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探究*— 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03-12何松涛苏洪黄淑娥陈华李岚

智库时代 2023年2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课程思政思政

何松涛 苏洪 黄淑娥 陈华 李岚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0〕3号)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

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接下来,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古代文学四(元明清)的教学为例谈谈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古代文学教学改革。

一、根据文本内容挖掘课程思政主题

(一)政治认同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内容主要是从殷、周开始到清末这一阶段的文学。它具有向度相悖的双重价值— —知识考古的文献价值与文艺鉴赏的当下价值。作为特定的文化现象,它属于历史;作为鲜活的审美对象,它又属于当下。我们的祖辈以坚忍卓绝的力量创建起这个庞大民族生存的物质环境,又以灵动饱满的精神孕育出这个文明民族灿烂的文化世界。学习古代文学的过程是一次“全息”寻根之旅,也是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的叩问,是建立我们共同的心灵栖息之所必不可少的奠基之礼。因此我们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让同学们在有温度、深度、广度、高度的教学模式去寻求必要、需要、想要的知识和情感,达到政治认同以及课程思政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明确政治认同的三个层次:

初级层次是本能上的认同,即人们对某社会组织具有与生俱来的归属感,如家乡的认同、父母的认同、兄弟的认同等。

中级层次是感性上的认同,即人们对某社会组织所产生的崇拜、仰慕、信任、追随等。它基本上受个人教育经历和社会阅历影响。

高级层次是理性上的认同,即人们在对自然和社会的了解中,在理性的分析之下所产生的认同。其表现为对某一人生境界的积极追求,坚持不懈,至死不渝!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方能由理解到共情然后上升到共鸣!

(二)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强调修身齐家、看重亲情、心怀天下。它既与天下为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乡土观念、行孝尽忠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

高启在《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中,以雄伟、奔放的笔调,描绘了壮阔的大江、壮丽的钟山,在抒发古今感慨之情的同时,也对祖国山河重新统一表达了无上的喜悦之情,表现了读书人无论是在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皆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忠实守护。杨维桢在《题苏武牧羊图》中,刻画了一个了被匈奴羁押虐待长达19年的苏武。留胡节不辱是其写照,逆境志不屈是其风骨,面对威武其不屈服,面对贫贱其不夺志,演绎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崇高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夏完淳在赴死之际,于《别云间》中表达了对山河、故土、亲人、自由的深深眷恋。林则徐在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时,依然自信满满、昂首阔步地吟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这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先辈们不就是我们读书人的楷模吗?

(三)法治意识

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刻画出一个相信政府却又被政府无情迫害的弱女子形象。“窦娥之前有窦娥,窦娥之后无窦娥”,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方苞因受文字狱案牵连而身陷囹圄,在狱中,他以亲身之体验、亲眼之观察,实地感受了清王朝刑部监狱的种种黑暗现实,他的《狱中杂记》以朴实、严谨的笔调叙写了监狱的险恶环境,揭露了狱卒们滥用酷刑、贪赃枉法以及囚犯中含冤受屈的无辜者无处诉说的非人遭遇。

教学此类文本时,当与习近平法治思想相结合,明白其根本立足点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人民服务。这样做一是引导学生了解法治思想,二是引导学生养成法治意识。用法治保障我们安居乐业,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道德修养

“有道德情操”是衡量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之一,且师范专业的师生当奉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条,严于律己,诚实守信,服务于人民,奉献于社会。

天下夺魁的《西厢记》,表现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理想,其结局是皆大欢喜的。这是后人们在其故事流传中对主题有意识地改变。探其原因,不外乎是对《莺莺传》中“始乱终弃”的张生的鄙视,对弱者莺莺的同情。此文本对大多处于恋爱中的大学生有着良好的教育意义,后人为何要改变《莺莺传》的主题?青春年华当明白:自由恋爱不等于自由乱爱,爱一个人不能仅仅始于颜值却又无疾而终,只有在“革命”道路上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战友”才能相爱相伴终生。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指标采用x±s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琵琶记》中的赵五娘,在衣食无着、丈夫远离的困境下,对公婆不离不弃,即使遭遇指责也毫无怨言。这种境遇和孝道,对于零零后的学生,是很难引起共鸣的。一则物质生活优越,二则个人就是中心。利用此文本,让同学们见古今,见社会,见众生,见自己,见嬉笑,见怒骂,见泣零……

王冕在《墨梅》中寄寓了作者为人清白的品质和淡泊名利的态度。冯梦龙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让杜十娘当众倾洒数千万金于江河,并自投河沉江,以情抗理,以死抗争,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可杀不可辱”的高洁品格。

(五)文化素养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厚重的历史。文学也有三千多年的沧海桑田,从古代文学的滥觞之地《诗经》开始到清朝末年,其发展是一个漫长、繁芜、丰富的历程,蕴涵着“文化”这一精神现象的无穷信息;鉴于此,当结合师范专业学生的特点,多从古代文学的角度,提高其文化素养,特别是文学素养。

1.文化自信

在讲授汤显祖的《牡丹亭》时,引导学生了解主人公杜丽娘因学习《关雎》而懵懂,春日游园而爱情觉醒,醒时无奈而梦中寻觅,梦中结合而醒后生病,病中无治而离世,死后机缘又再生。与情郎柳梦梅于梦里相遇,于阴阳相合,于人间相守。没有爱情可以梦出爱情,没有情郎可以创造情郎,生命的结束可以作为理想的开始。这种构思非常人所能及,且汤显祖与同时代出现在西方的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同享盛名,东西双子星遥相辉映。有趣的是,汤翁年长沙翁十四岁。

在讲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时,先由“自相矛盾”的讽刺艺术引出《变色龙》及其作者契诃夫,进而介绍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最后回到吴敬梓身上。设问学生,《儒林外史》可以与世界讽刺名著不分伯仲、相提并论;文木老人及其代表作品的讽刺艺术至少早于三大小说家一百五十年,这说明什么?

2.写作鉴赏

衬托与对比。讲授《三顾草庐》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变化多端的手法来刻画诸葛亮。在使用衬托手法上,用了正面与反面、正面与侧面、远的和近的、明的和暗的,以及环境渲染等方法,为诸葛亮的出场做了浓墨重彩的铺垫。

过渡与照应。学习《项脊轩志》时,要求学生找出蕴含作者感情的一句话。基本上都能找出“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来。这句话的作用,不仅仅是由喜到悲的情感变化,也是全文结构承上启下之处。对项脊轩的“喜”不仅仅在于其环境,更在于他的抱负、亲情、爱情。时光荏苒,好景不长,诸父异爨,妻子亡故等“悲”情都笼罩在项脊轩及其庭院中,处处照应,形散神聚,条理自然。

本体与喻体。讲授《糟糠自厌》时,回顾历史上曹植的《七步诗》,将兄与弟比喻为釜下之萁和釜中之豆,可谓空前;而赵五娘用糟糠自比,可谓绝后。遭逢饥荒之年、病体之身、丈夫离家的境遇,且还要侍奉公婆,其命运坎坷如被砻、杵、筛、簸、扬的糠一般。米和糠的分离以及米贵和糠贱的命运却又是自身遭遇的写照。设问学生:夫妻亲密关系和天壤之别境遇除了用米和糠来比喻,你还能想到其他本体和喻体来比喻否?这里的本体和喻体能换其他否?换后还能有这表达效果否?

谋篇与布局。吴伟业将《圆圆曲》写成一首长诗,共78句,549字。分六部分,前五部分叙事,后一部分议论。1至8句,从重大事件入手,先声夺人,片言居要,一语中的。9至42句,采用倒叙手法,详写吴三桂收归陈圆圆的过程;吴陈初见、圆圆身世、抢沦为妾、被闯再掠;剧情紧张起伏,看似山重水复,转眼柳暗花明。43至50句,顺叙陈圆圆的幸福生活。51至58句,补叙教曲伎师和浣纱女伴的感慨。59至64句,插叙陈圆圆自己的感受。65至78句,是作者的议论。

3.深挖细节

《西厢记》中,老妇人在崔莺莺凝望张生时,前后两次说道:“小姐把盏者”“红娘把盏者”,此处启发学生联想对比,如果你是莺莺母亲,看着女儿的失态,不合礼数,你怎样处理?

《三国演义》中,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袖袍,衣襟尽湿。引导学生体会,袖袍和上衣尽被泪水打湿的程度,要怎样哭才能达到这个效果?读读全文,看看刘备的哭法有几多?由此来感受刘备的形象以及作者刻画人物的功力。《项脊轩志》中,仅一个“凭几学书”就是一幅生动至极的画面。“几”为矮桌,当娇憨美丽的妻子坐在矮桌前学写字,那个温雅多才的丈夫半俯下身子,手把手一笔一画地教她写……这样的画面似乎无数次在影视剧中出现过,唯美而温馨。《浣溪沙》中,纳兰容若用“赌书”和“泼茶香”这两个生活细节来描述与亡妻生前的快乐日子。引导学生明确,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将手中的香茶无意地倾倒出来?大笑或者欢笑不能自已的情况下。那你们明白了作者夫妻二人昔日的“泼茶”背后的欢乐否?《儒林外史》中,胡屠户的女儿嫁给范进时才三十多岁。引导学生思考,那范进取亲时大约多少岁?那么在古代,这个年级才娶亲的男人,你觉得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是谁造成了他的这种际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作者描写了杜十娘两次盛妆:第一次是十娘脱离老鸨,奔向新生活时;第二次是得知李甲将自己卖与孙富后的清晨时。两次装扮,精心梳洗,刻意修饰。启发学生试着讨论一下两次盛妆背后杜十娘的心理状态。婴宁的“正色、矢不复笑”;西门庆“五分星资、两方手帕”的寿礼;孙悟空“却才躬身答应”的“躬身”;《野猪林》中林冲娘子“一时哭倒,声绝在地”的“声绝”;《宝玉挨打》中的聋人老太婆将宝玉说的“要紧”误以为“跳井”,并笑道“跳井让她跳去……”诸如此类的细节,采用适当之教法,引导学生读出文字背后的韵味,再从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仔细玩味,皆能收到课堂之奇效,使学生流连忘返!

4.表达训练

由于高职教育多看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忽视综合素质素养培育,大多采用讲授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注重人文感悟和内容理解,忽视语言的鉴赏、积累和运用,特别忽视那些蕴含作者独特用意的词句,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文字表达主题的。一言以蔽之:重视“写了什么”,忽视“怎样写的”。以至于“故事”记得了,自己却写不来“故事”。

在《项脊轩志》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我喜欢”开头写一组句子,用归有光的身份,讲述那些令人心生欢喜的事情。

比如,对项脊轩,可以写“我喜欢,在轩中读书的岁月;我喜欢,鼻端萦绕着的淡淡的兰香与竹香,耳际传来的风吹树叶和小鸟啄食的声音;我喜欢,或长歌,或慢吟,随意坐卧,明月相伴”。提及母亲,“我喜欢,听乳母絮絮地谈及母亲的温柔慈爱、宽和待下;我喜欢,母亲那轻柔的叩门声……”想到那亲切的老祖母,则是“我喜欢,祖母一日不见我便走来看我;我喜欢,她开着玩笑说我像女孩子时眼中的戏谑;我喜欢,她离开时怕人惊扰我回手轻轻关上门的细致;我喜欢,她把重振家族的希望交付给我时的郑重……”还有那个温柔的妻子,“我喜欢,你拿着书故意来找我问东问西;我喜欢,你在书案旁写字的专注;我喜欢,听你闲闲地说着你们姐妹间的悄悄话……”

一丝丝,一点点,似乎都浸透了对往昔的怀念,对亲人的思念。这样素淡的亲情,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瞬间,似乎都曾绽开过芬芳的花朵。这样处理,既可以走进文本,又可以进行言语表达训练。

二、多种教学方式融思政于一二课堂

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思想指导下,以知识考古的文献价值和文艺鉴赏的当下价值为导向,将课程思政融于古代文学中,将古代文学融于平时学习、生活中,坚持以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为中心,在第一课堂开展以讲授、表演、朗读、朗诵、吟唱、拓展、辩论、仿写等互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第二课堂进行文化自信熏陶,即举行经典作品朗诵、经典作品书法、经典作品讲解、经典作品演唱等学生活动。

三、结束语

教育,立德树人是其根本;教是为了不教,在古代文学的教与学中,要融合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等要素,要渗透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要认识错误言论的危害,要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要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坚定理想信念,永葆赤子之心;要坚贞不渝跟党走。

在自觉学习古代文学中思索“我们为何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无论是鲲鹏展翅还是驽马跬步,无论是兼济天下还是独善其身,无论是喧嚣城市还是阒静山野,步履匆匆之间,当驻足读读古文经典。如此则可以且放白鹿青崖间,且看飞鸟相与还,且望海上升明月,且听清泉石上流;在秀丽田园中披蓑夜耕,在绿水青山中浅吟低唱,唱一曲淡泊明志,唱一曲宁静致远,唱一曲古代文学经典永流传!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课程思政思政
高校古代文学教学“问题意识”探究一一以《诗经》为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