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密度对油松幼苗生长性状的影响
2023-03-13赵晓妍清水县自然资源局尖山林场甘肃天水741400
●赵晓妍(清水县自然资源局尖山林场 甘肃 天水 741400)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Carr.)为松科松属针叶常绿乔木,是我国造林的先锋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油松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寿命长,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能够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良土壤,在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近年来,随着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林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实现科学经营,增强生态功能成为目前的发展方向[2]。人工造林是目前生态建设的主要方式之一,与天然林相比,人工林的结构稳定性和适应性较差,但是生长速度快,效益明显。油松是人工造林的重要树种,在栽培管理中,油松的生长受到气候、土壤、管理等多方面的影响[3],大量研究表明,造林栽培密度是影响油松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的密度是保证群体结构和资源分配的基础。本试验以油松为材料,研究不同栽培密度下油松生长状况差异,以期为促进油松生态林发展和油松人工林造林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及材料
试验于2021年在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进行,该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年降水量564.5 mm,日照时数2166.5 h,无霜期173 d,夏季温和而短促,春秋相连,雨热同期,冬季不寒冷而漫长。供试油松材料为2年生容器苗。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5个栽植密度,分别为45 000株/hm2(处理1)、40 000株/hm2(处理2)、35 000株/hm2(处理3)、30 000株/hm2(处理4)、25 000株/hm2(处理5)。每个处理面积400 m2,每个处理3次重复,所有幼苗于2021年4月初进行移栽,在9月中旬进行调查分析。
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1.3.1 油松幼苗树高、地径和冠幅的测定各处理于9月中旬选择长势一致的10株幼苗进行测定,分别用卷尺测定地上部树高,用游标卡尺测定地径,冠幅测定用卷尺分别测定生长点东西和南北长度,计算平均值。
1.3.2 根系生长的测定在9月中旬,各处理选择3株长势一致的油松幼苗,将植株连根挖出,用清水冲洗根系表面的土壤,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后,用根系扫描仪(LA-S)分段测定油松幼苗根系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平均直径。
1.4 数据分析
测定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SPSS 17.0版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釆用Tukey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栽培密度对油松地上生长指标的影响
不同栽培密度下油松幼苗地上生长状况,见表1。
表1 不同栽培密度下油松幼苗地上生长状况
由表1可知,不同栽培密度下油松生长状况不同,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油松的树高、地径和冠幅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排序为处理5>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处理5达到最大值,树高、地径和冠幅分别达到71.43 cm、15.22 mm和38.44 cm。处理4与处理5的树高、冠幅不存在显著差异,处理3与处理4、处理4与处理5的地径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见降低油松的种植密度能够促进植株发育,当降低到一定水平时,继续降低栽培密度,对油松树高、地径和冠幅的影响不显著。
2.2 栽培密度对油松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不同栽培密度下油松幼苗根系形态,见表2。
表2 不同栽培密度下油松幼苗根系形态
由表2可知,不同栽培密度下油松根系形态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栽培密度的降低,根系总长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处理5达到最大值,处理4与处理5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处理间差异均显著。根系表面积排序为处理5>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处理3与处理4、处理4与处理5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根系体积变化趋势与根系总长相似,在处理5时达到最大值,处理4与处理5不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栽培密度的降低,平均直径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处理3与处理4、处理4与处理5不存在显著差异,处理2与处理3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见,随着密度的降低根系形态各指标呈增加的趋势,当达到一定水平继续降低密度,则对根系形态的影响不显著。
3 结论
设置5个油松栽培密度,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油松幼苗树高、地径、冠幅根系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平均直径呈逐渐降低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处理4和处理5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处理4密度对油松群体间抑制作用较小,因此,30 000株/hm2是油松幼苗较为合理的生长密度。
4 讨论
栽培密度对植株生长有显著影响,密度对植株生长的影响,首先是通过调节群体结构来影响群体对光照、温度、水分的利用率,从而决定干物质的积累和运转,有研究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树木株高变高,地径和冠幅增加。其次,密度的改变还会影响植株间的空间结构,从而改变植株横向和纵向的生长[4]。研究表明,随着栽培密度的降低,油松的树高、地径和冠幅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主要是由于密度的降低,增加株间的透光度,植株吸收的养分增加,促进地上部光合作用的协同,从而促进植株生长。本研究中处理5达到最大值,但是处理4与处理5的树高、地径和冠幅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因此,降低油松的栽培密度能够促进植株发育,当降低到一定水平时,继续降低栽培密度,对油松树高、地径和冠幅的影响不显著,当栽培密度为密度为30 000株/hm2时,油松幼苗长势相对较好。
栽培密度与根系生长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根系构型是影响地上部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5]。本研究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根系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平均直径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处理4与处理5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栽培密度为30 000株/hm2时,根系空间构型较为合理,说明随着密度的降低,根系形态指标呈增加的趋势,当达到一定水平而继续降低密度,对根系形态的影响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