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来源、生成背景和发展向度
2023-03-13邓姣姣
邓姣姣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理论,继承了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有关文化的重要论述,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应了新时代国内国际形势发展和完成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是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为新时代新征程深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将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逻辑;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A81;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3)06-0018-06
基金项目: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伟大抗疫精神及其弘扬机制研究”(22ZDA093)。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開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顺应了时代所需、群众所盼,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中展现了强大的真理力量。“这一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世界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1]习近平文化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与文化根源,是顺应时代发展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当前,全国范围内正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从学理上深入探究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来源、生成背景、发展向度,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来源:汲取与传承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理论,继承了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有关文化的重要论述,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一)汲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文化思想体系,但不乏有见地的文化理论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信件和讲话中有许多地方论及“文化”“精神”“文明”“意识形态”等相关理论,揭示了文化的内涵、本质和作用,揭示了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我们正确认识和推进文化建设具有普遍的指导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的许多论断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马克思指出:“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2]他强调:“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3]在马克思看来,文化具有阶级性,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他认为,物质生产决定文化形态,文化是意识的重要表现形式;人民群众掌握了科学的理论之后,可以将理论转换为物质的力量,这一过程充分凸显了文化的重要作用。恩格斯也强调:“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4]他要求:“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的存在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政治、私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5]。列宁特别强调文化的作用。他指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基础的经济和政治手段足够了。缺少什么?缺少文化、缺少本领。”[6]他强调无产阶级要牢牢掌握文化的领导权,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他指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加强。”[7]他肯定文化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他指出:“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没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能完成这项任务。”[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有着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出身于革命家庭,从小就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曾回忆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他通过勤奋读书与辩证思考认定马克思主义是真理。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同青年学生交流时提道:“那时候我读了一些马列著作,15岁的我已经有了独立思考能力。”[9]在后来的求学生涯中,他更是系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充分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理论的精髓,处处贯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人民至上,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10]176此外,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了列宁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注重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可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理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继承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等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有关文化重要论述
中国共产党向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等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有关文化重要论述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同志是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典范,他的文化思想中包含了文化的作用、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等丰富内容。首先,毛泽东同志指明了文化对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性,认为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发展水平要与人民的文化需求相适应。其次,毛泽东同志认为要充分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发展无产阶级文化。他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1]对于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他强调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继承。最后,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针。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明确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强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突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他把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他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12]他提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13]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明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等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有关文化重要论述是极其丰富的。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吸收了他们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成果,如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弘扬了他们高度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传统,强调要主动承担起其中的政治责任。他指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都强调党委领导同志要亲自抓新闻舆论工作。”[10]49总之,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等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有关文化重要论述为理论基础,赋予了它们新时代的内涵和价值,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延续下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1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极为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和民族精神养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的重要理论来源。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深刻的治国理政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推进社会发展和防止社会退步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主张学习我国古代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他指出:“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15]88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实践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结借鉴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内涵。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①“不信不立,不诚不行”②“待人以情,真意浃洽”③等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热爱祖国、诚实守信、真诚友善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深入中华民族的丰富精神世界,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积极乐观、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文化根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生成背景:科学把握国内外新形势和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的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加速演进,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都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回答好新时代发展什么样的文化、怎样发展文化这一时代课题。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一)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从我国发展的内部环境看,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伟业,不仅需要经济发展的保障,也需要文化力量的支撑。文化興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伟大的梦想,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首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强思想保证。思想属于意识的范畴,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推动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发展,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期需要正确的、坚强的思想保证。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其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精神力量。“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1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来支撑,热爱祖国能够把中华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改革创新能够推动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勇往直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会面临精神懈怠的危险,这就需要用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指导,从而战胜精神懈怠危险。最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有利的文化条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思想保障。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二)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
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相较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科技等国家硬实力而言的专有名词。国家文化软实力以文化、价值观念、国际话语权和国家形象等形式呈现,体现了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当中的深层内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来源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价值观念和人民道德水平等多个方面。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关系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极为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多次论述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7]35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8]36。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10]201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我们要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19]从目前来说,提高国际话语权是党和国家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如何把一个充满自信、和平共处、与人为善的中国介绍给全世界,使世界人民客观地看待中国,是塑造良好中国形象的迫切要求。只有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打造好中国名片才能更好地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顺应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应运而生。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题中之义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独特优势是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最重要的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指导新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100多年实践的历程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8]14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得出来的重大结论。新时代新征程,深刻把握这一重大政治结论,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极为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那就是“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18]15-16。回顾中国共产党100多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包括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是顺应新时代我国发展需要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等一起,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极大地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新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表明了指导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科学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
三、发展向度: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1]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开放的、科学系统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充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精准的战略眼光、坚定的文化自信,深入论述了文化建设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团结中华民族、提振党员干部精神状态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方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从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参加与文化相关的工作会议可以看出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参加两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出席文艺、新闻舆论、哲学社会科学、高校思想政治、文化传承发展等与文化相关的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此外,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到曲阜孔庙、敦煌莫高窟、武夷山朱熹园等文化古迹进行考察,多次发表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記多次阐述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并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提出了许多新论断。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5]14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郑重提出文化自信。紧接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7]32的要求。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用“九个坚持”充分概括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要求,强调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观点在实践总结与理论探索中不断充实。
(二)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两个结合”这一重大论断,阐述了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要论断进一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内涵。“两个结合”一经提出,就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前沿问题。“两个结合”的提出,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成果已经成熟。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结合”进行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阐释。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五个方面重点部署文化建设工作,要求“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18]15。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对“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进行了整体性、系统性阐述。“两个结合”的提出有着重大意义,“第二个结合”是党的历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极大地拓宽了我国文化发展的空间。“两个结合”内容十分丰富,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系统阐释,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更加丰富和充实。
(三)随着实践的深入将不断丰富和发展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大事件。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深刻总结,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充实。习近平文化思想除了有实践经验的总结,具体工作的部署,还有一系列文化发展观点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21]。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具体内容来看,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思维开放性,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包容性,继承了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等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有关文化重要论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还将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推进不断丰富和完善。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22]。因此,要不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宣传和研究,自觉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
注释:
①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来,梁启超把顾炎武的这一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出自北宋时期程颢、程颐的《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
③出自南宋时期岳珂《潘子贱改月帖赞》。
参考文献:
[1]张烁.蔡奇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2023-11-08(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92.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7.
[6]列宁.列宁选集:第四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99.
[7]列宁.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27.
[8]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94.
[9]卫庶,赵鹏飞.他是黄土地的儿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5-17(3).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1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95.
[1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59.
[14]郑德荣,邱潇.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历史渊源与思想精髓[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7):55-60,92.
[15]习近平.论党的思想宣传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16]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
[1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8]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19]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0.
[20]慎海雄.坚信笃行好学能文以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J].求是,2023(20):44.
[21]《人民日報》评论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论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N].人民日报,2023-10-11(1).
[22]张烁.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N].人民日报,2023-10-09(1).
责任编辑韦荣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