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所小学承担“国培”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2023-03-13寇爽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3期
关键词:国培参训骨干教师

寇爽

承担“国培”,是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郑师附小)这所正在走向百年的老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020年,郑师附小首次入选“国培”项目培养基地,目前已经连续3年承担河南省“中西部项目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建设项目——新入职教师培训”“农村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并作为协同校参与对确山县、泌阳县、汝南县的“一对一”精准帮扶“国培”项目,作为项目“访名校”基地接待各级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培训提升等,参训学员2000余人。

我们常常思考,如何在教师教育方面探索出研究与实践并存的路径,实现辐射省域内更多学校、促进教师内生式专业发展的目的呢?中小学校在承担“国培”项目上和高等师范院校有什么不同?有哪些不足和优势?我们和参训学员同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如何通过承担“国培”项目促进本校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思考,我们找到了以下切入点。

精准设定培训目标,强调“以师为本”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在教师培训中,这个“材”指的就是参训教师个体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因为参训教师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教学经历和培训经历,所以我们在培训正式开始前会采用问卷、电话访谈等形式了解学员的详细情况。

如在2021年小学数学县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我们开展了前期问卷调研,围绕师德与专业理念、学科专业知识、课堂组织与实施、课堂激励与评价、教学反思与专业发展五方面设计问卷内容,收集近百份问卷,并依据问卷分析结果精准确定培训目标,为培训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

科学构建培训内容,强调“需求为基”

培训内容的构建,是落实培训目标、确保项目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确立培训目标后,我们不急于构建培训内容。我们认为,“国培”项目不能千篇一律,“万金油”式的培训不但让培训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会影响教师对培训的期待。

在内容设计方面,郑师附小“国培”项目核心团队首先深入研读《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将其作为构建培训内容的基本遵循。其次,核心团队把日常校本培训当作“镜子”,广泛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让他们谈谈最希望在校本研修中得到哪些帮助,反思研修内容设计方面出现的问题。最后,基于以上思考,我们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

横向看,基础要宽。参训教师拥有不同的学科背景,但如果只聚焦学科本身,就问题说问题,教师往往习得的是碎片化知识。我们在设计课程内容的时候,将课程内容模块化,分为“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实践”“文化考查”“名著导读”等,打破了学段和学科的界限。国家级教学名师、东北师范大学柳海民教授在讲授《优秀教师的关键能力》时,也从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研究水平、专业品格四个方面阐述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品质——坚实的教育理性、优质的教育教学能力、一流的教学研究和一流的专业品格。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做人之品、为师之理、从教之境和优教之缘。

纵向看,条理要清。在2022年乡村科学学科骨干教师“专业能力”模块的构建方面,我们依据“国培计划”相关项目实施指南,聚焦科学学科关键领域,加强实验教学的实践培训,并针对实验教学的常见问题展开分析,走进名师课堂观摩学习,鼓励学员开展实验教学同课异构研讨交流活动。丰富的课程内容、进阶的课程设计,为培训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系统设计培训方式,强调“多元参与”

教育家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这句名言对教师学习同样适用。

2022年12月,郑师附小承担了河南省乡村骨干教师的培训。如何让教师从被动听讲到主动学习,成为困扰“国培”核心团队的最大难题。这时,学校连续多年开展的“向教育家学习”活动为团队打开了思路。团队鼓励教师通过专业阅读学习孔子、陶行知、杜威、苏霍姆林斯基和赞可夫的思想,并通過多种形式交流心得,收获颇丰。

对于教师培养,不仅应该培训教师的专业技巧与方法,还应该磨炼教师的心性,使其形成育人理念与思想。“养”是一个长期积累、逐步渗透的过程,需要工具和设计,更需要教师的亲身参与、积极体验。因此,我们尝试以“经典阅读”为抓手,以全程贯穿、全员共读、专业领读为方式,以读、议、晒为过程,带领参训教师从怀特海《教育的目的》出发,为参训教师打开一扇持续自我学习的大门。我们期望,阅读能延展培训的时间与空间,让理论与实践在读书中交汇成教育智慧,让更多参训教师因阅读而点亮自己的专业之灯。参训教师董会娟说:“郑师附小呈现的特殊培训栏目——《名著导读》,开启了我的‘国培’幸福之旅,书香浸濡和深度思考贯穿了这难忘的13天学习生活。”

跟踪实施培训评估,强调“行为导向”

评估是质量的保障。参训教师学习后的教学行为是否改进,是“国培”项目评估的关键。经过3年的探索,我们形成了以关注学员“行为导向”为核心的“导师跟踪评估制”,成为不断改进优化“国培”项目实施的重中之重。

郑师附小在助力教师差异化发展方面的主要举措是构建梯级教师发展队伍,其中专家型教师和骨干教师的数量占比达60%。依据不同学科,这部分教师成为参训学员返岗后的实践导师,负责跟踪指导、评价评估学员。自2020年承办“国培”项目至今,郑师附小数学学科已连续3年承接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训项目,学校数学资源库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一到丰富的变化。资源库的建设不仅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也丰富了学校校本研修内容,推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指出“要聚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和教育教学方法变革,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校长培训为重点,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辐射带动作用,实施五年一周期的‘国培计划’,示范引领各地教师全员培训开展”。郑师附小连续3年承办的“国培”项目均为乡村教师培训,覆盖河南省23市35县。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的毛巧利老师连续两年成为河南省科学学科乡村骨干教师培养项目导师团队中的一员,作为实践导师对学员如何有效选课、进行教学设计和课程录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和反馈。学员张慧老师参与2022年科学“国培”项目,执教主课是语文,兼职科学(这种情况在科学学科中比较常见)。由于科学教学经验不足,张慧老师一直没有信心,不能及时完成研修任务,也不能在科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学习到的策略。毛巧利老师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通过电话和微信视频一遍又一遍地用心指导张慧老师,使其将实验教学设计逐字逐句修改,课堂实录呈现一点一点地雕琢。最终,张慧老师展示出一堂优秀的实验教学课,也对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有了方向和信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关注“行为导向”培训评估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员通过“国培”项目的“外促”达到自我专业成长的“内生”。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在承担“国培”项目的路上,郑师附小的教师和一期期“国培”参训学员共同成长、进步,努力为河南省基础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系郑州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校长)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

猜你喜欢

国培参训骨干教师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构建新疆基层教师国家通用语培训体系策略研究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教育路漫漫 且行且用心——乡村校长第六期国培(郑州之行)学习感悟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幼儿教师眼中的“幼师国培”绩效评估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国培计划”实施需要协调好六种关系
领会国培计划精神 提升教师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