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多校区办学高校党建“协同”育人路径探析

2023-03-14姚宗玉谢晓辉王雪松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校区办学

姚宗玉 谢晓辉 王雪松

(1.四川轻化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四川轻化工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四川自贡 64300;3.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00)

随着市场经济和多媒体时代的兴起,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给青年群体的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高校作为优秀青年培养的关键场所,已成为意识形态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高校基层党建成效显著,党建育人水平稳步提升,但与高校育人任务使命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随着越来越多高校为应对扩招带来的发展挑战和争取发展资源,纷纷在同城或跨城实行多校区办学,给高校基层党建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多校区办学背景下,如何运用“三全育人”思想提高党建育人的质量是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亟须研究的课题。

一、多校区办学高校党建育人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区间空间割裂,影响大学精神统一构建。目前,我国多校区办学高校可分为三种类型:合并高校、扩建高校和混合型高校。其中,“合并+扩建”组合的混合型高校最为常见。多校区办学高校,容易出现大学精神统一构建难的问题。首先,从文化交流来看,多校区办学高校校区间的空间距离增加了组织文化活动成本,导致校区间文化交流减少,致使师生难以从文化设施中体味大学精神,在文化交流中感悟大学精神,在文化活动中传承大学精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校园文化方面的融合难度,影响师生归属感建构和大学精神传承。二是,从管理模式来看,多校区办学高校管理模式主要以“条”为主、以“块”为主和“条块”结合三大类型。以“条”为主,即采用“职能部门+学院”纵向管理;以“块”为主即分校区横向管理;而“条块”结合即将“横向+纵向”协同管理。无论是何种管理模式均会增加信息传输、协同管理和资源调配的难度,也进一步加剧了高校管理权力的分散与集中的矛盾。各校区间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差异影响了校园文化真正的构建。

(二)校区整体布局策略,影响育人的全方位性。国内多校区办学高校运行模式大多为按年级、按学院和按功能三种模式布局。以北京理工大学和兰州大学为代表的高校,按年级横切,年级横切布局就是高校将不同的年级划分在不同的校区;以山东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高校,按学院纵切布局,学院纵切布局就是秉承特色学科体系构建和学科交叉融合等目标,高校按学院或学科分校区;以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代表的高校,按功能切割布局,功能切割布局就是按高校的科学研发、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划分校区;四川轻化工大学办学是两市三校区,布局有按年级、按学科、按学院,可以说条块纵横交叉分布。

不同布局模式带来不同的挑战。按年级布局有利于跨院系、跨学科交流与融合,但运营成本高和管理难度大;按学院布局运营成本低,但不利于跨院系、跨学科交流与融合;按功能布局,不能发挥交叉融合、学术创新、服务地方和立德树人的综合优势,但无论哪种布局策略,均会不同程度影响育人全方位性。

(三)校区间党建工作队伍力量不均,影响校区间党建工作平衡发展。多校区办学高校校区间党建工作平衡发展难,从标准上看,各校区间业务交流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党建工作执行标准的统一性。对政策的不同解读、对工作要求的不同理解会造成基层党组织在落实教育管理党员和宣传服务群众职能中侧重不同、考核标准不同,难以形成党建合力推动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从党建队伍建设上看,校区间师资配置不同,党建工作队伍力量分布不均,尤其是按年级布局的高校最为突出。低年级校区大学生入党意愿强烈,但师生党员占比相对较少,尤其是学生党员之间的交流更少,培养人和培养对象比例严重失调,极大地影响党建育人实效;高年级校区党员占比激增,在培养对象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个别党员承担的党建工作不饱和一定程度影响党员再教育。因此,多校区办学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党建育人作用发挥。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多校区办学高校党建“协同”育人的总体思路

(一)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

1.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客观性原则,把人才培养普遍性需求和多校区高校特殊性要求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客观性原则要求以客观现实为依据,用全方位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制定符合现实发展要求的策略。多校区办学要坚持党性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揭示多校区办学高校育人的现实规律,不断完善党建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以高校育人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为抓手,给高校和学生发展留足时间和空间,强化定期沟通协调,制定动态评价体系,推动各种育人资源集聚与发展。

2.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主体性原则,把立德树人目标和学生在高校育人中的主体地位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主体性原则,强调人的发展和人的主体地位对改造世界具有的意义。在多校区办学中,我们支持和鼓励基层党组织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立德树人目标实现提供相适应的环境保障和政策支持。要尊重学生在高校育人中的主体地位,与立德树人目标结合起来,由“要他学”向“他要学”转变,进一步深入到育人方法层面,就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服务青年、凝聚青年、引导青年做出具体指导,把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方法,指导、推动多校区办学改革与发展。

3.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整体性原则,把多校区一体化发展和党建“协同”育人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整体性原则要求把客观世界的发展、人的认识的发展、人自身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一个整体,从系统的观点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多校区办学中,要坚持“一元主导,多元融合”,推动多校区一体化发展,确保各个要素在实施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推动基层党建领域的跨校区融合发展,探索协同创新发展,围绕多校区高校实际需要逐步拓宽协同一体化发展领域;另一方面,在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培育领域,结合高校学生特点和知识学习规律,不断提升协同发展的深度与力度。

(二)要兼具鲜明的方向性和育人的全面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充分凸显了我国高校鲜明的方向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也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只有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和历史任务,才能培育出担当时代重任的有为新人。随着CHAT、GPT等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世界格局和行业格局正在发生剧变,教育也开始从知识传播向能力塑造纵深发展。面对复杂的世情、国情和党情,高校必须秉承“三全育人”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较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的“不确定性”。

三、推进多校区办学高校党建“协同”育人上新台阶的路径

(一)跨校区支部联建,促进大学精神传承。多校区办学高校在不同校区各支部联建,高校基层党组织在保持鲜明的政治性的同时倾听青年的需要,充分挖掘党建育人资源。支部联建要强调计划性和规范性,建立跨校区联建例会制度、定期工作报告制度、新闻宣传促进制度和激励关怀帮扶制度等,保证工作长效、规范、平稳运行。通过支部联建打破地域界限,增强校区间文化交流,促进各校区融合,把握校区特色和青年喜好,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将党组织活动与团体辅导、专题研讨会、读书会等受青年欢迎的方式相连,为校区间文化交流提供载体,为支部组织建设提供指导,为青年全方位培养提供平台。把高校党建与组织建设、价值引领和青年成长深度融合,满足各方需求,充分调动参与积极性,在交流中了解大学精神的历史沿革及核心思想,形成普遍认同的大学精神,促进大学精神的深度融合。

(二)跨学科联建,促进青年学生全方位发展。多校区办学高校在跨学科各支部联建,各学科基层党组织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党建优势,确定联建中的角色定位和特色活动,如,四川轻化工大学音乐学院组织“党的颂歌我来唱”、土木工程学院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沙龙”、教心学院组织“朋辈心理委员提升训练”、体育学院组织“大学生运动俱乐部”、机械工程学院组织“智能+”、生工学院组织“品茗、品酒、品人生”等,实现学科间优势互补,助力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联建支部要围绕联建目标,研究制定《跨校区支部联建年度工作计划》《跨校区支部联建建设目标考评制度》和《跨校区支部联建工作联络制度》等管理办法,编制青年成长手册,定期召开跨校区支部联建工作“通气会”保持信息通畅,动态掌握联建工作实施情况和青年思想动态,促进联建人员的思想融合。跨学科支部联建可以从组织层面加速学科融合,青年学生在接触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同时,不仅调动学习兴趣和丰富知识储备,更激发了创造性思维,拓宽了学术视野并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线上线下平台联建,促进数字校园构建。多校区办学高校党建要大力推进线上、线下平台联建,强化党建阵地交互融合。利用数字技术,搭建在线红色学习平台、交流互动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以学校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充分挖掘党建育人资源。定期发布党建动态、地方红色资源和学校校史校情等信息;利用图文、动漫、播客、微电影等信息载体,构建符合当前学生特点的教育话语体系。同时,优化线下平台功能布局,规范场地布置,营造贴近青年、服务青年、引领青年的良好氛围。以线上线下平台联建,密切党组织与青年之间的联系,用动态青年教育评估做好全过程培养,提高党建育人实效。

(四)党支部与团支部联建,促进党团组织协同发展。多校区办学高校可选择党支部与团支部联建,邀请联建团支部的部分优秀团员参加主题党日活动,将党建工作与青年社会实践等活动结合起来,更好地凝聚青年,为青年成长成才服务,促进党团组织共同发展。以党建带团建,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促进桥梁纽带作用的发挥,党团组织互联共建既可以为学院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也是学院党团工作协调开展的重要手段,更能助推基层党团组织改革发展。通过各项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团员和青年群众积极向党团组织靠拢,增强党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

结语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高校要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教育的规律和青年的特点。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加快推进高校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青年力量。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校区办学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