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信息技术在思政“新思想”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3-03-11陈霞

科学与信息化 2023年2期
关键词:新思想思政教材

陈霞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8

引言

2019年初以来,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规定和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部分普通高等和中小学校均有意识地开展了学校教师、教材、教法等“三教”改革的尝试,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效[1]。在“三教”改革的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网络信息技术是“三教”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撬动“三教”改革深入推进的重要支点;课程是“三教”改革的集成点、承载点,是推动“三教”改革的立足点,课程建设在“三教”改革中发挥着统领整合的作用。尤其是在思政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通过信息化网络课程建设,强化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培训,组建在线课程与精品课程,打造高质量电子教材,推动云课堂、慕课等信息化教学法的运用,实现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同步推进,不断深化“三教”改革工作的力度,在推动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也实现了教育工作的现代化。

1 强化教师信息素养促进“三教”改革

1.1 网络信息素养的内涵

网络信息素养原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与能力,在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指人们对电子邮件、数据分析以及了解网络系统、鉴别信息价值、获取与存储信息的能力等。1989年,美国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将信息素养的定义为“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已具有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的基本标准是:有效地获取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精确地使用信息、个性化地发现信息、能理解信息的不同表达方式、能够有道德地使用信息,从而更好地在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2]。从这些信息素养的标准来看,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尚处于搜集和利用阶段,对于信息评价、鉴别和创造性地利用还不够,这与“三教”改革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2 教师网络信息素养培养及其有效发挥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提升教师的网络信息素养是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步骤。思政教师作为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趋势的教育工作者,更应从新时代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的高度认识信息素养,主动提升信息水平。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使用新技术新手段,开发网络教育资源,促进网上网下教学互动,推动思政教育教学手段现代化。中宣部、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要求:思政课要探索网络教学试点,开发在线课程,建设一批名师名家网络示范课建设[3]。落实思政教育政策要求,就需要在思政教师培训中加强新媒体知识、技术培训,提升思政教师制作新媒体作品的能力。按照“教育者优先受教育”的要求,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开展专项师资培训,打造适应网络信息时代要求、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思政工作队伍,在开展正面教育的同时,熟悉网络互动过程,熟练运用网言网语与青年学生沟通交流,不断提升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政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升新思想教育课程的时代性、思想性和亲和力、感染力,就要不断优化宣传文本,打造有态度、有厚度、有温度的网络思政育人模式,达到以新思想固本培元、铸魂育人的思政教育良好成效。

2 采用电子化教材促进“三教”改革

2.1 电子化教材的内涵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加速到来,“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成为社会共识。我国确定了建设网络强国的信息化发展目标,将网络强国建设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也带动了教育信息化水平的长足进步。学校普遍建立了校园网,打造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大数据、在线教学、富媒体、监控技术等开始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室开始向交互化、探究化、智能化的智慧教学环境转变,教育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4]。教材作为教学的范本,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迈向电子化。传统的书本纸张化的教材,具有静止、封闭、模式化的特点,二电子化教材是符合学生网络学习规律、便于组织学习活动、体现课程目标要求的电子读物,具有富媒性、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参与性、创造性等特征的“活教材”。

2.2 电子教材的运用及其优势发挥

教学中运用电子教材要发挥电子读物的可读性要求,适度运用“网言网语”编排教材,提高教材的时代感。电子教材要具备明显的教学性,符合教师的讲授要求和学生的阅读习惯,在内容呈现、搜索功能和页面操作上符合课堂教学要求。电子教材要有效运用富媒体优势,综合运用视频媒体、文本、图片、表格等多种方式,将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来。电子教材还可以发挥交互性功能,方便学生立足教材载体进行信息互动,深化交流研讨。电子教材还能够增强知识关联性,通过设置链接方便学生在学习中联系教学目标与知识体系,智能化推送知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电子教材可以发挥开放性功能,通过共享编辑设计,便于教师和专家学者进行备注与补充,促进教材内容与时俱进。高校思政教育紧紧抓住信息化发展契机,推出符合信息化时代要求的思政教材,取得了良好成效。教育部制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课件,点击下载量达到数千万次[5]。思政教育中,通过设计制作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新思想教育新媒体作品,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传播方式,能够使思政教育更加符合信息网络时代青年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接受特点,使新思想教育收到入心入脑、见行见效的良好成效。

3 运用信息化教学方式推进“三教”改革

3.1 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内涵

所谓信息化教学方式是指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调动多种教学媒体和信息资源,构建出信息化的教学与学习环境,积极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6]。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媒体是核心要素,信息化教学在智能化的教学环境当中,推动各个要素相互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在课堂组织形式上,要以网络为载体,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环境信息化;信息化教学在师生交流方式上,借助学习空间、群组、平台、私信等渠道实现实时或延时交流,实现无障碍互动,并能够从以往的单向交流转向多向交流;信息化教学在内容处理上,利用网络信息的抓取技术和快捷性特点,将专业技术领域前沿动态和时事案例纳入教学计划,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信息化教学在教学实施方面,贯彻“做中学、干中学、问中学”等方式,组织师生主动地建构起知识体系,强化教育的深度和力度;信息化教学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要充分重视多样性活动的重要性,面向学生设计多种参与性项目及活动,以活动带动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学习,鼓励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善于合作、提升能力。

3.2 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应用及其成效保障

信息化教学方式在应用中要体现现代教学理念,遵循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恰当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调动师生以平等互动的角色共同参与学习活动,更加高效地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在思政教育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那样:“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思政教育要积极推动思政教育“进网络”,借助于网络平台推动思政理论系统化、系列化、学理化、学科化传播推广,用新思想新理念占领各级各类网络阵地,持续打造全方位育人的网络思政教育新格局。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落实“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精神,各类院校通过建立新思想教学研究中心、开展新思想网络课程等形式,形成新思想融入网络思政教育的新局面,通过发挥在线思政课的优势,促进学生在了解新思想重点内容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新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打造新型思政教育“金课”。

4 网络信息技术在“三教”改革中的应用前瞻

4.1 以网络信息技术巩固“三教”改革推进“课堂革命”

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强化教师课程开发与教育教学能力,紧密联系教育发展新动向,跟踪教育技术发展前沿,优化教师知识与能力结构,形成高水平、结构化的技术技能型教学创新团队,借力信息技术优势,组织适合信息化课堂教学的项目式、活页式、手册式教材,重构课程内容模块,推动信息化泛在化学习,满足线上线下一体化体验和智慧教学需求,营造“课堂革命”的智慧化教学环境。深化信息化教学方法改革,改变课堂形态,优化教学过程,优化研讨式学习与团队协作化教学,为推进“课堂革命”、打造“金课”提供必需的教师、教材及教法等“三教”资源支撑。

4.2 以网络信息技术赋能“三教”发展优化人才培养

网络信息技术为推进“三教”改革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内涵,并通过“三教”改革赋能人才培养各项工作。所谓赋能原指心理学中赋予组织或个体某种力量和能量,促使赋能对象在功能、环境、行为等方面获得正向发展能量。在经济领域,赋能则是指通过对企业或组织的资源注入与调剂,增强企业生态系统的优势和竞争力,更好地提供社会服务。在教育中,增值赋能成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各级各类学校通过提升教师素质回答好“谁来教”的问题、创新教学内容回答好“教什么”的问题、推进教育信息化等教法改革回答好“怎么教”的问题,并能够在学校人才队伍建设中明确信息化水平要求,在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信息化教学方式应用,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明确微课、慕课、在线课、模拟仿真等各种新兴教学手段的适用,从而使教学工作不断适应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主要特征的新技术革命变革趋势,跟上时代步伐,满足产业优化升级对人力资源的新要求,更加有效地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综上所述,随着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抓手深化教师、教材、教法等“三教”改革,是适应教育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教育理念更新、增强教育教学工作吸引力与针对性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实际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打造适应性强、社会满意度高的新时代高质量教育。

猜你喜欢

新思想思政教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鲁迅《拿来主义》读后感
习近平“治国理政”集中研究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