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以商丘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03-12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培育农村

张 彬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100)

实施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先后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有效道路。

一、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现代化农业科技手段和现代化农业科技人才是实现农业技术更新发展、农村增产增收以及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驱动力”[1]。要实现乡村振兴,“推进由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向‘互联网+农业’智慧农业转变,离不开科技与人才的支撑”[2]。根据乡村振兴需要,涉农高职院校可以从几个角度加强人才培养:一是培养“懂农业、有文化、技术高、会管理、善运营”的新型三农人才,全面提升现代农民的综合素质,这是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的关键。二是培养农村现代管理人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提升农村现代治理水平。三是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培养造就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各类人才。

二、乡村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作为“国家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有农学院、牧医学院、食品工程学院三个涉农二级学院,涉农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学校与商丘市农业农村局合作,联合成立商丘乡村振兴学院,致力于乡村振兴研究及服务乡村振兴专业人才(以下称乡村人才)的培养培训。

“职业教育能够加速生产技术更新,通过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3]。学校依托现有资源,主要通过三条路径实施乡村人才的培养。一是依托商丘乡村振兴学院,通过选拔优秀学员,与商丘市委市政府合作,开办“头雁工程”培训班,开展面向基层农村管理人员的培训。二是依托校内外师资力量,开展面向农村生产经营一线的高素质农民培训。三是依托校内涉农专业,大力培养服务三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乡村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一)基层农村管理人员培训

1.明确培养目标

为了更好培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管理人才,学校与商丘市有关部门合作,开办了“头雁工程”培训班。培训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上级有关农村工作精神,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优势,以解决商丘市基层农村管理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学历不高、补充困难等影响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为抓手,提高农村管理人员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三农”管理人才队伍,为商丘市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2.做好学员选拔

选拔的学员要深入基层一线工作,辅助做好农村管理,所以学员政治素质要高,能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品质较好,能够做到遵纪守法,并且勤奋好学,在校学习成绩优秀,有从事乡村振兴工作的理想,有到农村基层艰苦环境锻炼的意愿,还要有较为强健的体魄。学员由各二级学院从在校生中推荐,然后由商丘乡村振兴学院组织二次择优选拔后,加入“头雁工程”培训班进行重点培养,培训班中表现优秀的学员,根据需要到一线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

3.优化培训内容

利用暑期课余等时间,通过为期8周的“乡村振兴战略”“农业政策学”等课程学习,使“头雁工程”培训班的学员初步了解了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与知识。与商丘市有关部门联合对拟选派进入实习岗位的学员进行为期1周的岗前强化培训,主要学习政治理论、乡村治理、涉农法规、三农工作等内容,着力提高选派人员“三农”理论和政策水平。

4.强化实践锻炼

开展暑期学员家乡农村建设调研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调研了解家乡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积极参加疫情防控志愿者、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农村户厕排查、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等活动,对调研情况做出分析发展意见和建议,提升学员调研总结能力,为做好农村工作打好基础。遴选“头雁工程”优秀学员,将其统一安排到商丘市某区涉农乡镇(街道)农村基层组织,从事文书及乡村振兴有关工作。其具体工作是: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协助配合村党支部书记开展各项工作,深入宣传、贯彻、执行党的农村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各级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负责村党支部或村委会文书等工作,积极利用个人专长服务乡村振兴。

5.完善制度保障

为进一步做好“头雁工程”培训工作,学校和市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完善“头雁工程”学员选拔制度、学员培养制度、学员岗位实践制度、学员实践锻炼补助制度、学员实践期间课程学习等相关制度,保障了培训工程顺利进行。

(二)高素质农民培训

1.明确培养目标

聚焦全面乡村人才需求,进行新型农业经营与服务主体能力提升培育,着重提高农民现代农业理念、文化科技素质、生产经营管理技能和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能力,使“他们更快地成为‘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4],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做好人才支撑,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村富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2.做好学员选拔

深入乡镇、村组,开展农业企业和合作组织的调查摸底工作;深入了解学员信息及培训需求,掌握新型农场经营与服务主体的现状,建立潜在学员信息资源库。加强政策宣传,密切与对口扶贫乡镇沟通;通过专业合作社微信群等渠道,拓宽学员遴选渠道;重点面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种养大户、小微农企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等从事种植、养殖产业的人员,遴选符合要求的培育对象。

3.加强学员管理

培训班实行小班制(每班学员不超过50人)。各培训班指定一名教师作为专职班主任,负责培训班班级的管理。通过学员选举,产生班长和小组长,并组成班委会,加强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自我管理。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班主任经常与学员沟通交流,了解听课情况,及时解决学员提出的各种问题,保证整个培训工作有序进行。制定完善班主任制度、班委会制度、学员守则等班级管理制度,规范高素质农民培育秩序。严格执行学员考勤和请假制度,组织学员按时上课,认真做好学员上课签到和教师上课签到。

4.充实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满足新型农场经营与服务主体能力提升较高的文化素质、管理经验和专业技能的需求。选择省内知名专家和教学能手,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育师资库。在专业能力课教学方面,从师资库中选取知名专家作为授课教师,针对学员需求,实施精准培育。突出做好高效种植业和绿色食品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新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讲授,让学员学习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信息化手段、经营管理等内容。

5.优化培训内容

培训课程体系规划为综合素养、专业能力、能力拓展三个模块,以提高高素质农民生产经营管理能力为目标,促进主体规范发展、带动小农户发展致富。综合素养课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农业通识知识、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知识、文化素养知识等课程;专业能力课包括种植(养殖)生产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营销、金融保险、绿色发展等课程,突出产业融合、电子商务等课程;能力拓展课,根据培训对象需求,结合河南河南省农科院实习基地、山东省兰陵现代农业产业园考察等进行课程设计,注重案例讨论、观摩交流等方式的考核,侧重学员生产经营和管理能力的培育。结合新型农场经营与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的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注重实施针对性、实用性培育。培育内容侧重产业发展、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创新创业等方面知识,围绕“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总体要求,细化培育环节、创新培育方式,提高培育质量。

6.科学安排实训实习与观摩交流

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实习课是由一批常年活跃在生产一线、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员来承担。进行现场教学时,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学员到实习实践场所或合作实训基地动手操作、实地体验、现场交流,引领学员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思考,并通过参与式学习、反思体会,准确把握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在培育期间,安排学员到小麦良种繁育基地、草莓生产基地、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智慧农业、家庭农场以及我省遴选的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研基地、山东省兰陵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进行实践实习,考察保护地蔬菜的生产、管理、经营,培养学员种植专业技能与经营管理技能,开阔学员视野。通过现场观摩与交流,学习脱贫经验,拓宽发展思路,提升发展能力。

7.强化考核管理

加强科学考核是提升培育效果的有力措施,是检验培育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培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坚持科学、规范、严肃的原则。考核管理包括考核制度建设、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效果评价、考核检查和监督等。严把考核模块的质量,侧重于考核新型农场经营与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生产经营管理能力。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以及实施实践技能考评等多种考评方式,多层次检验学员学习成果,为合格者颁发培训证书。过程性评价包括学习期间出勤情况、遵守纪律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结果性考核侧重考核理论教学效果,以笔试的方式进行,占总成绩的35%。实践技能考评是对实践教学和实训实习效果的考核,采取技能操作、撰写实践报告等方式进行考评,占总成绩的35%。

(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1.紧密对接地区产业发展,优化专业群建设

围绕区域重点产业、重大任务和紧缺人才需求,深度融入商丘市产业发展格局,搭建“政行校企”合作平台,与区域内行业重点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校企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群设计、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施。打破以二级学院为主构建专业群的模式,构建畜牧兽医、食品加工、农学三个学院相关专业协同发展的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专业群,努力打造与商丘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省内外其他职业院校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布局。

2.校企协同,提高育人质量

搭建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平台,促进校企一体发展,逐步形成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与企业、科研机构联合成立“马铃薯产业学院”,在产业学院内共建协同育人平台、专业群发展平台、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及科研创新服务平台等,打造集“产、学、研、转、创、培”六位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新型办学实体。校企共建符合现代职业教育需求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合理使用情境化、模块化、项目化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切实贯彻“工学交替、产教融合”。结合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完善资源库建设。建设具有“教学研产”功能的校内食品智能生产加工技术实训基地,锻炼学生学习实践技能,提高企业认知、职业认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逐步实现教育、人才、产业、创新有效对接,“政行校企”共建专业、协同育人,全面提高人才实用性。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生、学校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评价机制。统筹实现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培训基地的资源共建共享,体现产教融合特点的“共建共育共成长”的“双主体”育人等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结语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校政企协同育人的育人思路,进一步明确了专业群深度融入产业群的发展思路。通过实施“头雁工程”“高素质农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多形式人才培育工程,培养了一批扎根一线服务“三农”的乡村人才,为涉农职业院校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探索了新路径。

猜你喜欢

培育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