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策略

2023-03-14张芳芳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15期
关键词:节奏感律动乐器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决定了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和掌握不同的节奏形式和节拍组合,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然而,目前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策略相关内容展开研究。

1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意义

1.1 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在音乐新体系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和要求,从传统的基础乐理教学目标逐渐转变为如今的加强学生艺术欣赏水平、提升音乐基本技能等。节奏作为一项最简便、最基础的音乐技能,重视节奏训练并通过多种渠道实施,能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音乐作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1.2 有助于提高学生音乐感知力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教师只是片面地对学生实施歌曲的演唱和基础知识的教学,不仅教学内容片面、教学方式单一,且教学过程还稍显抽象。将节奏训练运用于小学音乐教育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在欢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通过游戏、律动等形式,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1.3 有助于增强音乐记忆力

乐谱是音乐的重要体现形式,也是音乐学习的主要基础。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要对乐谱有良好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但是乐谱的记忆难度较大,将节奏训练融入其中,就能大幅提升学生的音乐记忆力,通过肢体等方式的律动记忆,优化记忆效果,达到想象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

2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培养的原则

2.1 渐进性

节奏感的培养应该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节奏。逐步提高节奏的复杂度,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扎实的节奏感。

2.2 循序渐进

教学应该按照节奏知识的逻辑顺序进行布置,确保学生能够有序地掌握各个节奏元素。每个学习环节都应该是前一环节的延伸和拓展,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2.3 实践性

节奏感的培养应该注重实践应用,让学生在实际音乐中运用节奏知识。通过演奏乐器、唱歌或跳舞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节奏的重要性和美妙之处。

2.4 多样性

教学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和方式来培养节奏感。例如,利用节奏游戏、节奏练习和节奏训练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互动和合作来感知和掌握节奏。

2.5 鼓励创造

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创造和表达自己的节奏感。通过创作音乐、编排舞蹈等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对节奏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創造力和表现力。

2.6 耐心指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耐心指导学生,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帮助。对于学生的错误和困惑,教师应该提供具体的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逐步改进和提高节奏感。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节奏感的原则包括渐进性、循序渐进、实践性、多样性、鼓励创造和耐心指导。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高他们在音乐表演和创作中的表现水平。

3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策略

3.1 乐器击打法

乐器击打是展现音乐节奏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借助丰富多样的乐器,结合小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通过乐器击打的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一方面,教师要向学生展示各个乐器的名称和击打音色,使学生掌握基础的乐器演奏知识,了解其应用本质。另一方面,将乐器和节奏进而有机融合,借助乐器将不同的节奏击打出来,也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自主地参与其中。例如,教师可以从简单的铃鼓、三角铁、砂槌开始,邀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并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节奏口令,一一呈现出来,在节奏中做好缓急设置,不断强化节奏训练效果。

3.2 声势律动法

声势和律动从概念上看,其主要是节奏感和表现力的两种不同形式。其中声势就是指发出声音,以此组成不同的节奏,如身体打击乐(拍手、拍腿)和嗓音打击乐(口技)。律动主要是指有节奏的跳动等,按照节奏通过身体的方式表达舞动,这也是音乐作品最具有标志性的地方。基于此,将声势律动法融入小学音乐节奏教学中,不仅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表达。教师可以先从律动着手,为学生播放不同的音乐,邀请学生根据音乐表达自己的肢体节奏,然后再逐步引入声势节奏教学,让学生能更自然地掌握整个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在设计律动声势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动作不宜过难,可以采用相对简单但是需要高质量完成的动作,如通过跑、走、蹲、跳等大肢运动体会节奏的长短、疏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师还应当有侧重点地进行训练,如一、二年级的律动可以发挥想象和创意,自由实施;三、四年级的律动要强调准确性;五、六年级的律动要凸显精细和音乐本体内涵。由此,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声势律动教学,全方位地锻炼学生的音乐思维和肢体语言。

3.3 利用游戏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节奏感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利用游戏是培养学生良好音乐节奏感的一种有效策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感受音乐的节奏。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打拍子、拍手、踩脚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身体动作,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感受和把握节奏的变化和规律。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乐理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学习和熟悉音乐的节奏表现手段。在教导《没有祖国哪会有我》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这首歌的乐谱填空、打节奏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积极参与,通过操作乐谱和打击乐器等方式来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节奏。通过这些游戏,学生可以增强对节奏的感知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参与度[1]。

3.4 借助肢体动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节奏感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借助肢体动作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节奏。首先,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学的肢体动作,让学生模仿并跟随节奏。例如,通过拍手、敲击桌子或者踩脚步等动作,让学生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肢体感知节奏的强弱和速度变化,还能够锻炼手脚协调能力,增强动作与音乐节奏的联系。其次,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表达音乐中的延长和缩短音符。在学习《野兔饿了》这首歌时,就可以用双手表示长音符,让学生慢慢平移双手,表示音符的延长;用单手表示短音符,让学生快速挥动手臂,表示音符的缩短。在《野兔饿了》这首歌中进行训练,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音符的时长,并能够准确地表达音乐的节奏。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位学生担任“指挥”,其他组员根据他的指令进行肢体动作。指挥可以通过手势、头部动作或者身体的移动来表达节奏,其他学生则需要根据指挥的动作进行相应的肢体反应。这样的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兴趣,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节奏[2]。

3.5 加强“听力”训练,培养学生节奏感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听”是最基础的学习内容,因为“听”是学的基础,学生想要实现优美的唱,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听”的能力,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保证学生能“听”,还要保证他们会“听”,让“听”成为他们进入音乐艺术的敲门砖,为他们的音乐素养构成打下良好的基础。节奏感作为音乐教学中最基础的内容,其与其他知识一样,也可以从“听”环节的教学角度入手展开教学。例如教学《茉莉花》这首歌曲时,可以先让学生听女子十二乐坊《茉莉花》,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歌曲中出现的乐器:古筝、扬琴、琵琶、二胡、竹笛、箫、葫芦丝、独弦琴等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在学唱这首歌曲时,再让学生听音频,感受歌曲主旋律。同时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主旋律一直都在第一声部出现吗?启发学生听音乐,辨识旋律和节奏。如此一来,让学生在对比听力训练中感受节奏和旋律的变化,潜移默化地培养起良好的节奏感。

3.6 应用大自然的节奏,强化学生音乐节奏感

在自然界中,音乐节奏无处不在。大自然中没有节奏会让万物失衡,自然中有声及无声的节奏均为神奇美妙的。比如生灵呼吸、规律作息、潮起潮落、风雨雷电、鸟鸣蛙叫等自然节奏,学生只要仔细感知就可以感知到大自然的节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感知周围的声音,让学生收集整理不同类型的自然节奏。如人类行走这个动作就是正常人体每天都表现出的基本及富有节奏的本能动作,两脚在行走的时候左右脚均发生有规律的动态声响,这属于音乐中最基本的节奏形态。对于这样的节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表演,具体可采取拍手的形式、用口发出响声、用物体敲打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表演。这样的节奏都是学生容易感受及表达的。在音乐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以集体动口及动手的方式边唱边跳,直到学生心中有数,掌握基本的动作规范。

3.7 差异化教学的实施

3.7.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能力水平进行分层教学

通过对学生进行音乐能力测试或观察评估,将他们分为不同的能力组,然后为每个组别设计相应难度的节奏训练任务。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高难度的训练内容,如更复杂的节奏模式或即兴演奏的要求;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从简单的节奏开始,逐步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

3.7.2 教师可以采用个别指导的方式

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和辅导,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节奏训练的效果。

3.7.3 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内成员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学习和支持。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解答问题或示范演奏时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从而达到知识共享和相互提升的效果[3]。

4 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节奏感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点,对学生节奏感进行培養可以更加全面地提升小学生的素质。通过对小学生音乐节奏感发展特点进行观察,是探索节奏感培养的有效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寻找、利用课堂小游戏、乐器演奏、身体律动等方法,增强节奏训练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

引用

[1] 杨彦军.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J].家长,2023 (8):139-141.

[2] 杨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探讨[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6):144-146.

[3] 袁聪.学生音律感和节奏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培养策略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9):91-93.

作者简介:张芳芳(1990—),女,山东聊城人,本科,二级中小学教师,就职于聊城市东昌府区滨河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节奏感律动乐器
学乐器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乐器
“三个经济”律动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生命的律动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