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一步加快制度建设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

2023-03-14高世楫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3年5期
关键词:现代化文明监管

高世楫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再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在2023 年7 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复杂形势,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1]。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启了新征程,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压力叠加和负重前行关键时期。这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推进现代化,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华民族的独特贡献。

一、思想指引和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鲜明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五位一体”全方位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加强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重大转变”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是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其他重大转变的根本性转变[2]。

在实践中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我们党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凝练和集成[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4],是一套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实践。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必须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坚持自信自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事业,要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而不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们走低碳之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必须根据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节奏,确定我们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我们有能力、有底气,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稳步从参与者走向贡献者和引领者。

坚持守正创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具体而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自然观,在充分把握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科学认知、吸取人类现代化历程经验教训、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深化了对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的认识,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自然观、发展观和制度观[5]。

坚持问题导向。环境保护和治理首先以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动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党中央与时俱进提出“双碳目标”,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碳减排为重点战略方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新阶段[6]。

坚持系统观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鲜明的系统思维。我们要按照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坚持从源头到末端系统治理,控制污染,保护环境,修复生态,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坚持胸怀天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人类福祉,要“打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全球发展倡议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出发,强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作为“国之大者”,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在思想上、组织上、体制上和行动上得以深入贯彻落实。我们党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入党章,将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并通过中央决议和相关法律法规,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实施路径。在“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7]。在组织和行动上,我们党建立并不断完善了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明确各级党委抓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责、特别是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尤为重要的是,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建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通过问责政府,启动了党内问责、行政问责和司法追责的问责机制,使包括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在内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得以有效运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效制度保障。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发挥了真理伟力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和党的全面领导下,我国务实推进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并取得巨大成就[8]。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坚决向污染宣战,先后颁布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近十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中国花了不到10 年的时间,实现了美国几十年时间实现的污染下降幅度,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9]。全国地表水水质明显提升,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也在明显好转。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全国农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进一步保障。农村人居环境稳步改善,农村饮用水安全稳步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7%。重要生态系统得到保护,生态系统修复取得良好成绩,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不断提升。

在低碳发展方面,碳达峰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2021 年中国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累计下降50.8%,碳强度下降的速度居世界前列。当前,我国仍然处于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要素禀赋决定了能源系统中高碳能源的总量和强度都比较高。在先立后破的原则下,我国坚定不移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高效燃煤发电系统,投入运行的燃煤发电机组能效指标、污染物排放指标均为国际领先水平。与此同时,我国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2 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指出,截至2022 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为12.13 亿千瓦,同比增长约14.1%,占全部电力装机的47.3%。电力规划设计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3》指出,2022 年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7.5%。

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我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绿色低碳产业快速发展,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过去十年,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以上的经济增长。研究表明,2013 年—2019 年,我国计入环境污染影响之后的绿色GDP 增长较传统GDP 增长高0.3 个百分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达2.1%。与2006—2012 年相比,2013—2019 年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增加1.25 个百分点,反映出中国正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10]。

绿色发展的新业态新动能正在形成。我国积极支持新能源发展,光伏、风电装机新增装机量、总装机量多年位列全球第一,光伏电池转化率屡创全球新高,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16 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已经投运。2022 年,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均超过70%,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700 万辆,产销量连续八年居世界第一。

中国在推动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推进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广泛开展双多边国际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系统政策和务实行动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为全球提供了大规模优质的可再生能源产品,提振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信心。中国从发展中国家立场,推动国际气候变化公约谈判、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取得实效,推动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治理体系。中国将是第一个在碳排放约束下实现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也必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开辟一条绿色低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路! 这将是中华民族对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独特贡献。

三、扎实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发展,就不能聚集起绿色转型的经济力量;忽视民生,就会失去绿色转型的社会依托”[11]。“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 “五个重大关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美丽中国建设。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深化改革和制度建设,就是要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强化政府有效监管,推动低碳领域根本性技术进步,在实现现代化目标过程中实现“双碳”目标。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

我们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具体来讲,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内嵌于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快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坚持市场导向,在绿色转型中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为绿色发展注入持续的强大动力。以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为重点,率先突破,做好绿色低碳产业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全面带动一二三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国内外实践和经济理论都充分表明,在政府有效监管下的市场机制,是高效率配置资源、促进绿色发展、提高人民福祉的最基本手段[12]。

我们认为,深化绿色低碳领域改革,要不断扩大各领域市场准入,建立健全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价格体系。其中,建立健全价格体系主要有两方面内容: 一是推动政府定价和市场定价有效衔接,二是将资源价值、环境污染损害外部成本内部化。这两方面是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尤为重要的是,在我国新能源产业引领全球的重要机会窗口,建立面向绿色转型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有利于国内优化配置各类能源品种,提高我国各类能源企业的竞争力,在支持国内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有效应对国际竞争和贸易保护主义。

(二)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提高依法监管科学监管能力

推动绿色发展,建立美丽中国,需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照现代市场经济中监管体系现代化的原则,建立公开、透明、专业、高效、可问责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提高依法监管、科学监管能力。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新阶段,生态环境监管的对象、内容、范围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在传统污染物排放监管基础之上增加了碳(温室气体)排放监管。与传统污染物相比,碳产生和排放的技术经济特征更加复杂,碳排放的控制和监管也相应地更加复杂。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中,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同时,必须同步建立和完善包括碳排放监管在内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作为一种基础性制度安排,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是现代国家制度的重要方面。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是现代社会国家能力的重要构成。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包括以能耗监管为核心的碳排放监管体系。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对法律法规制度、组织机构、专业技能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建设中,跨部门监管协同、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此,下一步应从监管立法、监管机构组织体系、监管工具、问责机制等方面着力,探索建立以部门分工为基础,权责对等、综合协同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生态环境监管涉及经济社会活动的各领域、各环节,牵涉面广。因此,要坚持依法监管理念,通过法律法规明确监管边界、规定监管程序、确定问责机制,确保监管的依法、专业、高效。要与时俱进地优化调整相关部门职能,改进监管工具,优化问责机制。要按照监管需求,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效能。

(三)以科技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13]。

我们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使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品创新各环节更加协同。我们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把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等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技术突破。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尤其应该强调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有持续的动力利用知识创造更多价值,从而诱导和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构筑有力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支撑绿色发展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政府主导制定实施产业政策及其与相关政策的有效协同,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尤为重要。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大趋势的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制定了绿色产业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能源向清洁低碳转型,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中国成功实施绿色产业政策的实践,已经并将继续改善占世界人口近18%的中国人民福祉,并产生巨大的技术外溢,为全球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现代化文明监管
边疆治理现代化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