建构

2023-03-14陈惠蓉谭幸盈郑燕纯李欢

华章 2023年11期
关键词:高老头外国文学虚拟仿真

陈惠蓉 谭幸盈 郑燕纯 李欢

[摘 要]高校“外国文学”课程思政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已有的研究都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而新兴的虚拟仿真技术可为这一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文章通过对传统和虚拟仿真两种“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针对二者存在的问题,设计出可推广的“外国文学”课程思政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方案。

[关键词]外国文学;课程思政;虚拟仿真;《高老头》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在文史哲类专业课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知识“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此背景下,关于“外国文学”课程思政的研究应运而生。“外国文学”课程思政,即把思政教育寓于“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中。“外国文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是指外国文学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主流价值观存在相通点的元素。已有的研究多从观念上寻找落实“外国文学”课程思政的办法,但在科技创新发展的当今时代,要更好地实现“外國文学”课程思政,还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等新型手段。近年来,虚拟仿真技术不断被开发并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内的虚拟仿真资源也逐渐走进了多数人的视野。该类资源主要指融合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研发的条件或元素,具有“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等特征[1]。

一、“外国文学”课程思政教学现存问题

广东各高校近年来在深化“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方面都进行着不同的探索,但整体上,已有的“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模式仍存在一些较突出的问题。本文探究了传统“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模式和新兴“外国文学”虚拟仿真实验的存在问题,并了解到目前高校“外国文学”的课程思政教育环节仍较为薄弱,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问题也较为突出,“外国文学”课程的“学科边界调整与学科内涵深化的变革[2]”迫在眉睫。

(一)传统的“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模式

1.教师的授课方式不够合理,学生参与度不高

“教师是教育教学核心中的核心, 是充分发挥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践者和推动者”[3]。目前的“外国文学”课程授课主要以大班教学为主,学生多,任务重,这也决定了该课程教师采取的是“教材+PPT讲解+课堂问答”的传统教授法。这种方式相对枯燥乏味,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较高,也不便于教师精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且基本停留在对书面知识的学习上,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内涵。

2.存在外国价值观与中国价值观的碰撞问题

“对于外国文学异源异质的文化性质,处于东方文化语境浸润下的中国学生容易产生‘中国—外国二元对立的认知结构和心理定势”[4]。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外国价值观对学生原有价值观的冲击问题,是目前“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所亟须面对的。这对学生解构与重建异质文化、反思外国价值观、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引导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处理“外国文学”课程思政的方法尚未成熟

调查显示,部分学生认为现阶段的“外国文学”课程只关注故事情节,让人很难体会到作品的内涵和其中的思政元素,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则在于目前人们对外国文学作品思政元素的挖掘还不够。

(二)新兴的“外国文学”课程虚拟仿真实验

本文以广东海洋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1级学生为实验对象,借助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上与本项目存在探索元素交叉、注重思想文化传递等相通点的“18世纪歌德创作与中国元素”文学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了解到目前新兴的“外国文学”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的存在问题。除了系统技术不够成熟外,该实验在内容和设置方面的问题更值得关注。内容上,实验内容还不足以满足参与者的需要,拓展度和深度不够,没有更深入地挖掘与实验主题相关的作品意蕴和作者思想。设置上,实验缺乏虚拟指引者和足够的知识解说及提示,有些答案的线索寻找起来较为困难,问题设计也缺乏创新性。此外,该实验缺少参与者的虚拟形象,互动环节少,且许多知识信息都只以大段文字的形式呈现,趣味性有待提高,使学生无法真正地进行沉浸式学习。

诚然,传统和虚拟仿真的“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模式都存在问题,但调查显示,师生更倾向于自主探讨、师生讨论、创设情境、人机互动的“外国文学”课程形式,这意味着“外国文学”课程思政的虚拟仿真实验具有良好的前景,只是目前仍缺少相关的高质量实验项目。通过课程思政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所带来的身临其境式的学习体验,学生也许能有效地体会到外国文学的内涵以及其中的思政元素,但这也对教师展示和表达作品内涵的具体方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外国文学”课程思政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构思

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一方面可以解决传统“外国文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助于“外国文学”课程思政的落实。而以虚拟仿真技术为手段的“外国文学”课程思政需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验内容的深度以及实验细节的合理设置上,让学生能真正地“在做中学”,更好地进行沉浸式的学习。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拟依托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选取19世纪巴尔扎克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高老头》进行“外国文学”课程思政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方案设计。该实验将传统文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交叉融合,能更直观地实现“外国文学”课程思政,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拓宽国际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外国文学”课程思政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方案设计具体如下:

(一)平台名称

《高老头》“外国文学”课程思政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二)仪器设备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

(三)实验目的

1.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以理论深度和价值关怀的双重维度重审外国文学思潮与作家作品,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帮助教师潜移默化地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

2.运用新兴的虚拟仿真技术呈现抽象的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使课堂更直观有趣,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内容并提高文学素养。

3.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互动反馈,从当代课程思政视角学习和探讨巴尔扎克及其代表作《高老头》,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以求达到 “立德树人”的效果。

(四)实验知识点

1.了解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发展的时代背景及该类文学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

2.了解巴尔扎克及其代表作《高老头》,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等。

3.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维度重审《高老头》,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

(五)实验方法

1.情景体验法

通过采用虚拟仿真资源,学生可以沉浸式地体验作品中的经典情节,更真实、系统地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时代特征和思政元素。

2.角色扮演法

在虚拟仿真的场景中,学生可以通过扮演典型的人物角色,与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深入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

3.任务引导法

通过导游小思这一虚拟指引者,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并适当给予提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并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六)实验步骤

学生通过注册、登录账号,进入实验界面,正式开始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展开互动公屏,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

具体实验步骤:

步骤1:宏观系统学习。导游小思先由“人类思想文明具有相通之处”这一点,引出“思政元素”一词,并对其进行解释,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一术语;接着系统介绍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时代背景,即在资本主义社会确立和发展时期,社会关系日益畸形,人际关系逐渐异化;当学生对这一时代背景有了整体感知后,再进一步阐释和总结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特征;最后,带领学生深入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一文学形式的重视及对相关作家的高度评价,如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的创作顺应了贵族必将灭亡、代表人民利益的人将会胜利的历史趋势,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之一”,“他的伟大作品是对上流社会无可阻挡的衰落的一曲无尽的挽歌[5]”,而他作品的伟大也得益于“他具有严格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6]。

步骤2:认识巴尔扎克。让学生以游学者的身份穿越到19世纪,进入巴尔扎克构思作品的场景。接着,由导游小思讲述巴尔扎克的出身、文学创作之路以及其跌宕起伏的一生。在讲解过程中,展示与社会环境、作者和作品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沉浸式地了解巴尔扎克及其创作历程。

步骤3:掌握《高老头》的基本内容。首先,以文字的形式展示出《高老头》的简介,由导游小思引导学生进入作品基本内容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完毕后,导游小思指引学生进行预习测试。学生考核合格即可通关,若考核不达标,则需返回前面的作品简介重新学习,并再次进行预习测试。这一环节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高老头》作品有大致的了解,便于学生顺利地完成后面的实验,获得更佳的沉浸式体验。

预习测试题目:

1.《高老头》中的主要人物包括面粉商

、穷大学生    、贵妇    和逃犯    等。

A.拉斯蒂涅 B.高里奥 C.鲍塞昂夫人 D.伏脱冷

2.《高老头》故事的地点背景是    。

3.以下属于贵族的是    ,属于资产阶级

的是    。

A.高里奥 B.德·纽沁根太太 C.德·雷斯托太太

4.判断:高老头的两个女儿都在父亲去世时陪在他身边,且参加了葬礼。(  )

A.正确 B.错误

5.拉斯蒂涅是一名    。

A.律师 B.学医的大学生 C.法官 D.学法律的大学生

步骤4:扮演《高老头》中的典型人物角色。导游小思带领学生穿越到高里奥去世前的场景,以拉斯蒂涅的身份去亲历这一经典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里奥的可悲之处和女儿们的丑陋一面,让他们深入体会其中折射出的人性扭曲和道德沦丧的悲哀。接着,借此提问学生:“面对高里奥死前如此凄凉的场面,作为拉斯蒂涅的你,会有何思考和反应呢?”弹出空白对话框,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这种经典场景下的人物互动,帮助学生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启发其批判性和发散性思维。

步骤5:学习《高老头》作品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导游小思引导学生回归文本,通过细读高里奥去世前的相关情节,回答拜金主义价值观如何腐蚀传统家庭伦理观等启发式问题。通过提问和解说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逐步由对作品的思考延伸到对人际关系的深入思考,体会“和谐”“友善”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所在。

步骤6:撰写实验报告。学生回到主菜单,点击“实验报告”按钮,自主完成“请分析说明《高老头》作品中蕴含的其他思政元素”的实验报告。

至此,实验结束。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好有关《高老头》的思政教育引导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其中的思政元素的理解。

结束语

“外国文学”课程思政和其他科目的课程思政一样都以“立德树人”为教学根本任务,但由于“外国文学”课程涉及多元文化,其课程思政更应受到重視,也需采取精巧的方式进行更为深入的讲解。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来呈现“外国文学”课程思政的设想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必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王娟,陈瑶.资源建设新形态:虚拟仿真资源的内涵与设计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91-96.

[2]黄玲.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外国文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J].百色学院学报,2022,35(1):123-127.

[3]王光彦.充分发挥高校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中国大学教学,2017(10):4-7.

[4]杨克敏.高校外国文学课程思政理念实施路径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9):18-20.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刘卫国.“巴尔扎克难题”与中国左翼文学批评中的世界观论述[J].文学评论,2008(2):169-173.

作者简介:陈惠蓉(1998— ),女,汉族,广东肇庆人,广东海洋大学,在读本科。

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谭幸盈(2001— ),女,汉族,广东开平人,广东海洋大学,在读本科。

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郑燕纯(2000— ),女,汉族,广东汕头人,广东海洋大学,在读本科。

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通讯作者:李欢(1986— ),女,汉族,广东茂名人,广东海洋大学,讲师,博士。

研究方向:外国文学课程思政教育。

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2022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课程思政与‘外国文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融合创新研究”(项目编号:S202210566078)。

猜你喜欢

高老头外国文学虚拟仿真
阿来对外国文学的择取与接受
外国文学研究“认知转向”评述
哦,高老头
浅析外国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模糊处理
浅析虚拟仿真技术在海军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积分法插补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开发
网络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大寒
新媒体语境下外国文学经典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