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2023-03-13李舒
李舒
“双减”旨在通过优化作业布置,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关键是对作业设计进行优化和重构。
长期以来,语文作业多且侧重于机械性的抄写、背诵,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难以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因此,优化和重构语文作业设计势在必行。笔者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语文作业设计要做到三个“注重”,突出“四性”。
注重形式,突出趣味性、多样性
教师要想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要改变传统作业模式,不局限于抄抄写写,大胆进行优化作业设计的实践,丰富作业形式,兼顾听、说、读、写、演、画,让学生在做作业时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动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于低年级,可设计一些游戏类作业。比如,针对拼音学习枯燥无味的情况,教师可以设计互当“小老师”的游戏。一个读拼音,一个当“小老师”,互考互问,學生在角色互换中兴趣不减,体验着当老师的成就感和学习的乐趣。这样把知识的学习融入游戏,事半功倍。
对于中高年级,可设计课本剧、故事会、辩论赛等形式的作业。比如,在学习了课文《晏子使楚》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三人一组,每组表演一个故事,在表演的过程中注意晏子和楚王对话时的语言、神态、动作,把晏子的机智灵活、勇敢无畏、临危不乱表现出来,通过表演加深学生对晏子的了解。
注重“大语文观”,突出创新性
传统的作业模式基本是固定的。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借鉴教材课后习题或者其他教辅资料进行作业设计,缺乏创新性。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厌倦情绪,导致课后作业失去原有的价值。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大语文观”,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后作业,使课后作业具有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习了《白桦树》一课后,教师可以围绕文中关于白桦树的描写,要求学生上网进行“云旅游”。学生搜集有关白桦树的图片,观看白桦树的外观形态,了解白桦树的生长习性,并与文中的描写进行对比,阅读课外文章《美丽的白桦林》,或者自己写一篇有关白桦树的小短文,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印象,培养了良好的审美能力及对文学的鉴赏能力。这种课后作业能够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完成任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注重学生基础,突出层次性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不同,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是分层布置作业的前提。教师要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设计作业,用作业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例如,在讲授《蟋蟀的住宅》一文后,我分别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试题:一是基础题——掌握课文要求的生字、词语,叙述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提高题——蟋蟀对自己的住宅有什么样的要求?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蟋蟀的住宅?三是拓展题——观察一种小昆虫,写一篇小短文,注意写出这种昆虫的特点。对于学习待提高的学生,我要求他们主要完成基础题,并且强调正确率,对于提高题,根据他们的具体能力尽力而为,拓展题则不作具体要求。对于中等生,我要求他们基础题达到基本正确,提高题写出大部分,拓展题尽量观察仔细,抓住特点写。对于优等生,我要求他们基础题基本不出现错误,提高题概括准确,拓展题围绕昆虫的特点条理清晰,行文流畅。
总之,“双减”减的是作业的“量”,同时要求提作业的“质”,这就对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只有做到趣味性、多样性、创新性,坚持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才能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