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狂客风流 草中逸品

2023-03-10赵欢

书画世界 2023年12期
关键词:贺氏贺知章孝经

赵欢

内容提要:贺知章的草书《孝经》是小草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件作品。本文从草书《孝经》书者贺知章的狂放性情与诗、书情状入手,阐述草书《孝经》的艺术特征,并对草书《孝经》风格的成因做了概括的分析。

关键词:贺知章;草书《孝经》;风格;成因

一、贺知章草书行状

“二王”之后大约300年,书法史进入盛唐时期。因社会安定、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与自信,草书迎来了其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阶段,并由此出现了几位奠定唐以后1000多年草书书风的标杆人物:大草有张旭、怀素,小草有孙过庭、怀素与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又维摩,号石窗,唐会稽永兴人(今绍兴)。少以文词知名,进士出身,爵禄至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天保三年,因病老奏辞。归乡时,天子御制诗文为其送行,太子偕百官为之执别,荣耀至极。至乡无几寿终,年八十六。

历史上,贺知章更多的是以诗文名世,与吴越人包融、张旭、张若虚合称“吴中四士”。好饮酒,常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交游唱和,饮酒作诗,他们有“饮中八仙”之称。贺氏醉酒戏谑之状,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为我们描绘得生动而鲜活:“知章骑马似沉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贺知章早年性情放旷,晚年或为摆脱政治仕途之累,越发狂放不羁,常饮酒嬉戏于寻常市井之间。《宣和书谱》载“(贺氏)天姿夷旷,谈论警发,能文,善草隶……晚节尤放诞,自号四明狂客,脱落簪绂之累,嬉戏里巷间,与物无忤”[1],遂暮年更号“四明狂客”。因诗风与性情同调,又有“诗狂”之谓。

贺氏除诗名外另有书名,《旧唐书·贺知章传》云其“善草隶”。其书状有史料记载:

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又善草隶书,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2]

每兴酣命笔,好书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诗笔唯命,问有几纸?报十纸,纸尽,语亦尽;二十纸,三十纸,纸尽,语亦尽。[3]

每醉必作为文词,初不经意,卒然便就,行草相间,时及于怪逸,尤见真率。[1]

高楼贺监昔曾登,壁上笔踪龙虎腾。[4]

出笼鸾鹤归辽海,落笔龙蛇满坏墙。[5]

在狂放不羁的性情统摄下,贺知章的诗文创作、笔墨挥洒与酒有着密切关系。酒酣之际,一时间性情、才情一应任笔为命。从“好作大字”“初不经意,卒然便就,行草相间,时及于怪逸”以及“壁上”“落笔龙蛇”等信息,可以想见狂客贺监酒酣后洋洋洒洒的遣笔题壁之状。只可惜后人再难想见贺氏大草的真容,我们今天能见到的墨迹只有《孝经》这一件小草作品,实在是遗憾。然在北宋时,时人还可见到不少他的作品。《宣和书谱》载,徽宗御府藏有贺氏草书12件,具名的有《孝经》《千字文》《洛阳赋》《胡桃帖》以及《上日等帖》等[1]。

另外,沈作宾在《嘉泰会稽志》中载:“知章尝与张旭游于人间,凡见人家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鸟飞。”[6]张旭,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狂草书家,观公孙大娘舞剑、以发濡墨醉书的事迹以及《肚痛帖》《古诗四帖》《断千字文》等墨痕早已深入世人心里。贺氏何以与其志趣相投—情趣否,文辞否,翰墨品格、行径否?我想几者均有,同样放旷不羁,同好饮酒,同喜题壁遣兴,加之又有姻亲关系。而题壁概能是伏案小字耳!至于二人往来嬉游间,笔墨上到底相互浸染了多少,谁更占主导地位,现已不能够分清。实际上,我们一旦动了“区分”这样的心思,就已经落入了凡尘俗套。

那么在贺氏本人以及时人眼中,其草书终究如何呢?《宣和书谱》载:“每醉必作文词……行草相间,时及与怪逸,尤见真率,往往自以为奇。”[1]酒酣兴涌之际,奋笔而书,犹腕下有鬼,时出意外之效,以致贺氏本人常常都感到惊奇,也难怪乎他人会有“使醒而复书,未必尔也”的想法。窦臮《述书赋》言“(贺氏)狂客风流,落笔精绝”[7],其兄窦蒙注曰:“每兴酣命笔……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也。”[3]窦氏兄弟对贺氏草书推崇备至,认为他挥毫中时或出现的妙处,达到了可与造化相竞争的境地。沈作宾在《嘉泰会稽志》中同样持此论调,面对狂客“忘机兴发,落笔数行”[6]的墨迹竟发出“虽古之张、索不如也”[6]的感叹。另外,吕总在《续书评》中也对贺氏给予了褒奖之词,云其书法:“纵笔如飞,奔而不竭。”[8]

狂客风流、落笔精绝,可以想见在贺氏著毫之时,旁观者当作何情状:《旧唐书·贺知章传》载“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宣和书谱》中记载得更为详细,言贺氏善书“当世称重,恐不能遽取,每于燕闲游息之所,具笔研佳纸候之,偶意有惬适,不复较其高下,挥毫落纸,才数十字,已为人藏去,传以为宝”[1],为了得到这位狂客随兴的这数十字,时人可谓“煞费苦心”。由此可见,贺氏书法在当时“好事者”心目中的地位,也不由得让人发出“时好至此”的感叹。

現在我们已不能够知晓草书《孝经》是贺氏何时在何种情景下所书就,我们只记得在狂士归乡时,百官践行的队伍中有这么两位,他们作了与众人题材不一样赠别诗:其一,“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9]。其二,“青门抗行谢客儿,健笔违羁王献之。长安素绢书欲偏,工人爱惜常保持”[10]。从诗文内容看,这二位没有应景性地褒扬贺氏的政绩与文学成就,而是将送别情感的落脚点安放在了书法上,好似有意将贺氏从京师与宦海交叠的复杂环境中抽离出来,归还给世人一个高逸的书家身份。贺氏将要归去的家乡叫绍兴,一个出了“二王”父子的书法圣地,一个与贺氏书法品性息息相关的地方。

二、草书《孝经》的艺术风格

贺知章草书《孝经》(图1),纵26厘米,横265.1厘米。以9片麻纸粘接而成,乌丝栏隔行,每行4字至16字不等,共计1800余字,无署款。据卷末小楷款识“建隆二年冬十月重粘裱贺监墨迹”,推测为贺知章的作品,北宋《宣和书谱》中亦著录有贺知章所书《孝经》。17世纪后半叶传入日本至今。

草书《孝经》书写流便而意态丰富,兼具激越与散淡意蕴。似以气运笔,笔锋落纸即行,笔法醇古洗练,笔形生动自然。在高速的运笔下,高超的技法早以化于作者的心手神府,命笔唯情,少人工的思虑而多了几分自然高逸之气。点画粗细与迟速熔于一炉,对比强烈:纤细急速处轻盈隽永,笔尖跳跃;迟稳厚重处,又稳如坚石,远远看去有“重若崩云,轻如蝉翼;导之泉注,顿之山安”之效。点线牵丝引带,气脉萦回,锋颖毕露,尤其是点画收笔处,锋芒刚健直率,充分展现了书者对工具弹性的操控能力;而多数较短直的尖与一些比较执拗甚至带有强硬态度的方折,又似乎透露了书作中所包含的倔强骨鲠的成分。草书《孝经》在用笔上还有一个明显的标志:使转点画的右下部分均显粗厚。这样的点画效果无疑是在贺氏的运笔手势与执笔姿势两者共同的作用下所促成的。那么,分析这些点画细节,能给予学书者怎样的啟发呢?通过对这些典型性细节的揣摩,我们可以推测出贺氏潜在的执笔与挥运之法,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功用。

其字形结体或正或欹,或大或小,或重或轻,或瘦长或宽绰,动感十足,态势万千。在笔势的统摄下,结体似乎毫不费力,犹如音乐一起,舞者自然伴随着节奏的高低快慢演绎出优美的舞蹈一般。体式左俯右仰,开合有致;看似松散,实则神密。

章法又是草书《孝经》的一大特点。虽是小草,却能有大草之意,且随着书写过程的展开,这个特征也呈现得越来越明显:字字之间的大小开阖,断连虚实;时或排叠密集,时或又借助线与点将空间打散开来;笔势体势连贯,如滚滚而下的河流,有着意犹未尽的一直写下去的蕴藉,像极了《兰亭序》与《祭侄稿》的书写情状。用“无意于佳乃佳”之意来形容《孝经》的章法几乎毫无违和之感。

三、草书《孝经》的风格成因

那么贺氏草书风貌形成缘由是什么呢,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取法的对象—“二王”。“二王”作为“帖学”书法的山尖,是每一个时代文人学者所追求、取法的对象。它宛如一个球体,后世学人若能开动其灵府,从中汲取出任一几何体,则可安适或成就自己:智永与孙过庭取了妍,李邕与米芾取了势,赵孟頫取了简,而贺知章则取了流便、潇洒与激越。

二、放旷不羁的性情。艺术的功用之一无外乎遣兴,贺氏性情上的风流、狂放、高逸与豁达,这些深入骨子里的情感无不充盈于每次挥毫的行为之中。正是因为性情差异的存在,尽管取法对象一样,促使孙过庭、智永与贺知章草书面貌的不同。正如孙过庭在《书谱》中所总结的:“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

三、诗文涵养的蕴藉。古人在文学与人生关系上的一个基本命题是“诗文言志”之说,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将该命题主语的范围进行了扩大,认为书法也具有这样的特性,如,“写字者,写志也”;而书法何以能够“写其志”呢?因为“书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学,如其才”(《书概》)。贺知章的文学成就如何,自不待言,历史已经给出了最好的评价。所以草书《孝经》能够具备这样的意蕴,实在离不开书家良好的文学修为。

文章最后用刘禹锡的一首诗来收束全篇:

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4]

高楼贺监昔曾登,壁上笔踪龙虎腾。

中国书流尚皇象,北朝文士重徐陵。

偶因独见空惊目,恨不同时便伏膺。

唯恐尘埃转磨灭,再三珍重嘱山僧。

参考文献

[1]宣和书谱[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0813册.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297.

[2]刘昫,等. 旧唐书:第17部[M]. 陈焕良,文华,点校. 长沙:岳麓书社,1997:3500.

[3]尹冬民. 《述书赋》笺证[M]. 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19:303-304.

[4]刘禹锡. 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M]//彭定求,等. 全唐诗:卷359. 北京:中华书局,1980:4051.

[5]温庭筠. 秘书省贺知章草题诗笔力遒健风尚高远拂尘寻玩因有此作[M]//彭定求,等. 全唐诗:卷578. 北京:中华书局,1980:6726.

[6]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4册[M]. 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2027.

[7]窦臮. 述书赋[G]//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 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256.

[8]吕总. 续书评[G]//崔尔平. 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9:33.

[9]李白. 送贺宾客归越[M]//彭定求,等. 全唐诗:卷176. 北京:中华书局,1980:1796.

[10]卢象. 送贺监归会稽应制[M]//邹志方. 《会稽掇英总集》点校:卷2.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5.

约稿、责编:金前文、史春霖

猜你喜欢

贺氏贺知章孝经
咏柳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三不先生”贺知章
《孝经丛书》与《孝经总类》异同考
——从明代朱鸿《孝经》类编著来看
《孝经郑注》辑本三种平议
蒙古文《孝经》及其词语释义研究
贺氏源头考
拼搏之后的贺氏孤儿:联想曾力图存亡续绝
无贞洁,吾宁死
《孝 经 纬》述 论
贺氏399植物生长微电活能在小麦与油菜上的肥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