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科教融合的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2023-03-14贾万祥

华章 2023年11期
关键词:科教技能型高水平

[摘 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主要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学校教育的重点是人的教学和教育,学科建设的主要途径是科学研究。文章在科教融合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深入分析了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中的主要问题,建立了以科学教育一体化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应用型体系,加快科研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现代学徒制;科教融合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进步使得学校数量持续上升。随着高等教育向普及化的趋势发展,知识体系和生产模式也在不断变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拥有创新思维和能力是大学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地方技能型大学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与此同时,据相关数据分析,目前地方技能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太乐观,就业率也是虚高[1]。再者,基于市场的需求来看,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主要职责在于培育实用型的专门人才,这意味着需要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去解析与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工业体系转变的关键人力资源保障。所以,强化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品质和创造力,对于增加学生的就职机会和工作水平具有关键意义,同时这也成了在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后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主要责任。

一、现代学徒制与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科教融合

在“寓教于研、科教相融”的理念指导下,国内外学术研究型大学已经成熟,学生受益匪浅[2]。但由于有些高校领导和相关上级部门对大学定位的偏差,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研究多于教学”,不注重实际内容,产生了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学生和教师的比例越来越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困难,个性化教学无法实施等一系列问题。

学徒制是中国传统传承技艺的主要方式。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职业教育的兴起,师傅带徒弟的方式逐渐被取代,而职业学校则从以产业为主导的教育模式转向依赖于政府的支持。这种变化导致了职业教育体系中培育出的技能人员与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匹配。

当前,由于政府对于公司介入职业教育的限制,部分企业与高职院校仅有选择性的合作关系,且公司及学校的互动并不密切。然而,没有外部企业的积极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是无法实现的。在校内教学品质和个人评定标准上,都会以校企协作程度作为重要衡量因素。面对经济发展转型、产业迁移提升等新形势,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新的考验和机会,国家及职业学院对产教结合的需求日益增加。现代学徒制度的人才培育方式强调了学校与企业共担的教育主体职责,这成为建立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关键保障。通过让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训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其个人才能得以展现,教师也能获得优秀的助手,这种由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选择导师辅导、自主学习的模式得到了很好的推进。

二、现代学徒制促进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科教融合建设

(一)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经过30多年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进入了内容提升和创新发展阶段,不断深化专业内涵、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促进教育一体化,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全面开展实践教学,开发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学生接受企业培训,熟悉企业生产环境,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成为企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和专业人才,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其次,通过合作,企业可以培养必要的人才,解决“就业不足、工作困难”的问题,节省技术人员的培训费用。最后,引导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模式,促进职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二)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需要校企之间的深度协作,这就是要把企业提升到主导地位,让企业和学校共同肩负起培育技术技能人才的责任。

借助现代化学徒制度平台,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与公司联合拟定出人才培育计划,融入行业的规范要求,并一同执行这些教育内容。同时,学员们也兼具学生的身份和公司的雇员角色,因此他们能在实际环境中学到更多有效信息和技巧,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对技术操作的自主掌控能力;而教师则可以通过深入了解公司的制造、运营及研发过程,加快实现“双师”“名师”或“专业领头羊”的目标。充分利用当地主导产业的影响力,使不同类型的工商业机构和相应的学科群体之间紧密协作,进一步拓宽校企联动的范围[3]。

(三)打造特色和高水平

通常情况下,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倾向于采用具有竞争力的学科或专业的现代化实习生培训方式以提高其教育质量并突出自身的专业特点,这种做法也反映出了他们卓越的教育水准。这使得这些高校能够走出国门去寻求国际交流的机会并且吸引外部的优秀资源进入校园内,这样一来就可以同全球顶尖的技术型专科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并在技术创新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此外,学生的实践操作经验能够丰富且深入地拓展他们的理化基础知识,使他们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表现优异,赢得荣誉称号,为社会展示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面貌和社会责任感。

所以,现代学徒制对于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构建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它促进了工科和理论知识的结合,真正实现了知行一致,这也有助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

三、现代学徒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行业、企业主体地位

首当其冲的是提升公众对于职业技术培训理解程度的问题。尽管技术技能训练课程和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有所区别,且具有不同的性质,但两者都应该被视为平等,并无等级差别存在于其中。而这种长久存在的偏见主要来自工作职责分配及薪资水平的不平衡现象,因此需要增强法律法规来明确各行各业的主导角色及其责任范围,此外还需要制定更详细的规定,以便更好地鼓励企业积極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并且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同时也要强调企业核心任务,并对他们提出要求,以此建立起一种深入持久的关系模式,使得他们在设立实际操作场所时更加愿意配合行动起来,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别人的安排或者指令。最后我们还要利用一些成功的案例作为示范推广的方式方法,比如:“定制班级计划”即为特定学生群体量身定做的培养方案或“理论学习+实操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这样一来既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能让雇佣者从中受益,获得更多的回报率,实现双赢局面。

(二)临时性与稳定性

地方经济的发展程度与区域经济紧密相连。在某些地区,中小型企业占主导地位,这类企业面临市场风险和吸纳能力较弱。因此,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需要根据当地经济特性来选择合适的协作模式,并妥善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远稳定合作之间的关系。

对于小型和中型的公司来说,他们需要应对严峻的商业挑战,其制造流程并不一定始终保持连贯。当有新的订单时,他们可能会加倍努力工作,而一旦缺乏订单,则有可能暂时关闭工厂并仅留下少量员工看管。这种情况下,高校和企业的联合往往具有短暂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一些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倾向于寻求与大型或中等规模的企业建立跨地区的伙伴关系来解决这一困境。

解决突发问题,需由高层领导制定策略并展现出独特的创意。例如当公司业务繁忙的时候,可以选择让教师和学生加入公司的生产与管理工作,他们会得到相应的工资回报;而当公司处于低谷期,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的服务方式租用学校的设施,同时雇佣专业的技术员来担任导师角色以引导学生,这样就能确保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稳定构成及日常运作的平稳状态;此外,还可以增加地区内的合作公司数目,适时地对这些公司做出调整,以此维持现代化学徒制度的持续运转。

(三)实效与监督机制

实施现代学徒制度有助于推动行业及公司深度介入到职业教育的全过程中,使专业的设立能够适应产业的需求,课程的内容可以符合职业的标准。教导的过程应与生产的流程相匹配,学历证明应该对应于职业资格证,职业教育需要跟终身学习的理念相结合,这样才能提升人才培育的效果并增强其针对性和实用性,这对于我们共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以及培训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的技术人员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路径选择。

四、科教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积极推进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健全校企合作共赢与职责共担的长效机制

实施现代化学徒制度的人才培训工作需要基于招生及招聘的一体化策略。职业教育机构应该主动推动“招生就是招聘、入学就进工厂、校企协同培育”的新理念。同时,他们也应当依据合作企业的需求来制定招生与招聘计划,以扩展招生领域并调整评估方法、内容和录用规则。我们需坚持实行校企双方的教育模式、学校的教职员和公司的指导者两方负责的教学体系、学员兼具公司雇员和学院学生的双重角色系统,并且要签订学生对公司和学校对公司的两份协议,建立起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的长期运行机制,有效提升一线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和人才教育的针对性,妥善处理合作企业招聘困难的问题,完善校企协作互利共享的责任分配机制。

(二)校企共同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对于现代学徒制的执行而言,关键在于对工学结合的人才培育方式进行改革。为了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地区管理者应该积极参与并且全力推动职业学校与其协作公司挑选出适合实行现代学徒制度的专业领域,同时指导职业学院及其合作机构依据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规则及职位的需求,一同制定人才培训计划、編写教程和教科书、规划教育实践活动、组织评估评定、展开教育研究等工作。

(三)建设校企“双导师”机制

构建校企联合教育者群体是确保现代学徒制有效实施的关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学校的教师和企业的指导员共同参与,并实行双导师制。然而,为使此计划顺利执行,我们需突破传统思维框架,敢于授权,消除现有教师职位限制和雇佣规定的影响,寻找新的教师工作模式或者创建新岗位。地区性的应用型高校应首先调整其理念,转变观点,明确提升学生的科学创造能力是他们的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同时确保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持续探究,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教育功能,推动科技与教育的整合,激励创新团队将最先进的研究成果转化成学生的学习课题,通过科学驱动学习,借助学习推进科学发展,携手共进,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的品质。

(四)科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

“科教融合”,即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充分发挥学术与科学教育的正常教学过程,使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努力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4]。教师了解社会和当地雇主对相关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技能的要求,通过研究相关的横向课题,总结实践中的技术和经验;学生可以申请参加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或将项目的研究内容作为学位设计(论文)的选项,以有效提高他们的技术经验和适用性,并获得对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深刻理解。注重实践发展,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创造具有双重功能的优秀教师队伍。

(五)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塑造一支具备研究和教学能力的专家队伍

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他们在求知的过程中自我驱动去探索新领域、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的一种渴望。高校的教授们应该激励并且恰当地引领他们从入门课程开始就能够自己挑选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并在教师的辅导下积极投入教学研究项目中,定期出席相关的研讨会,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地执行基础性的任务;同时,也应当指引他们对所做的教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充分利用自身的优点,实现知识运用与实际操作的融合。依据“十三五”的发展计划,提倡专业的教师组成研究小组,建立起教师与企业的协作关系,强力推动教师参与学校的商业化研究项目,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培育出卓越的“两全其美”型的教师[5]。

结束语

为了确保现代学徒制有效实施,可以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政府、行业和学校需要共同努力,制定量化指标、奖励和惩罚措施,以协调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保护双方的利益。以德国“双轨制”文化修养制度的监督机制为例,制定一系列体现“以法律监督为主,国家直接管理和控制”特点的法律。将科教融合的科研创新平台转化为教学平台,在课堂外开放科研,改变教师的角色,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形成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确保科教融合的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蒋甲丁.科教融合视角下地方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20):68-69.

[2]徐明丽.基于科教融合的地方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137-139.

[3]周胜奇.“教学工厂”现代学徒制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3):154-155.

[4]王恩海.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6):2.

[5]张先庚,付梦雪,王红艳等.现代学徒制在我国护理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18,15(4):303-305.

作者简介:贾万祥(1981— ),男,汉族,安徽固镇人,万博科技职业学院智能信息学院,讲师,本科。

研究方向:网络信息安全研究和高等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现代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在校园网络中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KJ2020A1172);安徽省高校质量工程项目“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科教融合的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20jyxm2163);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新形势下移动端APP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的设计与研究”(项目编号:KJ2021A1587)。

猜你喜欢

科教技能型高水平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科教导刊》征稿函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