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生物制剂防治甜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2023-03-13刘树艳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山东枣庄277100
●刘树艳(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山东 枣庄 277100)
甜瓜白粉病是甜瓜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多由单囊壳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Schlecht.Ex Fr.)Poll.]致 病[1],目 前 基 本 明 确 我 国 甜瓜白粉病的主要病原是瓜类叉丝单囊壳菌(Podosphaera fuliginea)[2]。该菌在10~35℃条件下均可侵染,最适温度为 23~28℃,湿度大于90%可加速发病,潜育期一般4~5 d。该病属于气传病害,在甜瓜全生育期都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柄和茎蔓。从幼苗子叶感病,一个生育期都很难清除。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稀疏粉末状病斑,叶片背面和正面均可发生,背面发生较多。发病后期,病斑连接成片,布满整个叶片,霉层较厚,严重影响叶片光合作用。该病流行速度快、危害重、防治难,甜瓜尤其是甜瓜小苗对多种药剂敏感,特别是含有硫悬浮剂类的药剂,会对甜瓜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此次开展甜瓜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利用几种植物源及微生物制剂进行对比,以筛选出安全、有效的防治药剂。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制剂
百粉五号生物菌剂悬浮剂,有效活菌数≥2亿,200 mL/瓶,登记证号:微生物肥(2018)准字(3098)号,安徽省国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蛇床子素,1%微乳剂,农药登记证号:PD20182865,云南南宝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复方中草药调理液,1000 mL/瓶,山东源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处在试验研究阶段)。
复方中草药保护液,1000 mL/瓶,山东源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处在试验研究阶段)。
普鑫壹千亿(地衣芽孢杆菌),有效活菌数≥1000亿/g, 200 g/袋,登记证号:微生物肥(2018)准字(4569)号,山西普鑫药业有限公司。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1年3月在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西王庄镇镇园蔬菜合作社大棚内进行。试验地块土层深厚,通气性良好,土壤pH 6.8,含有机质1.1%、全氮0.1%、碱解氮61 mg/kg、速效磷4.9 mg/kg、速效钾42.7 mg/kg。排灌条件较好。年平均气温13.9℃,1月平均气温-0.9℃,7月平均气温27.2℃,≥10℃年平均活动积温4595.5℃。年日照时数2367.9 h。平均年降水量850 mm。终霜日为4月7日,初霜日为10月24日,无霜期199 d。日光温室大棚,大棚长100 m,宽12 m,种植行1.5 m×10 m,株距45 cm,该棚第一年种植甜瓜,甜瓜品种为“博洋9号”。处理时植株有5~6片叶,白粉病出现零星发病中心,多分布在子叶与第一、二片真叶背面,正面较少,由于没有吊蔓,种植户没能及时发现并治疗。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30 m2,3次重复,叶面喷施方式,叶片正面及反面均匀喷雾。
处理1:清水对照;
处理2:百粉五号(200 mL/瓶),稀释300倍;
处理3:蛇床子素150~180 mL/亩,稀释500倍;
处理4:复方中草药调理液菌剂,稀释250倍;
处理5:复方中草药调理液菌剂+复方中草药保护液(营养液),稀释250倍;
处理6:普鑫壹千亿(地衣芽孢杆菌),稀释500倍。
每隔5 d施1次药,每次施药安排在下午闭棚前。
1.4 调查方法
依据GB/T17980.110—2004标准,每小区随机调查5株,每株调查5片叶,以每一叶片上病斑面积在整个叶片上占比分级, 记载调查的叶片数、病叶数及病级,计算药前病情指数,了解发病基数。每次施药5 d调查药前标记叶片的病斑情况,计算药后病情指数及病情指数增长率,计算防治效果。病情指数及防效计算公式[3]:
病情指数=∑(各级病斑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
病情指数增长率(%)=(施药后病情指数-施药前病情指数)/施药前病情指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增长率-药剂处理区病情指数增长率)/对照区病情指数增长率×100。
白粉病发病分级标准为(以叶片为单位):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甜瓜白粉病病情指数变化情况
不同处理施药前后病情指数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处理施药前后病情指数变化情况
每次施药后5 d调查病情指数,从表1可以看出,各个处理每次施药后病情指数都呈增长状态。第一次施药后5 d增长幅度最大,其中,处理1增幅达159.10%,处理2增幅为125.72%,处理3增幅为95.62%,处理4增幅为117.97%,处理5增幅为108.87%,处理6为100.20%;第二次施药后5 d病情指数增幅放缓,其中处理1增幅为69.20%,处理2增幅为48.89%,处理3增幅为26.40%,处理4增幅为41.95%,处理5增幅为38.99%,处理6增幅为46.13%;第三次施药后5 d不同处理病情指数继续增长,其中处理1增幅74.81%,处理2增幅46.00%,处理3增 幅21.67%,处 理4增 幅37.28%,处理5增 幅48.45%, 处 理6增 幅17.13%。3次施药后病情指数增长幅度均以处理1最大。
2.2 不同处理甜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不同处理甜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见表2。
表2 不同处理甜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单位:%
由表2可知,第一次施药后5 d,处理3(蛇床子素1%微乳剂)防效最高,为39.90%,其次为处理6[普鑫壹仟亿(地衣芽孢杆菌)],防效为37.10%,再次之为处理5(复方中草药调理液菌剂+复方中草药保护液),防效为32.89%。处理2(百粉五号)防效最差,仅为20.96%。
第二次施药后5 d,各处理防效均有所提升,处理3(蛇床子素1%微乳剂)防效最好,达61.90%,其次为处理6[普鑫壹仟亿(地衣芽胞杆菌)],防效为50.88%,再次之为处理5(复方中草药调理液菌剂+复方中草药保护液),防效为43.65%。处理2(百粉五号)防效最差,为29.37%。
第三次施药后5 d,处理6[普鑫壹仟亿(地衣芽胞杆菌)]防效提升幅度较大,且防效最佳,为77.14%,其次为处理3(蛇床子素1%微乳剂),防效为71.09%,这两者防效均大于70%。其他处理防效均低于60%。
2.3 安全性观察
每次施药前后观察各药剂处理区对甜瓜叶片、茎蔓等生长情况,未发现药害症状,甜瓜生长正常。
3 结论与讨论
在甜瓜管理中,白粉病是普遍发生而且很难控制的病害之一,甜瓜在吊蔓之前,叶片匍匐在地,该阶段叶片发生病害,农户一般不注意,尤其是病害发生在叶片背面,更难发现。当发现时已经错过了初发阶段。由于真菌性病害在环境适宜时蔓延较快。在生产中有的农户选择在中午高温时间段通过短时间闭棚达到升温目的,但破坏了孢子活性,容易对甜瓜造成高温伤害,且易引发病害,影响生长。
目前生产上防治甜瓜白粉病的药剂较多,但是安全、高效、无副作用、不易产生抗药性的药剂不多。本试验筛选植物源类药剂和生物源类制剂,通过田间防效调查发现,使用不同制剂防治甜瓜白粉病,各处理病情指数均处于不断上升状态。因背面难以施到药液,造成药前与第二次施药后的病情发展仍然较快。第二次施药时瓜蔓长至8~9片叶,已经吊起生长,第三次施药增加了喷液量,不仅喷施叶片而且对地面进行喷洒,原发病叶片孢子堆在不同程度的增加,不同的处理新生叶感病程度明显不同,1%蛇床子素微乳剂和普鑫壹仟亿处理区病情指数增长相对缓慢,说明这2种药剂对白粉病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且3次施药后田间防效大于70%,对作物安全。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发现植物源药剂1%蛇床子素微乳剂和微生物制剂普鑫壹仟亿(地衣芽胞杆菌)对甜瓜白粉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有助于减少农药残留,降低抗药性产生风险。蛇床子素对施药环境限定条件较少,但需要避开高温和阳光直射,阴雨天气和连阴天不适合大棚内施药。普鑫壹仟亿(地衣芽胞杆菌)由于是纯生物制剂,活性菌的存活对环境条件要求相对较高,因此需要注意施药时间,晴天最好避开高温和阳光直射时段,尽量选择在下午放闭棚前施药。早春若遇下雨或连阴天,施药容易增加棚内湿度,会加重病害发生,此时喷施化学药剂效果不理想,但喷施普鑫壹仟亿(地衣芽胞杆菌)效果反而较好,因棚内湿度大功能菌能更好地繁殖。也可喷施干粉,实现以菌抑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