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2023-03-14王风骄
[摘 要]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生本教育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开始积极应用柔性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借助柔性管理强化教育管理水平,尊重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主体性。与刚性管理相比,柔性管理更為灵活,更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支持。为探究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文章阐述了柔性管理的概念、特点及其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科学化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柔性管理;高校;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是高校工作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将对其他工作的开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推进,高校需对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关注和重视程度,并将柔性管理理念积极融入其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生本教育落到实处,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教育管理工作效果,形成良好的教育管理秩序,努力打造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助力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高校整体实力。
一、柔性管理概述分析
(一)柔性管理的概念
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注重员工自主性、创造性和综合素质提升,强调管理过程中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管理模式[1]。与传统的刚性管理相比,柔性管理更注重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和情感因素,以激励员工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为主要手段,提高管理效果。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满意度,促进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柔性管理的特点
1.以人为本
柔性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人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自我实现的平台[2]。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这意味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提供更加贴合其个人需求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2.灵活性和适应性
柔性管理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进行快速调整,以适应不同的管理需求。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这意味着教育管理者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和解决教育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教育环境。
3.注重团队合作
柔性管理强调团队合作[3],鼓励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以实现组织目标。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这意味着要加强教师、学生与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教育管理合力,提高教育管理整体效果。
4.情感激励
柔性管理注重情感激励,通过满足人的情感需求,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这就要求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以及归属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用的意义
柔性管理作为一种注重人性化、注重员工需求和心理的管理方式[4],近年来在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有利于获得学生的理解与支持,在培养学生良好自律意识方面也有积极作用。
首先,柔性管理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柔性管理强调尊重师生,以师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注重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管理方式能够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知识与教育热情,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支持,使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在这种管理方式下,能够形成一种和谐、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柔性管理有利于获得学生的理解与支持。柔性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满意度。这是因为柔性管理注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全面的关怀和支持[5]。此外,柔性管理还强调与学生的沟通、互动,给予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最后,柔性管理有利于学生良好自律意识的形成。这是因为柔性管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约束,鼓励学生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强化自律意识,也有助于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问题
首先,教育管理制度不够灵活。在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传统的管理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模式往往过于依赖规章制度,使得学生教育管理变得僵化,缺乏灵活性。在实际操作中,一些规定过于繁琐,不仅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增加了教育管理者的工作负担。此外,僵化的管理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对制度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学生自觉遵守制度的积极性。
其次,网络环境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论环境对高校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6],有助于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网络中的负面信息、网络暴力等现象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密切关注网络舆论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培养健康的网络素养。
最后,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薄弱、抗压性差、独立性不强等问题较为突出[7]。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家庭教育因素,也有学校教育因素。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学生在学业、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在不断增大,而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所以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增强抗压性,强化独立自主的品质。
四、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一)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
在法治社会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要以法律为基础,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治理学校,满足时代发展需要。高校教育管理中通过严厉的纪律、规范的措施能够使学生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在硬性管理制度下确保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刚性管理可通过强制性的方法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使学生的素质水平得到提高,但也需要认识到其中的不足,强制性的管理忽视学生主体性,影响学生创造性、个性化能力的发展,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对于教育工作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为此,要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在柔性管理中以刚性管理为前提,以柔性管理为根本,单独依靠其中一种管理方式都是不可行的,需要做到刚柔并济才能够顺利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效果。
(二)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在人的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拥有优美环境、浓厚人文氛围和学术氛围、良好教育风气的校园环境必将促使师生积极向上,这是刚性管理无法达到的。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强化学生的道德素养。为此,高校要致力于良好校园文化的建设,打造优美的人文景观以及自然环境,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洗礼。此外,坚持以人为本的制度建设,让学生在公平、合理的氛围下学习,并开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强化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情感,形成良好的品质。
(三)注重学生个体能力的发展
高校学生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基本的认知与判断能力,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若还是通过强制性、统一化的管理,必然会影响学生的个体化发展,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对于高校教育而言,其旨在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此,在教育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能力发展,高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课堂外也有自主学习之处。高校各学院以及社团举办的相关活动对于学生而言都是自主学习的良机。如:艺术类院校举办画展、个人设计比赛;传媒学院举办短视频制作比赛、演讲比赛等[8]。通过参与多样化的活动能够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强化,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交际、合作等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优化管理制度与教师队伍建设
应用柔性管理理念能够转变当前严厉的教育管理制度。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一直比较僵硬、严格的,忽视学生个性化需求,不仅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用柔性管理理念,能够去除不合适的管理制度,让已有的管理制度满足当前教育教学实际。同时,优化学校管理制度也应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不管何时,高校都要重点解决学生知识能力提升、良好素养形成的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高校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制度更加灵活,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引导学生。
此外,高校还应注重培养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教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对学生的意见、想法更为了解,若其能够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个体思想,必然能够使学生取得好的成长进步。因此,要建设专业化的教育管理教师队伍,使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出积极作用。
(五)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们有了更多交流、沟通的渠道和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贴吧等。利用这些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交流沟通,互动性很强。作为高校,也可借助网络平台的优势,建立师生信息交流互动平台,将学校相关信息发布到网络平台中,并借助平台与学生互动,为学生提供意见表达的渠道。当前,高校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微博账号等,各个学院的学生会、学生媒体也会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抖音账号等,这些平台账号中不仅包含学校、院系的官方内容,也涉及学校、院系的新闻、学校的优美景致等,这些能够让学生对学校、院系产生更强烈的归属感。也就是说,建立了具有互动性的网络媒体账号,能够让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更亲近学校,愿意接受学校的教育管理,有助于教育管理效果的顺利实现。这也是高校教育管理中柔性化管理的应用体现。学校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个性化,考虑每一位学生的实际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积极引导和管理学生,而不是利用强制性制度限制学生,使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六)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学生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求其专业知识、技能以及道德素养都达到较高水平。为此,在高校教育管理中,不仅要关注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提升,也要注重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形成。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科学应用柔性化管理理念。具体而言,高校应组织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加全面了解社会,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其毕业就面临就业问题。为使学生顺利就业,学校可组织开展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大量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对社会中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并在实习过程中把握相关专业的行业发展情况,使其更加准确地选择选修科目。同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习,提高学生今后处理复杂社会关系的水平,帮助学生更快融入社会。此外,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支教,或进行捐赠等公益活动,让学生对国家、社会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这一途径了解社会,并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助力社会发展。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也能够认识自身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具针对性,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工作中,教育管理工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水平和能力发展。为凸显教育管理效果,高校要积极运用柔性管理理念,展现人性化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实际诉求,把握学生间的差异,转变传统强制性的管理方式,通过更为灵活、多样的方法实现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以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基于此,高校管理者应提高对柔性管理的重视程度,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密切结合,打造良好校园环境,完善管理制度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优化网络平台建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柔性化管理落到實处,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毕晓龙.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探讨与实践[J].才智,2023(19):109-112.
[2]王冀瑶.柔性管理文化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析[J].山西青年,2022(21):156-158.
[3]吴铭坪.柔性管理文化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文化产业,2021(20):141-142.
[4]金郁希.柔性管理视域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探究[J].科技视界,2021(19):65-67.
[5]李紫玉,胡一博.浅论“柔性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J].作家天地,2021(18):195-196.
[6]任远坤.新时期柔性管理法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实践[J].教育观察,2021,10(18):41-43.
[7]陈力军.探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柔性管理理念的运用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10):92-93.
[8]李俊锋.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实践探讨[J].时代经贸,2020(27):33-34.
作者简介:王风骄(1991— ),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研究实习员,本科。
研究方向:教育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