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基础日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以—《日语精读》课程为例

2023-03-12李明丽

智库时代 2023年2期
关键词:日语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李明丽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一、前言

社会互联网环境的不断优化和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校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面对面”的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受到极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基于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引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到了各大高校的广泛关注。何克抗(2004)对混合式教学做了如下定义:“所谓混合式教学就是要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而作为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应该积极将混合式教学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二、基础日语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基础日语作为高校日语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主干核心课程,在整个日语课程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国内高校的日语教学过程中,传统语法教学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知识的灌输为主,教学内容重点依然是语法与词汇的讲解,对语言结构进行“定型”和“强化刺激”,学生主要采取的学习方法仍是机械重复的训练与死记硬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个性化语言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交际能力、文化理解能力也被严重忽略。在这种教学模式背景下,学生很难灵活掌握语言的使用技巧,很难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另外,由于高校日语培养方案的不断改革,基础日语课程的课时越来越少,“繁杂多”的知识点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远远达不到效果。笔者从事基础日语教学已经十年有余,切身感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日渐陷入僵局,迫切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打开新局面。

三、基础日语混合式教学的实施与探索

2015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中指出,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促进了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给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传统的教育方式不仅要进行优化和转变,也要大力开发和建设在线课程及其资源。与此同时,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地被用于高校课程教学中,本人也紧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以来,从整个学期的线上教学到短期的线上授课、补课,积累了很多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来授课的教学经验,因此本人开始尝试在基础日语阶段(以《日语精读》1、2为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并于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这两个学期对《日语精读》这门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方案的设计,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理念指导下,将“面对面”教学和线上教育有机结合,营造全新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加完整的学习体验。

以下针对《日语精读》混合式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以期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混合式教学的最佳呈现模式,提高日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三个阶段”

基础日语课程的混合教学不能“单一化”,要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特点,分阶段设计才能实现混合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因此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零基础”到入门阶段(主要对应日语专业学习的第一、二学期)

本阶段日语专业的学习者没有日语基础,对日语是完全陌生的。有的学生学习日语的原因主要是对日本的“动漫”作品感兴趣,对于日语语言的学习基本没有头绪。还有一些学生是其他专业的“调剂生”,选择日语专业并非他们的“第一志愿”,对日语学习的兴趣浓度不够高甚至完全不感兴趣。因此在本阶段的教学设计中,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让学生了解基础阶段日语学习的目标和意义,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十分重要。在入门阶段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进入日语语言的世界,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兴趣。所以本阶段更多的时利用线下课堂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交流,注重基础日语词汇的积累和日语的发音、音调等的纠正。教师带领学生了解日语基础知识的体系,改变他们以往被动接受知识、“赶着走”的学习模式,帮助他们打好专业日语学习的基础。与此同时,本阶段的线上教学部分,主要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例如在学习五十音图阶段,选取有趣的假名绕口令或文字游戏视频,让学生观看并上传自己的朗读成果。推送日语语法点的预习或复习资源时,例句内容可以选择社会热门话题、用词造句贴近学生的生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此外,除了语言本身,兴趣的激发还可以从语言所承载的文化— —日本文化,语言的使用者— —日本人,使用范围— —日本这个国家等为切入点,让学生全方位地、立体地综合地去了解日语,掌握日语。

2.初级阶段(主要对应日语专业学习的第三学期)

经过入门阶段的学习,学生对日语的语音、音调有了基本的把握,并具备一定的听辨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此时我们可以进入初级阶段的教学设计。在这个阶段,线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必要再详细讲解每一个单词、每一个句型和语法点,甚至一一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抄写,“死记硬背”既费时效率又低。词汇以及简单语法知识点的解释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发布,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主要针对重点、难点的知识点进行说明即可。主要内容之一是对学生线上学习的问题进行梳理和解答,通过交互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日语学习能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是重视课堂演练,在课堂上采取讨论、小组协作的形式,创设和模拟对话情景,创造和增加学生“开口说话”的机会。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反馈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以及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设计,为后续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与此对应,本阶段可以适当增加线上教学比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要通过线上部分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与反馈,预习包括课文主题的相关背景知识、生词、课文以及部分语法句型等,课后巩固包括学生学习成果的上传、小测试等,反馈部分则包括学生对教师教学设计是否有效的满意度调查等。

3.初级到中级的过渡阶段(主要对应日语专业学习的第四学期)

本阶段中,学生不仅要开展自主学习,更要学会开展研究性学习,即通过线上的学习内容和知识主题展开简单的调查和研究,总结学习成果并加以展现,线下部分,教师在常规的日语教学外,要对学生线上学习时的疑惑、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展开评价、给出学习建议。例如在基础日语阶段学习「ば」·「と」·「ftら」·「tíら」这几个助词时,经常有学生混淆或者搞不清楚用法,在此阶段我们可以通过线上具体的问题练习以及观看实际的使用场景,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日本人的实际运用案例来区分这四个助词在具体用法上的异同,最后制作PPT或者拍成小视频提交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在线下和学生们一起探讨问题并作最后总结和考核。此外,为了满足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学生需要,并为步入日语学习的高级阶段和辅导日语等级考试,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推送国际能力考试一级、二级相关的模拟题、备考小技巧、日本NHK新闻听力、日本优秀文学作品的有声朗读、话题写作、翻译实务等个性化学习资源,供学生自由选择学习。

(二)“三个环节”

在不同阶段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探索实践中,《日语精读》课程主要按照以下三个环节进行。

1.课前预习准备

在课前环节,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主要借鉴翻转课堂的理念,利用信息化手段,在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通、腾讯课堂等)上发布以下内容:

①与本课授课主题相关联的已有的关于日语学习、日本文化等方面的线上资源,包括视频、课件、文档等,可以参考的线上资源有MOOC、学堂在线等两大在线课程平台,此外哔哩哔哩等视频网站中也有不少关于日语学习的资源可以利用。通过这种途径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补充相关背景文化知识。例如在学习“日本の方言”相关内容时,可以提前推送哔哩哔哩网站上日本综艺节目「月曜fkら夜更fkし」中关于日本全国方言大调查的视频,让学生提前了解日本方言,思考并调查关于日本方言的形成、现状等资料;②自己制作跟课程内容相关的微课视频,通过视觉、听觉的刺激,提高日语学习能力。目前国内线上课程平台上的日语教学视频资源还比较匮乏,非专业线上平台上的视频发布者的教学水平和资质也层次不齐,视频内容还存在一些不足甚至错误,因此教师在参考已有的线上教学资源外,必须紧跟教学目标,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制作符合学生学情的微课。内容宜短不宜长,宜精不宜多,可通过案例式教学说明词汇和语法的使用环境,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此外在微课中适当加入互动环节,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③课前线上任务:要求学生上传单词、课文朗读等音频资源,教师通过教学平台查看和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进度,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督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通过学生上传的内容,了解学生的薄弱点,及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发布PPT课件,要求学生提前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个人或者小组协作提交关于课文知识点的分析和思考,完成相关的练习;撰写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报告或者日语作文,了解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以及存在的问题。

课前线上预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了学生的自主需要,不仅提高了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充分调动小组的合作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课中面授强化

现代教育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化,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课堂是师生互相沟通、交流情感的最佳场所,在这里学生可以实现良性竞争、认识自我、提高自我,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提高协作意识。所以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我们要积极发挥线下课堂教学的优势,又要打破它的局限、消除弊端。在传统的基础日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对学生进行语法知识点的“填鸭式”灌输,学生被动地去听、记,互动性差,教学效果有限。所以,新的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通过课前的预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所在,因时因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比如在《日语精读》2学习授受补助动词“てffげtf”“てffkれtf”“てもらう”“ていftだffk”“てfhしffげtf”“てffkだfhtf”时,我发现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句子中存在的“动作受益”关系,搞不清动作的实施者是谁,最后找到问题是因为前期的授受动词掌握得不够好,所以当授受动词加「て」成为授受补助动词时,就更加理解不了。所以课堂教学时需要将这个问题重新梳理复习,找到学生理解不了的原因所在,然后再进入授受补助动词的学习。另外在课堂上要适当增加互动,不仅有师生互动,还要有“生生互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之间的交际对学生的智力和个性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在自主、自愿的互动意愿下。让学生进行行为、思维和情感的三大互动。例如通过会话内容的角色扮演来实现互动。在学习“買い物”这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与“购物”相关的日语词汇和表达,然后再课堂上创设情境,模拟超市购物场景,要求学生表演卖家和买家,不仅增加了互动,还可以通过生词和句型的实际演练,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提升日语应用技能。

3.课后巩固与延伸

在传统的基础日语教学阶段中,课后学生的主要任务相对单一。例如《日语精读》的课后一般以提交书面作业和口头背诵或者单元测试为主。而在新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中,一方面强调词汇和语法的重要性,通过教学平台推送语法知识,学生自主复习,并设置多样化的线上练习,结合线上预习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考察和评价。另一方面,推送拓展视频或话题,比如中日文化、国情的比较考察等,以此延伸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给出总结性评价,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四、混合式日语教学的效果与问题

经过一年的混合教学模式实践发现,入门阶段学生对于学习日语的兴趣更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也有了很大进步,时间和空间的相对自由,加强了学生对于日语知识的内化和吸收。“碎片化”的线上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并能保持学习的“耐性”,丰富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线下教学,也使得学生以往欠缺的口语表达能力、思考能力有了很大提升。综合来说,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但是另一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可忽视。一个是混合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够较熟练地使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平台和教学工具,这不仅要求教师个人要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学会视频录制、剪辑等技术,了解最新的线上教学形式,也要求高校需要加强教师线上教学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另一个是线上教学的监督与管理问题。新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较以往的课堂教学来说,除了课堂教学内容、形式的改革外,最大的亮点就是线上教学形式的导入,但是线上教育要发挥作用,要求学生具有更高的自觉性和学习品质。同样的课程、相同的时间,自觉性好、自律性高的学生学习能力会有很大提升,相反自制力差的学生可能会出现预习不足、敷衍课后作业、抄袭甚至置之不理的情况,所以混合式教学中需要及时观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设置适当的过程性考核指标,刺激和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

五、结语

社会的迅速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笔者通过个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就具体的实施模式、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期望能为今后高校基础日语教学提供参考。此外,如何更大程度发挥线上和线下教学各自的优势,进行有效、合理地结合,如何设计和联系各个教学活动还有待于在今后更多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解决。

猜你喜欢

日语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