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希金纪念像的磨难与重生

2023-03-14王宁宁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15期
关键词:侨民普希金铜像

上海普希金纪念像坐落在汾阳路、岳阳路和桃江路的街心三角地带,如今已成为上海雕塑景观的独特一景。然而不为人们所熟悉的是,这座普希金纪念像曾经历两毁三立,历经坎坷,其间过程已因历史久远模糊不清。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给公众还原这座历史雕像的前世今生。

1 1937年普希金纪念像首次树立

1937年是俄国著名诗人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逝世100周年,当时上海开展了非常多元的纪念活动,如2月10日中苏文化协会上海分会在上海大戏院举办了普希金逝世一百周年纪念会,2月11日苏联侨民和法国侨民在环龙路11号法租界公董礼堂举办了纪念活动等等。树立普希金纪念像是上海普希金百年纪念活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座纪念碑虽是为纪念俄国伟大诗人而设,在当时主要由法租界当局赞助完成。首先,纪念碑的地点设立在祁齐路(今岳阳路)和毕勋路(今汾阳路)口,属法租界管辖;其次,这座纪念像揭幕仪式的很多环节是由法租界的全力配合才得以完成。纪念碑的费用并不是在人数众多的苏联侨民的各阶层中征募而来的,而是仅靠了几个人的资金援助。那时上海的苏联侨民并不觉得自身是同一整体,对筹款活动并不积极。可以说,这座纪念碑并不是由全体俄裔侨民建立的,而只是由组成修建普希金纪念碑委员会的一小群人建立的。

在向外征集紀念碑的铜像制作时,当时仅有波德古尔斯基和凯时古恩两个艺术家参与评选,台基部分由格朗和赖文两位建筑师参与竞赛。最终,波德古尔斯基胜出,为普希金纪念碑制作胸像。他以吉普兰斯基所作的著名画像和雕刻家陀莫迦茨基所作的普希金胸像的照片为蓝本创作铜像[1]。格朗的纪念碑台基图样中选通过,并照此建立了纪念碑。纪念碑是三面的,正面半圆形的基座上用俄文刻写“俄国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先生逝世百年纪念碑 一九三七年二月十一日”,上面放有普希金胸像。纪念碑的另外两面则是分别用法语和中文重复正面的刻字。2月11日上午,普希金逝世一百周年纪念碑落成仪式在法租界祁齐路、毕勋路口举行,普希金逝世一百周年纪念委员会主席查尔斯·麦特兹勒先生主持揭幕典礼。揭幕礼上,查尔斯首先发表了简短的开幕词,然后,法国驻沪总领事鲍德兹先生的继女索克尔小姐为纪念碑揭幕。亨利路俄国东正教堂的约翰主教主持了一个简短的宗教仪式,接着普希金逝世一百周年纪念委员会的副主席莱曼斯基教授发表了一个简短的致谢。最后,以苏联小朋友列队从纪念碑前走过结束仪式。

1937年2月11日树立的这尊普希金纪念像,是亚洲的第一座诗人纪念像(如图1)。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普希金铜像于1944年11月被拆除熔制军火,只留有一个空虚的台座。

2 1947年普希金纪念像第二次树立

1946年11月14日,有“一群苏联公民”写信给《新生活日报》编辑部,提出重建普希金纪念碑的倡议,并号召该报社集募重建基金,同日,上海苏联侨民协会理事会也致信给《新生活日报》总编辑顾利士,提出了同样的呼吁。11月17日,《新生活日报》组织了“重建普希金纪念碑委员会”,后来简称“普希金委员会”,选举塔斯通讯社驻本地机构主席罗果夫为主席,顾利士为秘书,全委员会共22人。该委员会原计划于1947年2月10日即普希金逝世110周年纪念日重新建立纪念碑。罗果夫曾为此事专门致信上海市长吴国桢,以求支持。吴国桢令工务局给予配合,具体负责的工务局第三区工务管理处处长郑德奎在接到指令后,曾找罗果夫洽谈,但因罗果夫不在而无果。到1947年1月时,该广场还无动工迹象,已赶不及2月10日揭幕。1947年3月27日,罗果夫致信郑德奎,希望他配合重建工作,在普希金纪念碑广场补植小树,更换草皮及平整路面,得到了积极的配合[2]。

在普希金委员会组成之后,征募重建纪念碑基金的运动随之进行。该会希望募集美元1万元,以求苏联艺术家铸刻一尊普希金铜像。故普希金委员会在兰心大戏院举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文艺音乐晚会进行筹资。1947年2月8日,中苏文化协会上海分会联合全国文艺、戏剧协会等7个文化团体,在上海光华大戏院举行盛大纪念会,参加者多达2000多人,集资法币100万元,全部捐献给普希金委员会。在四五个月间,以志愿捐款方法就集齐了重建纪念碑所必须的费用,该基金基本是由全上海的苏联侨民集募的。征募基金的盛大成功,使得普希金委员会有可能向莫斯科订购苏联著名雕塑家符拉其米尔·尼克拉耶维奇·陀莫迦茨基所作的铜像。

陀莫迦茨基创作的普希金胸像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它以形象的纯朴性、高贵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动人。上海所购买的普希金铜质半身胸像呈紫黑色,8月10日运抵上海,10月16日普希金委员会接到,而后陈列在《新生活日报》报馆编辑部。建筑师彼得罗夫、艺术家阿拉斯泰谢夫等人负责改造纪念碑台座的工程,正面半圆形基座被圆柱形基座取代,上面做一石质花盆,纪念碑三面都削去了一角,变为内弧形,半身胸像被放置三角形纪念碑正面的顶端(如图2)。纪念碑正面为俄文雕刻文字,其余两面为中英文雕刻文字,其中中文为:“俄国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先生逝世百年纪念碑,一九三七年二月十日立,一九四七年重建。”

1947年10月28日,上海岳阳路、汾阳路口隆重举行了俄国大诗人普希金纪念像揭幕典礼。出席参加揭幕典礼的重要嘉宾有苏联驻沪总领事哈林夫妇,上海市长吴国桢,孙逸仙的夫人宋庆龄,文化界人士、中苏文化协会、中华全国文艺协会等人。先由罗果夫致开幕词;随后吴国桢拉下幕帷,对苏联公民重建纪念像表示感谢;最后苏联驻沪总领事哈林发表贺词,典礼于是完成。前来观摩典礼的群众极多,至晚,还有人源源不断地来瞻仰纪念像。

1967年,普希金铜像在“文革”期间再一次被毁,铜像被人拖走,这一次连碑体也未能幸免。

3 1987年普希金纪念像第三次树立

改革开放后,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为推动各省市的城雕建设,拨出5万元经费给上海。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员会决定用这笔经费来重建普希金纪念碑,上海市园林局承担了重建经费的缺口部分。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系教师齐子春、高云龙两位雕塑家负责创作普希金像。当时创作普希金铜像的唯一依据是一张很小的旧照片,模模糊糊的,而且只有一个侧面,雕塑家凭此创作出了普希金胸像泥塑稿,经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员会审定后由上海船厂铸铜。1987年是普希金逝世150周年,8月12日下午,普希金铜像第三次在原址落成(如图3)。普希金铜像坐北面南,安置在高约4.2米的基座顶上,半身铜像0.9米[3]。纪念碑由米色花岗石砌建,呈三面内弧型,底部正面凸出半圆,以中文镌刻:“俄国诗人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纪念碑,1799~1837年”;顶端砌半圆石质花盆;左侧碑座用俄文书写普希金生卒年月;右侧碑座中文刻写重建历史:“1937年2月初建;1947年2月再建(应为1947年10月再建),1987年8月重建”。纪念碑外沿用花岗石建三级台阶,并铺有圆形地坪,边砌3个高约半米的石质椭圆形桶。由于当时中苏关系尚未完全正常化,故落成时未举行任何仪式。

普希金纪念像经历两毁三立,可谓历经磨难与重生。它既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坎坷历程,更成为精神不灭的象征。普希金精神中对自由的捍卫、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必能战胜黑暗、理智必能战胜偏见的坚定信念,也是这座雕像的真实写照。过去几十年中,俄罗斯文化深刻影响了中国几代人,这座屡次重建的普希金雕像,就是文化交流不可磨灭的见证之一。

引用

[1] 罗果夫.普希金文集[M].北京:时代书报出版社,1947.

[2] 上海市工务局筹建总理铜像、普希金纪念碑和拆除丧钟塔文书[Z].上海档案馆.档案号:Q215-1-3721.

[3] 上海市徐汇区志编纂委员会.徐汇区志[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王宁宁(1982—),女,山东平原人,硕士,副研究馆员,就职于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猜你喜欢

侨民普希金铜像
潍县乐道院集中营被关押西方侨民信息再考证
“周恩来”号机车铜像悬挂方案设计研究
《全球化下的侨民战略与发展研究
——以美国、爱尔兰和印度为例》出版
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家
莎士比亚与普希金的《鲍里斯·戈都诺夫》
台当局改称“华侨”为“侨民”
我曾经爱过你
我曾经爱过你
新中国初期新疆阿富汗侨民“入籍”问题述论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