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2023-03-13潘云祥
潘云祥
数学课程的设置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并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这个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阶段,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愿意主动学习和思考知识,并且学会自主预习和复习,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融入趣味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融入趣味元素,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全身心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和课程目标,设计符合学生个性发展、认知能力和思维特点的趣味教学内容,消除学生的排斥心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意义,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逐渐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因数和倍数”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专注于课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兔子分萝卜的教学动画,即有36个萝卜要被放进纸箱中,且每排数量一样,让学生自行思考如何摆放。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元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有限,仅仅通过课本进行知识学习,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让学生透过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养成观察生活、联系数学、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小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小数。如果学生之前没注意的话,可以让他们在课堂结束后多多观察,发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在之后的课堂上一起分享、互相学习。这样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生活常识,还促使学生形成生活化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核心素养。
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在教學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学习能力对其进行综合能力评定,并根据结果将学生进行分组,以5人为一组,并选出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数学游戏比赛,使学生集中注意参与游戏,主动学习更多知识,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比赛中,学生通过小组内互相学习、团结互助,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并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最后通过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采用多元评价,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作为教师,我们除了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他们在数学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及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教师可以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平等师生关系,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责编 马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