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校企协同培育路径研究

2024-01-22张德虎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校企育人

张德虎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9)

培养服务经济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协同育人的初衷,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1-2]。高职教育增值赋能、增值培优的关键之举是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合作,这也是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3]。

高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创新理念和大力发展“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教育、职业精神的融合推进以及技术技能培养和思想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最终实现校企“双赢”发展[4-5]。

一、产教融合、课程思政内涵界定

产教融合的内涵是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高校与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等教学资料,将产业与教学紧密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让企业产生效益,让学生深入生产,让教师学到技能,校企共生共荣,共赢发展,实现产业与教学的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有利于促进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实现产业链与教育链、创新链与人才链的有机衔接,为产业企业的优质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6]。

课程思政的内涵是指为构建行之有效的“三全育人”体系,深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职院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通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同向同行,共同建设。其目的是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把意识输送、价值引导、道德培养与知识传授、操作能力有机交汇和有机融合,实现人才全方位发展[7-8]。

二、当前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如下[9-10]:

第一,专业课程大多为纯工科类课程,人文因素相对较少,融入思政元素难度较大;一些专业教师认识不到位,有畏难情绪。

第二,对大国重器、报国情怀、职业道德、职业价值等思政元素的挖掘远远不够;思政元素不充分、不系统、不贴切,与国家、社会的迫切需求存在差距。

第三,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管理单一;仍集中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传统线下课堂,渗透性教育理念不够,存在灌输意识。

第四,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思政元素融入不够准确;教学过程设计不够合理,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

第五,评价方式方法不科学,没有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有效地融入教学评价中。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汽车类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和必要性

(一)有助于深化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注重德育培养是职业院校立身之本,课程思政建设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课程思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围绕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思想政治元素和德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现知识、技能和思政素养三位一体全方位发展,从而深化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精神的融合

高职汽车类专业在目标、内容、方法、功能、职业技能培养方面与思想政治教育有诸多相似点和融通点,因此除日常专业知识技能培育外,更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与培育,在日常工作和岗位锻炼中,加深学生对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等高贵品质的理解,将其内化为自主意识和行动,实现知识技能的工具性和精神性的统一,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胜任力。

(三)有助于明确教师“教书育人”根本使命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培养,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内在的价值观念,如企业忠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等,真正承担起“教人”与“育人”的双重使命。

(四)有助于实现知识技能传授和思想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重智育轻德育,教学过程中重“授业”轻“传道”,导致知识能力与道德价值相脱节,既不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又不利于人才健康持久发展。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有效破解课程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两层皮”难题,为传授知识技能和引领思想价值同频共振提供有效途径。

(五)有助于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发展需求的无缝对接

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三教改革”为抓手,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定位、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和人才成效等方面开展。首先,学校教师深入企业,走访调研,精准掌握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其次,校企专家召开专职委会议,优化专业结构,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将行业标准、汽车生产工艺流程融入课程,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企业实践案例融入教材。最后,校企组建师资团队,从根本上解决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有力保障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四、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校企协同培育的实施策略

(一)推动顶层设计,完善“一体化”工作机制,构建课程思政校企协同育人体系

课程思政建设要坚持以“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为根本要求,深化产教紧密融合、校企协同合作,以“形成校企协同效应”为指向,实现专业知识、技能培养讲授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必须推动顶层设计,科学统筹校企双边育人力量和育人资源,以“上下贯通、左右联动、校企内外协同”的“一体化”工作机制,构建形成“思想统一、职责明确、行动有力”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二)筑牢课程建设“主战场”,构建校企协同“三课堂”思政课程教学机制和体系

第一学年(第1、2学期):该学年,学生主要以公共基础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为主。公共基础通识课程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主阵地功能,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想政治课日常教学,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品德修养相结合,把好育人根本方向,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专业基础课程则要充分挖掘“最美技术、汽车文化、专业伦理”等德育元素,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集体主义、大国工匠等精神品质。

第二学年(第3、4学期):该学年,学生主要以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学习为主,学习任务仍然在校内完成,主要以多媒体教室、超星学习通和实训室教学为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为教学载体,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导入真实生产实践案例,将岗位职业素养、价值能力等思政要点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深度和质量,提高学生岗位职业能力。

第三学年(第5、6学期):该学年,学生要入驻合作企业,开展岗位轮岗和顶岗实习。该阶段由企业师傅主导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企业师傅通过言传身教将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等思政素养传授于学生,实现学生职业素质、知识和能力的有机融合。

(三)引培并举,校企共建“双师型”课程思政师资团队

课程思政建设成败的关键是学院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和教学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教师要多参加高水平课程思政培训,提高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认识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依靠“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深入企业,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岗位技艺和能力;参加企业文化宣传和汽车生产现场培训活动,提高企业认知和岗位意识;利用学校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提高教师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组织教师带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技能大赛,提升教师的荣誉感、使命感和严谨认真态度。最后,教师在教学一线将高超的技艺和精湛技能传授给学生,企业师傅要将对职业的热爱、责任感、认同感、荣誉感和使命感以及严谨、负责、专注、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理念传递给学生。校企共建思想政治素质硬、业务能力强、育人水平高的“双师型”课程思政师资团队。

(四)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营造浓厚课程思政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的重要载体,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渠道”,是直接面向学生开展知识传授、文化传播、精神传承的重要途径。下文以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汽车制造工艺技术课程思政建设为例,进行论述。

1.校企共同确定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向

汽车制造工艺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具备“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为目标。因此,在“概述”章节,校企双导师进行授课时,导入“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内容,提炼挖掘出法律意识、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怀、自立自强、工匠精神等思政育人要素,通过合理设计,将这些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学中。在讲课中,找准切入点和学生兴趣点,从课前复习、课程导入、讲授、总结等环节将思政教学理论知识融入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培养学生思政素养和思政能力。

2.校企完善课程标准,构建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1)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思路

汽车制造工艺技术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思路是: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教育引领,结合学院“双高计划”对专业思政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具体要求,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搜集思政典型素材,精心设计融入方式,重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教学设计、考核评价等方面将思政主体点融入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过程,把精神价值与知识传授、技术能力相结合,实现人才全面发展。

(2)完善课程标准,构建课程思政目标

在对汽车制造工艺技术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对课程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将做人做事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汽车制造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以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分层次、有计划、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全过程,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挖掘汽车制造工艺技术专业课程思政目标和素材

3.校企重构教学内容,驱动知识与德育深度融合

以企业真实工作为导向,对汽车制造工艺技术课程主要讲授知识点进行细化与重构(如表2所示)。按照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要求,重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课程思政映射融入点(如表3所示),驱动知识与德育的深度融合,实现“全过程”培养学生。

表2 重构汽车制造工艺技术专业课程具体内容

表3 汽车制造工艺技术专业课程思政融入点与成效

续表3 汽车制造工艺技术专业课程思政融入点与成效

4.校企优化教学实施过程,提高思政育人水平

以汽车制造工艺技术课程中工艺模块四“汽车总装工艺”中的项目三及“检测工艺”的子项目为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过程包括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教学、课后拓展,具体如表4、表5、表6所示。

表4 课前自主学习教学实施过程

表5 课中教学实施过程

续表5 课中教学实施过程

续表5 课中教学实施过程

表6 课后拓展实施过程

(五)校企共建多元化课程思政考核机制和评价方法

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方法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器,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校企师生四方主体参与,过程考核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动态的课程思政质量考核体系。

课程思政建设质量主要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思政目标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组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等方式,以项目为载体,结合课程思政目标,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学生三方协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理想信念、职业素质、个人修养进行全过程评价。学校院系侧重考核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价值追求等;学校教师侧重考核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学习动力、课堂表现和运用情况等;企业导师重点考核学生的职业精神、岗位动手能力、职业胜任力等。在改革方案、课程建设、制度体系、评价方法等方面,形成考核机制、评价方法和改进措施,使课程思政建设循环互动发展,保障课程思政建设质量。

五、结语

专业课程思政校企协同改革,采用线上线下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挖掘诸多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重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将学生的情感思想、人生价值观纳入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等考核评价中,注重过程考核和实践应用能力评价,促进了学生全方位发展,实现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校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