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有力支撑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2023-03-14陈明
陈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明确提出了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的重大要求。作为生态环境部直属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环境发展中心)要认真领会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高质量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有力支撑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一、深刻领会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重大转变”,进一步增强以高质量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有力支撑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四个重大转变”。伴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和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环境发展中心作为生态环境管理的综合性复合型技术支持与服务机构,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见证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历史性变革,并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方面,为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环境发展中心坚持把支撑生态环境部重点工作作为第一要务,着眼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大局,立足环境社会治理、环境分析测试、标准样品研制等支柱业务领域,支持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组织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参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牵头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控等工作,为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促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在实现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方面,积极提供政策咨询、制度设计。环境发展中心坚持胸怀“国之大者”,聚焦主责主业,努力提升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积极作为,勇挑重担。深度参与污染防治科技帮扶、碳市场数据质量管理、“无废城市”建设等部重点工作,从制度设计、文件起草、政策落实、绩效评估等多方面、多层次提供重要支撑。同时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整合专家资源打造“智库”,为环境决策管理积极建言献策,承担的国合会可持续消费与社会治理等研究成果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方面,充分发挥国际环境合作窗口和平台的作用。环境发展中心深刻把握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国际环境合作主基调,积极开展国际环境合作项目,逐步形成以管理经验借鉴、人员交流培养、资金技术支持为主的多种国际环境合作模式,在提高国家环境管理相关技术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积极推动建立中日环境高级别交流机制,连续3 年举办中日环境高级别圆桌对话会,创建中日环境合作示范基地。推进双向交流,先后邀请日本专家110 人次来华指导,组织142 人次赴日交流,为提升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贡献力量。
在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方面,始终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环境发展中心坚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把职能定位和主责主业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中去思考。充分发挥生态环保专家聚集优势、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共享平台和中日合作平台对外宣传窗口作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积极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环保主战场建功立业;结合助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结合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强基固本,提质增效;结合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积极推动对日环境合作。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在“四个重大转变”的伟大历程中,环境发展中心积极参与,有所贡献,根本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要增强以高质量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支撑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信心和决心,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 “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二、准确把握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进一步锚定以高质量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有力支撑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方向和定位
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环境发展中心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从“五个重大关系”中深化其规律性认识,领悟其思想方法,观大势、谋大局、找定位、明方向,确保以高质量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全方位支撑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一要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以高质量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有力支撑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创新上,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积蓄新动能培育新优势;在协调上,要加强内部科技协同攻关和业务联动,统筹生态环境保护支撑和社会技术服务;在绿色上,积极促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在开放上,要坚持全球发展共同体理念,按照稳健平等务实原则,推进国际环境合作;在共享上,要把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社会。要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谋划发展,坚持努力开拓,守正创新,以环境发展中心高质量发展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有力的管理支撑、更有为的政策咨询、更有效的技术服务。
二要准确把握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发挥综合性复合型优势。我们要发挥领域多样性和业务综合性的特点和优势,对照国家环境治理的重要攻坚方向和协同治理领域,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要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性,既需要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还要注重统筹兼顾、协同推进。要立足实际,聚焦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做好统筹协调大文章。环境发展中心对上对接生态环境部各司局,做好高质量管理支撑;对外积极拓展,深化面向地方的生态环境治理技术服务;对内统筹整合,注重业务联动,发挥兵团作战优势,以综合性复合型优势支撑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服务绿色低碳发展。
三要准确把握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积极拓展生态治理技术服务新领域。我们要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系统治理要以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理念,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抓优势、补短板,积极拓展生态环境治理技术服务新领域。要大力提升环境规划设计能力,在推动和参与中发挥综合服务新优势;深化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挖掘和汇聚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成果;推动完善清洁生产审核机制,为行业、工业园区和企业集群生态治理提供技术服务。
四要准确把握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积极参与制度建设和环境治理改善。我们要深刻把握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任务要求,站在建设美丽中国的高度支持生态环境相关法规标准制度建设,配合做好相关环境监管工作,推动最严格环保制度的落实落细。要坚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主动作为、科学谋划,发挥优势、靶向施策,不断推动相关业务领域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以增强环境保护责任主体的环境治理内生动力,推动解决生态环境实际问题。
五要准确把握“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积蓄新动能、培育新业务、发挥新优势。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形成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将培育绿色低碳相关领域技术能力作为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要围绕“双碳”承诺,按照国家的实施目标和步骤,加快提升绿色低碳发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能力,积极参与相关标准技术规范的建立。按照生态环境部的部署,加强对全国碳市场建设及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的支撑能力建设。
三、紧密围绕“六项重大任务”,全力在环保主战场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一是围绕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做强优势业务领域。进一步巩固环境监测质控技术优势,积极发挥新污染物调查“国家队”作用,做好技术体系构建、试点监测、指导帮扶等工作。推进环境标准样品关键领域科技创新,完善生态环境标准样品体系,强化支撑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标准化建设。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积极开展污染防治、绿色低碳等新技术评估验证,加强供需对接和产业孵化,积极为长江、黄河流域保护修复攻坚战做好科技支撑。进一步做精做强环境管理研究支撑,深化环境社会治理领域研究,加强环评及排污许可研究,服务工业园区环境管理和农业农村环境整治。
二是围绕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发挥绿色低碳研究促进环境技术和环境标志认证等领域品牌作用。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持续开展绿色低碳发展领域技术服务。开展清洁生产推进机制创新研究,围绕区域、园区、行业、企业绿色低碳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环境诊断、绿色化改造、减污降碳协同、适应气候变化等技术服务。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等咨询服务,为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投融资提供咨询。继续做优做精环境标志认证,深化政府绿色采购国际合作,扩大中国环境标志国际影响力。
三是围绕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紧盯国家战略、服务地方需求,拓展管理支撑技术服务新空间。准确把握提升生态环境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的发展方向和要求,紧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发展战略环境治理的新要求,进一步在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修订相关专题研究、推动新污染物治理、“无废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再拓服务新空间。要聚焦地方生态系统问题治理需求,推动成果转化平台省级接口建设,持续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调联系,以完善解决环境问题需求与环境技术服务提供的供需机制,不断拓展服务空间。
四是围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力支撑碳市场技术工作。全力做好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管理相关工作,积极配合开展相应数据质量日常监管,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碳排放核算结果调整相关工作和第二履约期发电行业配额调整相关工作。积极参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设计,支撑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重启相关工作。积极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研究、碳市场核查等工作,服务低碳领域环境技术管理。做好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和气候投融资试点的技术支撑和帮扶服务工作。积极做好地方碳市场建设技术服务。
五是围绕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做实做深做细“邻避”问题防范研究,为保障生态安全做贡献。要深刻认识维护生态安全对于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决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底线思维,在落实生态环境部重点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支撑做好“邻避”问题防范与化解。持续加强环境社会风险形势研判、排查、监测预警工作,切实发挥对生态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同时,加强典型经验与示范研究推广,推动重点领域环境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不断提升环境社会风险系统应对能力和科技支撑水平。
六是围绕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在新污染物治理、排污权交易、大数据应用等领域积极拓展。支撑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推进国家环境科技能力创新。推进环境发展中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立项,支持重点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提升二噁英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污染物计量和标准样品研究重点实验室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新污染物治理领域科技创新。进一步做好深化排污权交易改革支持工作,推动排污权与排污许可等环境管理制度的有效衔接。推动生态环境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前沿技术运用。积极开展企业碳排放、环境污染等环境违法行为的预警预测、风险评估和分类监管等研究,支撑“精准执法、科学执法”,提高环境执法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