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3-03-10金灼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动手能力课堂教学

金灼

摘  要:美术教育是我国系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美术知识、创造能力和健康审美情趣的基础,对学生包括实践能力在内的综合素养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中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认知问题,过多地将教育资源集中在对美术技法的讲解和复刻式应用指导上,没有真正对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予以重视,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发展出现畸形化状态,更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由此可见,若想真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中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强化投入更多的研究。文章立足于中小学美术教学角度,分析了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希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动手能力;课堂教学

近年来,在教育改革工作的推动下,我国中小学美术教学与过去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培养学生“用教学艺术”成为艺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加深知识学习,在不断地实践中积累足够的绘画经验。虽然在过去的教学中,艺术教师已经意识到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并为此进行了适当的实践。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在培养中小学生动手能力方面还有待改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愈发重要,因此,对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过去,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艺术作品和绘画的一些基本技巧,在缺乏参与性和实用性的美术教学中,学生对艺术的兴趣逐渐下降。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需要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了解美术的内容,但很多教师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专注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操作,那么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强烈地感受到一切材质、形状、空间变化等,然后根据丰富的想法画出图画,这对学生空间思维的提高有积极影响。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

由于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家长从学生的幼儿时期开始,就在积极学习各种育儿技巧,以促进学生的智能发育。一般而言,如果学生的动手能力强,那么协调性也更强,思维和反应能力也比其他同龄人更快。中小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教师能专注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传授他们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这会有助于刺激他们的大脑发育,进而发展他们的智力水平。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注意力

好的美术课是一门扎实的实践艺术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创作。为此,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并根据这些因素设计美术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理解学生活泼好动和好奇的天性,引导他们独立参与其感兴趣的事物,培养他们用心感受、表达自己的能力,为了充分释放学生的天性,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能够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如此他们才能真正热爱美术课。

二、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问题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从一些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可以看出,应试教育的弊端根深蒂固,如学校把重心放在考试学科和考试成绩上,忽略了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虽然课程改革一再强调要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艺术素养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一些学校在制度层面上对美术教育重视不够。具体而言,一些学校尽管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了美术课程,但不够重视美术课程的教学、教研和管理,导致不利于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时代在飞速发展,课程改革也在向深水区不断推进。但是,少数美术教师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及时更新,无法突破知识传授的窠臼。加之由于少数学校不够重视美术等艺术学科,没有科学合理地安排课时,以及一些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在美术教学中,只是简单机械地传授美术知识,忽视了中小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形象性,无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在某种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少数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通过有效的策略让学生意识到美术学习对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降低了学生的美术兴趣,影响了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

此外,还存在教学方法欠妥的问题,在教学中,少数美术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适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了畏难和抵触情绪。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难以有效提升动手能力。

(三)家长关注不足

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至深,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只要学好考试学科就可以,缺少对美术教学的关注,在家庭教育中无法指导学生关注美术,家长艺术素养也相对缺乏。这种行为影响了学生艺术兴趣的养成和发展,制约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

三、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依据教材,拓展动手空间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离不开美术教材这个载体。大多美术教材内容的设置能体现生活性、社会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融合。美术教材设计通常体现寓教于乐的特点,强调学生知识学习过程的创新能力培养,设置了丰富的美术学习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体验、审美能力以及引导情感健康发展。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精神和教材的总体要求,挖掘教材与学生密切联系的内容,拓展动手参与的空间。

例如,在学习“老师和同学”这节课时,教学目标是能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绘,培养观察能力;能描绘出人物之间的故事,提高想象力与表现力;通过对教师与同学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等能力,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为拓展动手空间,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一是观察教师或者根据记忆,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教师形象;二是通过想象或记忆画出师生之间的故事;三是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大胆表现教师这一人物特征。这三个活动都涉及学生的动手能力。再如,教授“画脸”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观察京剧脸谱入手,让学生了解精湛的京剧艺术不仅在唱腔方面有着很高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且在美术艺术造型方面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在引导学生画脸的过程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动手的机会,还让学生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熏陶。

(二)依据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动手能力教学资源

随着美术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美术教材已经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美术教学可以结合自然、社会资源进行拓展,美术活动可以在课外以及校外展开,甚至深入各学科教学;还可以挖掘当地美术文化资源,让美术教学拓展到地域文化,使美术教学活动的空间更为广阔,资源更为丰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需要,选择各种教学资源,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以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为中心,开发丰富的美术资源,基本途径有三个:一是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题材,提高学生动手的主动性,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学校周边的小区文化角进行现场教学,或者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青少年文化宫以拓宽学生视野。二是把学生喜爱的题材作为教学资源,教师要了解学生,洞悉他们的兴趣点,比如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爱的动画题材,每个学生几乎都能说出大量的篇目,教师完全可以把动画作为教学资源,并向学生推荐具有积极意义的动画。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动手创作。三是开发适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校本课程,实现对教材的补充与完善。

(三)应用多种形式,拓展学生动手空间

首先,教师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丰富学生的参与形式。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同一种教学模式,除了欣赏美术作品,就是根据示范画进行模仿绘画,学生会对美术学习产生枯燥感,也就失去了动手实践的兴趣,因而,教师要以学生学情为依据,以学生特点为教学过程设计的参照,探索适合学生心理与兴趣需求的教学方法。目前的中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可谓异彩纷呈,如情境教学法,是适合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中小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学生可以更真切地体验美术情境,加深审美体验,产生动手创作的动机。美术教学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探讨,促进学生的经验分享与互助,因而合作教学也被引入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教学构建了立体交叉的互动教学网络。

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引入信息技术教学,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加深学生体验。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手段十分简陋,黑板、教本、粉笔是教学手段的全部,在美术教学引入模型、图画等教学手段之后,课堂增添了活跃气息。随着社会进步与科技的发达,信息技术媒体被广泛应用于美术课堂,为美术教学注入了生机,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学“非洲雕刻艺术”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丰富多彩的非洲雕刻艺术作品,并组织小组进行讨论和欣赏,让学生谈谈感受,再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相关的雕刻艺术作品,让学生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非洲和中国不同的艺术作品风格。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营造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更便于学生观察与对比,提高了美术教学效率。

最后,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拓展学生动手空间。美术教学主要渠道是课堂学习以及美术动手实践活动,教师要组织开展课外美术教学活动,为学生拓展更大的动手实践空间。美术活动的组织形式力求多样化,促进学生参与意识的增强,让学生拥有更为自由的创造空间,通过课外美术活动开拓视野,培养观察与探索精神,更重要的是养成学生乐于动手的能力与习惯。因此,美术教学要改变目前美术课外活动占比较少的情况,改变被其他学科占据、参与人数不多、美术活动受众面小的局面。学校要对美术教育高度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并且根据各学校的特色,建立特色美术活动组织机制,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还可以定期开展美术实践活动,比如参观展览、举办美术展、参观博物馆等形式,在学校美术活动保障机制规范督促下,提高美术活动的实效性。

(四)注重引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树立学习美术的信心,是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发展的重要心理条件。中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情绪自控能力较弱,有意注意时间较短。这些都是美术教学中实现动手能力提高目标的不利因素。教师要因势利导,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而且中小学生对教师充满敬仰之情,他们期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认可。

在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心理是比较脆弱的,他们常常把成功的喜悦挂在脸上,在遭受失败时,他们心里也会苦恼悲伤。因而,学生是需要鼓励的,教师抚摸学生脑袋的小动作,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赞扬的话,可以给学生巨大的学习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学生的自信是在教师的欣赏和鼓励中发展起来的。教师对学生充满鼓励,学生就会积极动手,发挥创造潜力,提升美术素养。教师要注重引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引导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一堂美术课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要分析学生学情,具体而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找出对每类学生引导的方式方法。同时,教师要以自身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教学理论为指导,设计与实施课堂教学。

四、结语

对美术教学而言,合格的教师能让学生了解美的内涵、感受美的神奇,而优秀的教师则能引导学生掌握创造美和升华美的能力。中小学美术教师要时刻对这一点保持高度重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强化,通过强化学生动手興趣、丰富实践活动、设计实践作业、优化日常美术活动的渗透等手段,使美术真正成为学生表现自我、反映世界、创造美好精神成果的工具,引导学生学会美术、用好美术、爱上美术,从而为全面提升学生美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小文.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措施探讨[J]. 新课程,2020(13):201.

[2]王佳.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J]. 文理导航:下旬,2020(04):77.

[3]宋婧.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 华夏教师,2020(03):64.

(责任编辑:张涵淋)

猜你喜欢

中小学美术动手能力课堂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
幼师手工课教学和动手能力实践探究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折纸”中蕴含的数学思维与动手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创新思维能力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农村中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初探
开展美术课外活动,提升学生艺术造诣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