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与新媒体学科“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3-03-11梁妍婕

互联网周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

摘要:基于当下高校新媒体传播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的矛盾,结合作者在新媒体传媒教学一线教学的切身体会,本文阐述在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学中实行“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内涵、优势及可行性分析,提出把“项目驱动式”教学纳入教学设计,能够更加高效地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并探讨具体教学改进措施。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网络视听教学;教学模式改革

引言

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数字技术的快速推进、全媒体融合发展,当前社会对于新闻传媒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升级,传统传媒人才的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当下传媒市场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 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1]。从人才培养实际情况来看,目前高校新媒体传播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人才需求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不匹配问题,在人才创新性、实践技能培养上滞后于社会需求。伫立在技术、媒介和学科融合的交叉路口,培养出社会所亟须的“双技能”型复合传媒人才,是当前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不能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相对于传统传媒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前沿性与实践性色彩更为浓郁,故该专业教学应尽可能考虑采用面向应用型与研发型的综合教学模式。特别是当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共享服务、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等技术的不断兴起,各类新媒体产品层出不穷,与人们日常生活日益紧密联系,对于网络新媒体产品的定位更多体现为作为日常通信与消遣工具被广泛使用。但是,作为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对新媒体产品设计与使用,如何区别于普通用户的通信、消遣工具,如何利用新媒体进行各领域高效宣传营销等,更成为当今新媒体行业人才创新能力的评判标准之一。然而受限于传统教学模式,要做到让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多数学生灵活使用并利用新媒体工具进行各种传媒项目的开发还任重道远。

1. 网络视听制作课程群在教学中的现存问题

以网络视频创作课程为代表的新型传媒视听内容创作课和其他以理论教学为主的理论性课有所不同,此类课是操作性、技术性、应用性更强的必修课,训练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是教学的基本任务。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多而杂的原理性知识,同时还要能够将相关理论转化为实践技能在视频制作中得以实现。然而现实状况是,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因受班级人数规模、时间、经费等因素影响,出现理论知识填鸭式输出,而忽视学生实践动手技能的训练,致使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欠缺实际操作技能、持续学习能力不足等,无法实现新媒体行业视听产业人才要求的基本素养和能力训练。

1.1 以知识点为核心、以理论讲授为主进行集中授课,学生的实践动手机会受限

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培养传媒专业学生在形成完整的视听制作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制作高质量影音產品及运用,但教学中明显缺少“写、拍、剪、运营”的实践性活动,教学理论知识环节占比远大于学生动手实践环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仍停留于浅层知识的基础阶段,难以形成系统知识体系并实际运用,以致课程结束时难以将这些零碎的理论知识整合,拍摄完成高质量作品。

1.2 理论与实践课程之间缺少联动,视听教学内容缺乏整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视听制作类课程涵盖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具有典型的跨学科性、强实践性。目前教学中,课程之间、教师之间彼此独立,教学内容缺乏有机整合。教师在对课群内容进行设计时很容易忽视体系知识的传承性问题,因此未能建立与创作、摄影、编辑类等学科间的贯穿联系,而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也相对零散,难以开展教学实践项目,这间接限制了对学生视听创作能力的系统性训练与培养。

1.3 课程考核机制单一,动态评价体系尚待完善

目前该类学科仍采取传统的考评方法——实行百分制,教学总分主要由学生平时成绩和考核结果组成。平时成绩占比40%,根据学生考勤、上课成绩以及平时作业完成度确定;考试成绩则以考试分数决定。但这种强调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考试方法几乎缺失了对于过程中结果的动态评估,一定程度上忽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同时也无法精准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激发学生探索与创新的能力,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未得到高质量发挥。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改革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网络视听创作类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重本专业知识培养、轻多学科交叉融合,重理论知识讲授、轻实践技能培训”的学科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社会与环境需要,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项目驱动的视听制作模块化教学模式”。

2.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研究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德国联邦职教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的一种教学模式。意指教师通过设计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来带动课堂进行教学[2],按照实际工作中的项目要求来确定目标、安排课程,并通过对工作项目的逐步拆解和建构整合过程,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识别问题、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技能[3]。项目驱动的课堂教学突破了常规的教学方法,凸显了学生的主导地位,使其成为教学中心,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动手实践及团队协作,培养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深化,对“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项目驱动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师生双主体互动重于“直球式”或“填鸭式”的理论输出,学生的综合能力侧重于完备的课程文档[4];模拟实际的项目实施情境,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自身的知识经历来同化、索引新知识点,在项目动态实施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掌握更抽象的基础知识,以“理论—实训—实践”的三层教学模式推动项目执行,以达到挖掘学生自身潜力、训练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目的。

3. 项目驱动教学在网络视频创作课程中的实施

项目是课堂教学的“引擎”,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模块化教学是项目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石。下面本文以网络视频创作为例,将新媒体视听课程的驱动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的课前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实施、课程教学考核过程作以下解析。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3.1 课前教学设计

初始阶段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相对最高、精力较为集中,因此通常需要在第一堂课向学生详细解构掌握本课的意义、通过本课内容可以提高哪些方面的能力,以及复习计划等。以网络视频创作课程为例,该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新媒体平台及视频的基本概念、运营理论和制作方法,使学生基本掌握或了解使用新媒体视听技术创作各类型新媒体视频的方法、流程与运营的基本原理、模块细化和投放算法等。

3.1.1 设定情景与确定项目

甄选“新媒体视听内容制作与运营”为课题引导教学内容推进,课题与项目的选取,应以其难易程度、数量、时间等综合要素作为考虑范围。作为贯通整堂课程知识点与内容的系统,它的设置是整体课程的基础,也直接关系着整体教学质量。课程数量上要能够吸纳该专业的所有本科生,项目时间设定也要和实际课程周期相符,且课程难易程度要在学生综合能力水平范围以内;做到课题既要使学生感兴趣,又要具备一定应用价值,并且做到课题内容与实际教学知识点充分衔接,由易到难,并要具备很强的针对性与操作性。根据新媒体行业岗位需要与学生兴趣,从实际工作与生活中提出学习的目的、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针对学校课程、教学目标、学员的特点,以及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实施“因材施教”计划,创设与项目主题相关的实际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水平为目标,拆解项目的主题场景与市场需求,项目需要达到的效果,是使学生知道要做什么、怎样做、做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问题如何解决等。针对项目的实际需求可适当减少内容,设计适当的案例和思考题。

3.1.2 组建团队与制订计划

本着发挥学生个人特长、让每位学生融入视听作品设计与创作全过程的初衷,由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共同制定达到目的的教学计划,即进行课程项目设计与具体实施计划设计。结合网络视频创作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由5-6人组建项目团队,设立项目经理来负责各小组的新媒体视听项目的确定;在明确项目任务的基础上,由各组成员根据各项目要求进行组内讨论,查阅资料、积累素材,对项目作全面分析并得出可以实施的平台账号方案,制定新媒体视频制作的策划书,确定视频账号方向;制定具体视频创作计划、执行方案,清晰记录项目进展情况。

3.2 课程教学实施,模块化教学与项目细化

模块化教学是指项目驱动教学的实施过程由三个不同的模块构成,按教学的先后递进关系分别为理论教学模块、实训技能模块、项目实践模块。三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共同组成有机系统。

模块一包括基础理论与项目的引入。在此阶段需要对视听创作课程所涉及的基本理论进行整合讲授,主要包括网络视听项目写、拍、剪、运营等必备的理论知识。在项目引入初期,由于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对于项目的策划与设计需要教师予以引导,此阶段中教师处于教学主导地位、起项目把关作用,并帮助学生拆分项目和设计方案。

模块二指学生在完成模块一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技能实训。主要培养学生完成网络视听作品所需的必备操作技能。此阶段以学生实践技能锻炼为主,学生完全成为项目实施的主体,由学生自主写作、拍摄,并进行阶段性的课堂展演,教师定期对项目进行把关与审核,对难點问题予以指导,引导学生引用各类信息资源。

模块三是指学生在先后完成了理论教学模块学习和技能模块的实训后,在已经具备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条件下,参与高校合作的媒体企业真实新媒体平台项目的实施,主要培养学生完成新媒体平台视听项目时所需的实操能力。

3.3 课后评价考核、成果审核与以赛促学

项目效果评估是对学生课程完成率和学习效果进行反馈与评估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总结和质量提高的关键阶段。因此,突破传统课程考评机制,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深入改革,以完成完整的高质量新媒体视听项目为考核基础,撰写和项目对应的课程结业论文,以更合理地完成课程考评。以网络视频创作课程为例,它的考核方法为平时考勤及课堂表现、新媒体视听项目前中后期的策划、期末结课项目以及结课论文,分别占比为10%、40%和结课考核50%。

项目考核的拟定会依据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要求,制定新媒体视听项目的评价机制;采取以能力为本的考核方式,将制作技术与成果质量纳入考核范围,同时也要结合学生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进行评价。学生在完成视听项目之后,可以选择要求学生对项目进行自评、互评,让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共享,从学生的角度发现并提出改进意见,最后仍需要教师对各组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在当前“学赛一体”的教育大环境下,学科需要以赛促学、学赛结合,在学生掌握专业课程和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教师应积极动员与组织学生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新媒体视听项目,并积极参加如“金秒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竞赛、短视频竞赛等专业学科比赛以及国际互联网大赛,进一步提升学员创作实力,为以后新媒介传播行业的职业规划做铺垫。

结语

课程改革在高校教育改革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传媒行业人才培养需求的核心思想是否真正地落到实处,离不开课程改革脚步的迈进。网络视频创作课程已成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怎样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是所有传媒专业教学工作者都十分重视的问题。本文紧扣新媒体产业未来的重大变革方向,以新媒体视听项目为驱动建构模块化教学体系,以新媒体行业特征与发展趋势为指导,改革新媒体视听课程传统教学方法,构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平台,并且提出了新媒体视听课程项目的评价方式,提升了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进而锻炼学生的项目开发和写、拍、剪综合实践能力。利用课程与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形成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为未来的新媒体领域人才培养提供支撑与保障。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 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9-10-29)[2022-04-02].http://www.scio.gov.cn/32344/32345/42294/43758/xgzc43764/Docu-ment/1688154/1688154.htm.

[2]刘长青,孔丽丹.以项目驱动的双主体教育模式在本科生导师制中的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70-71.

[3]唐强奎.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行为引导教学法、项目课程开发与活动课程开发的关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5):57-59.

[4]刘波,沈岳,曾莹.高校计算机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1, (4):82-84.

作者简介:梁妍婕,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网络视听传播。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改革
高校国际化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网络平台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革
《日语听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中期报告
网络新应用环境下JavaWeb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基于微课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信息化时代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在我国高校中的应用模式探讨
湖南工学院《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现代学徒制下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高职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