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径通幽 品艺术 学语文

2023-03-14王海燕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试教月光曲贝多芬

王海燕

今天来给大家讲讲界牌中心小学语文团队为瞿静老师执教《月光曲》的磨课经历。

一、寻找目标研读之径

瞿静老师这节课原来的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莱茵河、入场券、幽静”等词语,并会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2.借助语言文字,联系生活,想象文字描绘的画面,感受《月光曲》的美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3.感受音韵,依据音律的变化和学习支架展开想象,提升鉴赏和表达能力。以上目标是传统目标,课上下来觉得平淡无奇,学生感受不到文字之妙、艺术之美、艺术之趣。

界小语文团队聚在一起磨课。陈卫东老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从大单元的任务群角度出发,把《月光曲》置身于单元的大任务群的一个子任务群。我们觉得他的设想很好,就决定尝试一下。六语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体验艺术之美,意在指导学生通过对不同文体和不同艺术内容文本的阅读,感受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艺术形式所散发出来的独特艺术魅力,提高审美品位,并能通过艺术看到其背后的人文精神之美与人类文明的智慧之光。我们觉得《月光曲》在整个单元中承载的任务:即文字到音乐的任务。我们原来没能思考整个单元是从哪几个角度来阐述艺术的。那我们可以以艺术之旅为主线,把《月光曲》作为一个站点,于是我们就先构建了整个单元的任务。在上课的时候,我们觉得这么一改,真是画龙点睛,听完再次试教,觉得眼前一亮。

磨课开始的时候,我们想到了两条思路:一条是走近贝多芬,聆听大师心声,感受艺术之美;第二条路是采用跨学科的任务群教学,我们就两种思路各由一个团队去钻研,形成了两份可操作的教案。一条是走近贝多芬。主要构想是:搜集大师材料,了解大师背景;诵读动人故事,聆听大师心声;倾听优美音乐,猜想大师创作情境。第二条路是采用跨学科的任务群教学,主要构想是:听名曲,知心声;听月光曲,读故事;听二泉映月,猜心声;听名曲,吐心声。一起碰头的时候我们一致觉得还是第二种构想比较契合单元的语文要素。因此我们决定集中精力钻研第二种设想。

经过多次磨课,我们团队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背景,感受《月光曲》描寫的画面变化,体会语言的精妙;2.学习《月光曲》的写法,模仿听音乐写画面,学会表达;3.开启艺术之旅。这样,我们就把单篇《月光曲》置身于第七单元大任务群下的一个子任务群,教学创意表达各个课时任务亦是形成本课时的教学微任务群。任务群观念下的教与学往往能呈现出情境化、功能型、多样化、螺旋式上升的勃勃生态样貌。

二、寻求重点难点突破之径

设计出了教案后,瞿静老师又一次试教。基本思路是:1.倾听《高山流水》感受知音;2.读故事了解创作背景;3.倾听《月光曲》想象画面;4.播放《二泉映月》写画面。我们想找到画面与文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阅读描写《月光曲》的文字想象画面,再让学生通过音乐想象画面,并学会表达。找到音乐与文字之间的联系。可是试教下来,问题一大堆:学生对于《月光曲》画面的想象不到位,概括不到位;把重点放在画面上,音乐和画面结合不起来。在试教中我们发现小孩子不会想象。学生对于贝多芬为什么弹,为什么一弹再弹理解不到位,从曲调的变化来感知贝多芬心境的变化太单薄,我们所期待的文字——音乐——画面——创意表达的效果出不来。这可怎么办?这时候,我们团队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陈卫东主任说,对于《月光曲》画面的想象不到位可以加思维导图,江志伟主任说针对学生对于贝多芬为什么弹,为什么一弹再弹理解不到位,从曲调的变化来感知贝多芬心境的变化太单薄,我们可以搜集贝多芬的生平故事来引导学生感受大师的心路历程。我们就搜集了很多贝多芬的资料,从中挑选了有用的资料引导孩子来理解,原来贝多芬出生贫苦,他二十几岁的时候耳朵失聪,后来双耳失聪,他非常同情穷苦人民。这么一补充资料,贝多芬这个人物形象就在学生的心中立起来了,他的心境孩子也通过抓关键语句感受出来了:好奇——感动——激动——平静。

调整过教案后,瞿静老师又一次试教,效果比开始的时候好点,但是有几个问题:1.如果读故事了解创作背景和想象画面的两部分平均使用力气,感觉教学时间不够,如果弱化创作背景,强化月光曲画面的想象教学又觉得很突兀,感觉曲子的内涵揭示不出来;2.《二泉映月》的内涵太丰富了,学生缺少生活阅历,写不出曲子所要表达的内涵。针对这些问题,大家纷纷献计献策。黄华萍老师很兴奋地说:“盲姑娘只是听贝多芬弹了一曲,就猜出他是贝多芬,可见盲姑娘也是贝多芬的知音啊。这不正好跟钟子期和伯牙联系起来吗?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盲姑娘也是贝多芬的知音啊!”我们纷纷拍案叫绝,这样课的前后联系就紧密了,知音的内涵也揭示出来了。往往一个好的点子就是在碰撞中不经意间诞生的。针对学生听了《二泉映月》写不出画面和体会不出作者心路历程的问题,我们觉得只能换曲子。有的老师说换《赛马》,因为它曲调变化鲜明,学生容易想象,有的老师说换《空山鸟语》,后来我们就决定两种曲调都各试一次,看看哪种学生容易写,写下来效果好。经过再次试教,我们一致认为还是《空山鸟语》好,因为曲调优美,内涵丰富,孩子也容易想象出画面来。

后来去华南试教,但效果并不好,整个课堂显得单薄,层次混乱。我们整个团队又连夜磨课,最终确定为了突破第九自然段“想象画面,听懂旋律”的难点,设计以下基本活动路径。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思考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2.把音乐与画面匹配,呈现画面,发现画面的变化,想曲调的变化,拓展的时候就是听曲调变化,去想象画面,并写下来。曲调变化,画面变化,心境变化,紧扣变化做文章。3.默读第九自然段,画出描绘《月光曲》景象的语句,和同桌交流自己读出的画面。潜移默化地以文本潜藏的文字和音乐之间的对应关系帮助学生在心中建立景象,发挥想象,体悟文字和音乐的融通。以想象为学生的语言生长搭建阶梯,架构连接文本和音乐的桥梁。再次试教下来,我们感觉整个课堂比原来饱满了很多。当《月光曲》那富有变化的旋律响起,月光照亮了孩子们的脸庞,音乐滋润了孩子们的心田,孩子们生成了言语,学会了表达。通过瞿静老师的课,我们能感受到孩子们在示径课堂中的成长。

我们的设计意图是紧扣单元核心要素,提炼单篇文本价值,深度建构训练目标,让教学设计剑指言语智慧,希望孩子能够读懂《月光曲》的文字内涵,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而自己学会欣赏音乐,描述音乐。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感知历练、研磨表达,促进言语智慧的发展,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打好基础。这正好跟我们示径课堂的理念相吻合:打开门,指条路,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到创造性地学。

作者简介: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界牌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试教月光曲贝多芬
亦远亦近贝多芬
“读”好《月光曲》,教出语文味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月光曲
月光曲
闲话“裸课”
试教,你怎么看?
张雪门幼教实习思想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