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教师教育新样态研究

2023-03-11张人利

上海教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样态跨学科校本

张人利

新课程的推出,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学校需要研究校本教师教育新样态。

教师教育的对象为在职教师。目前,负责教师教育的部门有培训中心、教研室等,层级有国家、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虽然部门层级较多,但是在教师教育总学时中的占比十分有限。再加上不计学分的、非正规的研修活动,完全可以说是学校承担了教师教育的主要责任。因此,学校应该依据新课程要求,分析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研究校本教师教育新样态。“校本”的内涵如下:基于学校,正视本校教师的强项与短板;为了学校,目标在于本校教师适应新课程的实践;不限于学校,教师教育资源不限于本校。校本教师教育新样态是多方面的,这里略举数例。

第一,创建数字化校本教师教育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校本教师教育。比如,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以下简称静教院附校)在常态的校本研修基础上,创建了数字化校本教师教育平台。全校教师既是平台教育资源的消费者,又是生产者。“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效果更好,而且不受资源篇幅的限制。平台教育资源不限于学校,还可以吸纳校外优质资源。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是上课时间不一致,因此,要集中进行全校的教师教育常常成为奢望。在实行课后服务之后,平台为每位教师提供了随时学习的机会。由于教师的需要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平台为教师提供可以选择的教师教育。由于教师评价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过程性评价、描述性评价和鉴赏性评价,平台又能为这样的评价提供方便。

第二,开展多学科教师校本联合教研活动,研究跨学科主题教学。上海市初中学生多次参加了PISA 测试,其阅读、科学、数学的学业成绩与解决问题能力有较大的落差。这一结果既反映了上海市基础教育的强项,也反映了短板。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把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放到突出地位。学校要承担这一使命,必须转变育人方式。如果把教学视为教育的具体实施,育人方式的转变首先应该体现在教学方式的优化上,提倡主题化、跨学科、实践性等。新课标还规定,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 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要想让教师适应新的教学方式,过去单一学科的教研活动也要有所改变。静教院附校的教学成果“深度整合式教学”研究了主题、实践、研究和跨学科教学,建立了跨学科教研组。之后,为了所有教师都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学校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跨学科主题教学研究。

第三,推行单元设计,提高教师的微课程设计能力。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是教师自己写的,为什么?因为各班学情不一样,否则,全市一个版本就够了。新课标提倡单元设计,其本质是教师设计微课程。这个单元既可以是教材呈现的自然单元,也可以是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科的理解,从本班学情出发重新编排的单元。教师微课程设计能力的培育主要也得依靠校本教师教育。有学者不仅提倡单元设计,还倡导大单元、大概念。这个“大”不只是本学科的内容之大,更多的是考虑德智体美劳如何在微课程中融合实施。静教院附校实行备课组设计单元,教师设计每节课。

校本教师教育各种新样态的实施,让教师从知识的消费者、传播者转变为知识的生产者。

猜你喜欢

样态跨学科校本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