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融合,互补共生

2023-03-12薛晓婷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3年12期
关键词:美术笔者学科

薛晓婷

随着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发布,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这四个核心素养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根据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标修订组组长尹少淳教授的解读,在四大核心素养中艺术表现是艺术学科所独有的素养,而审美感知、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是本学科与其他学科共有的,所以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被反复提及。基于这一思想的指导,美术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笔者认为个人自扫门前雪的模式已经过时,需要美术学科和其他学科互补共生才能达到。

寻访前世——寻找美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的交点

常言道“文艺不分家”,艺术与文学好比是一对孪生兄弟。在中国古代,王维、苏轼、王冕等人既是文学家也是画家。西方世界中,19世纪法国艺术沙龙里印象派画家们与左拉等文学家也是至交好友。翻开东西方的艺术史,我们发现这也是文学和艺术相互启迪的历史。

两者表现方式不同,教学目的相通。美术学科旨在通过视觉造型传达感情,语文学科则是利用语言和文字传递感悟。图与文这两者虽形式不同,但究其根本都是人们内心思想的载体。在美术课堂,我们通过绘画表现对实际生活的再创造;在语文课堂里无论是文学的阅读赏析还是写作都是对于实际生活的反映和升华。这两门学科都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都要求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在教学中都以培育学生文化内涵为目的。

两者互为表里,能够相互启迪。美术和语文是艺术的两种不同表达形式,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我国古代有诗画一体的传统,讲究作品富有诗情画意。这也形成了我国国民特有的审美特征,这为美术和语文的学科融合提供了一片优秀的土壤。语文中的文字表达能够为美术提供生动形象的想象对象,而美术的绘画作品意境又能使人加深了解,产生书写和表达的欲望。

探索今生——总结美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的策略

苏轼曾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形容王维的诗句,这正是文学与画面完美融合的高妙境界。翻开两门学科最新的课程标准,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中有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语文学科则有审美创造、文化自信,这更为两门融合教学奠定了基础。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当以国家课程为基点,以课内和课外的学习作为抓手,将两门学科的相关内容进行多维度联系。

他为我用,与国家课程相融合。在苏少版美术教材里有《诗配画》一课,该内容虽然出现在美术课堂里,但需要学生对古诗有一定积累和熟悉才能得心应手地用美術表现出来。笔者将诗人骆宾王的《咏鹅》带进了课堂,学生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对这首诗歌十分熟悉,诗曰“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笔者适当提问:“鹅,鹅,鹅”这是形容鹅的数量多吗?如果是,那这些鹅之间有没有近大远小?是否存在相互遮挡?画面中主次之分吗?内容中的“曲项”和“天歌”我们该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现?“白毛”“绿水”“红掌”“清波”之间是否暗含美术中色彩表现的知识?学生通过文字带动画面的联想,将自己喜欢的诗句中的文字联想到了相应的美术语言,表现出了自己的诗配画作品。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还常常会让学生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或是请学生讲讲你的画面表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孩子们就这样想着想着,把脑海中的文字带入了具有美术意味的思考,相关的画面也就逐渐完整了起来。

我为他用,与课后活动相融合。笔者翻阅语文和美术的作业,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学习中经常有看图写话这个内容,作业内容是根据一幅图画通过观察和想象将它拓展成一段文字。而我们美术课堂里却常常以文字的形式告诉学生作业要求,请他们完成一幅绘画或一个相关的手工制作。结合苏少版美术教材里《图画和文字》《想想说说写写画画》《作文插图》《我做的图书》等内容,笔者不禁有了将这两个内容进行结合的想法。北京师范大学杨景芝教授的经历更是给了笔者一些启发,她以自己的女儿作为观察对象,有计划地让孩子用绘画记录生活,锻炼其知觉能力。想起我校语文老师常说孩子们怕写周记,内容写得不够生动,我就将把美术绘画与周记写作相结合的这个想法推荐给了她,语文老师与我一拍即合,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我们一起推出了写和画相结合的周记新要求,新作业收获了学生热烈的反响。他们上交的周记里有写有画,精彩纷呈,通过绘画孩子们加深了对写作内容的观察、了解与感受,让周记写作变得更加丰富生动。

展望未来——畅想美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愿景

牛津大学历史学家赫拉利在他的著作《人类简史》中做出预言,大意是到了2050年,今天书本上的知识在生活中几乎是用不到的。时代发展飞速,90年代我们无法想象如今的智能生活,站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未来也皆有可能。然而,笔者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属于人的文化与情感将永远值得珍视。美术学科和语文学科都具有很高的人文性,所以未来两门学科的融合在学习知识技能基础上,更需要加上人文情感的关怀。

关注地方文化。苏少版美术教材中有《玉石文化》一课,笔者在这节课的新授部分将我市城市徽标,鸿山出土的玉飞凤带进了课堂,令人惊讶的是作为无锡的孩子,学生几乎都不认识这是什么。如何让学生对几千年前的玉飞凤产生兴趣,如何拉近它们之间的距离。江西卫视有位叫陈茜的主播给了我灵感,她以不同的口吻和与江西地方文化有关的海昏侯、王勃等人用书信往来的方式进行“交流”相关视频在社交网络收获了广泛好评,笔者借鉴了她的思路在课堂伊始就播放了悠扬的乐曲,玉飞凤的生平以视频长卷的方式缓缓打开,教师步入课堂开始介绍“我是一只凤凰,来自春秋时期……千年后的阳光照耀在我身上,依旧流转出当年的光华。”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感受玉飞凤独白的过程中他们听、看、赏、思,逐渐对其产生了情感,课后笔者请学生给玉飞凤画像当作写一封千年后回信。在两封信件的一来一回间,文化在悄悄传递,通过美术表现,文化在慢慢根植。无锡地区人杰地灵,古运河上的清名桥、南下塘里的老房子、古镇里的寄畅园、倪瓒笔下的太湖山水,仅靠一个学科很难抓住其中的精妙内涵,只有将美术与语文深度融合,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了解文化、喜爱文化、传递文化。

关注学生情感。朱光潜先生在他所著的《谈美》中写过“美不只在物,也不只在人,而在于物和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并不是物为外部刺激,人被动感受,而是人借由物抒发自己的情感。”人们常言,艺术美、文学美。那语文和美术学科的融合能不能让情感的抒发做到“1+1>2”呢?笔者认为是可以的。2020年初疫情发生后,我校小梁同学被困在了湖北天门老家,当疫情就出现在她家的村庄上时小梁和班上的孩子们都感到害怕和不安,甚至还有孩子在家担心得哭了。班里的老师与同学天天依靠网络和小梁联系,那年四月无锡复课之后,每天都有一位同学负责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小梁,这一段特殊记忆让孩子们感触良多。于是,笔者与语文老师携手请同学们将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写成诗文或故事,再通过美术的方法将这些内容变成绘本。时至今日,这些学生都已经小学毕业,进入中学的学习旅程了,但那一批包含着孩子们真挚感情的绘本仍然留在我们学校里,被后来的一批批孩子认真翻看和感受。

随着新课标被广泛地学习和研究,新一轮教育改革正滚滚而来,在学科育人的视野下不管是美术还是其他学科所承担的使命除了本学科知识技能的教授,更要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学最高愿景,这大概就是庄子所说的“物物而不物于物”。我们应当以本学科为基点,将各学科融合取长补短,互补互生,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当然,在美术相关的跨教学中除了语文,数学的立体思维、音乐的灵巧律动、科学的严谨探究等都是值得融合的,这也将是我们未来的探究方向。

猜你喜欢

美术笔者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老师,别走……
创意美术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